本刊“学术动态(Planning Reviews)”栏目,推介国内外学术书籍和文献报告、关注国际研究动态和前沿热点、分享规划案例研究。本期“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专栏,向大家介绍第13届世界生土建筑遗产大会(Terra 2022)分享的最新研究和实践。
(专栏编辑:袁菲,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
https://www.getty.edu/conservation/publications_resources/newsletters/pdf/v37n1.pdf
2021 年6 月,第13 届世界生土建筑遗产大会(Terra 2022) 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达菲举行。在ICOMOS生土建筑遗产保护国际科学委员会的支持下,Terra 2022专注于生土建筑遗产研究和保护的最新研究和最佳实践。
本期专题文章是《从远见卓识的领导到一个研究领域——五十多年的生土建筑保护》,作者Claudia Cancino回顾了从国际上首次讨论生土遗址保护开始至今50多年间关于生土建筑和遗址的保护发展历程,强调了那些致力于对生土建筑遗产保护予以关注和研究的重要的人和组织,以及构建生土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课程和研究实践。生土建筑遗产保护在过去半个世纪努力的基础上已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从早期通过技术解决方案保护材料的文化意义,逐渐发展为包括管理考古遗址、历史环境和文化景观等的复杂的研究领域。然而,针对具有乡土性的生土建筑遗产保护、气候变化对生土建筑遗址的影响、保护工程或长期维护和监测计划的保护方法等,都尚未完全制定出来,也很少有项目试图从整体上解决生土建筑和遗址的保护问题。现在仍然需要有远见的专业人士执行模范的实施项目和开创性研究,领导国际、地区和地方组织,为不断扩展的生土遗产保护领域做出贡献。
GCI项目专家Benjamin Marcus在《古老的传统,现代的教育——关于生土建筑遗产保护的能力建设》一文中回顾了他从1970年代开始的生土建筑保护教育工作,探讨了生土建筑保护的教育与培训的参与者、课程和主题趋势、差距及未来方向和机会的建议。今后越来越强调的不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还包括更大的问题,如生土遗址的风险管理和生土建筑遗产在传统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生土制定居点面临的日益复杂的问题,包括废弃和其经济原因,如支持这些社区的农业实践的衰落等。因此,需要在多个层面上开设专门的区域示范课程,从面向青年和居民的社区倡议,到面向负责保护生土遗产的城市管理者和城市规划者的专业级别课程,还需要新的战略和能力建设举措来应对日益增长的生土建筑遗产挑战,如可持续旅游、冲突后和灾后恢复以及气候变化。
在《保护阿曼的生土定居点——乡土遗产的保护与适应性再利用》一文中,利物浦大学教授Soumyen Bandyopadhyay追溯了阿曼历史生土建筑保护的发展历程,并对阿曼历史生土定居点的保护和适应性再利用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展示,并强调了社区参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重要性。
工程系教授Rafael Aguilar展示了一个在秘鲁南部城市库斯科东南41 km处的16世纪土筑教堂的实地研究案例。他们借助最新的数字和智能3D模型技术,来模拟和解读土质建造结构在地震中的性状变化,进而评估和预测建筑结构的损坏情况,从而实现对历史建筑结构的实时健康监测和远程诊断,并及时采取维护方案来减少意外结构故障和灾后损失的可能性。
在本次生土建筑遗产大会的圆桌会议上,来自文物保护、考古学、人类学和建筑工程等不同方向的专家们从各自领域探讨了保护和保存这种特别脆弱的生土遗产所面临的挑战:过度干预或不当干预导致的真实性和可读性缺失;为了保护生土遗址安全而“重新掩埋”与遗产价值展示之间的悖论;重新发现几千年前古代人应用泥土材料的特殊技艺等。专家们还列举了许多实际案例来说明一个跨学科团队在整个项目中一起工作,对理解和保护生土建筑遗产地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世界遗产名录上约有10%的文化遗址是由土制成的。世界上的生土建筑遗产则远远超出名单上的地方,从教堂、堡垒到住宅,涵盖非洲、中东、亚洲、欧洲和美洲的人类住区全部领域。用土进行建筑既实用又恰当,它是一种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的建筑材料,是自然界原始存在的物质组成的。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们的土制遗产都将继续存在,保护历史性生土建筑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承担的责任。
(供稿:袁菲,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
本文为《城市规划学刊》原创文章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
识别二维码 订阅本刊2017-2021年电子阅读版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upforum):【学术动态】盖蒂保护基金会通讯:保护生土建筑 | 202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