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观点回顾 | 涟漪讲堂2 光影中的家园:用创意视频传播地方文化

观点回顾 | 涟漪讲堂2 光影中的家园:用创意视频传播地方文化

涟漪讲堂

第六期涟漪行动以“山水家园”为主题,邀请涟漪青年返回家乡,与家园的山水重逢,探索家园山水智慧,挖掘家园山水气质,传播家园山水故事。


行动在地,讲堂已启。为帮助涟漪青年引入更多外部资源,提供多元视角,助力家乡文化调研,青年遗产志愿者行动计划“涟漪行动”特别打造了“涟漪讲堂”,邀请专业学者、行业从业者为涟漪青年带来专题分享。


2月11日,涟漪讲堂第2期“光影中的家园:如何拍一支有趣的视频”在线上成功举办。


视频作为当下热门传播形式,融合了文字、画面等视觉符号与人声、背景音乐等听觉符号,给观众带来了直观而丰富的信息。


在家乡文化、本土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如何拍一支有趣的视频,让更多人了解自己所爱的家园?本期讲堂的嘉宾们结合长期积累的实战经验,为我们带来了多视角的解答,三支涟漪青年团队也分享了视频创作背后的故事。

观点回顾 | 涟漪讲堂2 光影中的家园:用创意视频传播地方文化
观点回顾 | 涟漪讲堂2 光影中的家园:用创意视频传播地方文化


嘉宾介绍

观点回顾 | 涟漪讲堂2 光影中的家园:用创意视频传播地方文化

陈宇欣

榕事工作室成员

斜杠青年、福州文化爱好者


榕事工作室,源自福州的B站团队,他们拿起手中相机,用镜头记录家乡,用故事吸引观众,主打“榕城大小事,天天看榕事”。迄今为止,该工作室创作有“闽都岁时记”、”虎纠味“、“城市指南”、“校园边”等系列视频,他们采用“浅入深出”的叙述模式,以闲逛或拍摄vlog 的形式吸引观众,讲好城市的故事、展现身边的精彩。


观点回顾 | 涟漪讲堂2 光影中的家园:用创意视频传播地方文化

蒋越

听介传媒联合创始人

同济设创学院博士生、同济学生科协主席、四川达州市摄影家协会理事


听介传媒(后简称“听介”),由同济创业谷、同济科技园孵化,是源自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先锐城市设计传媒公司。听介以“热爱城市,改变城市”为宗旨,坚持“城市媒介品牌+城市设计服务”的双循环策略。


曾获“挑战杯”上海市铜奖、“鲸碳之歌”对白设计与短视频改编竞赛全国二等奖等荣誉;入选中梁集团外部合伙人、华润集团啤酒事业部注册供应商、Lululemon合作摄影机构名录、中国电信集团合格供应商等。





精彩呈现

主题分享

陈宇欣老师

用脚步丈量城市 用镜头记录乡情

——榕事新媒体传播事业发展纪实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视频,去还原一个更加本真的、去除过多现代化元素的福州城。”

观点回顾 | 涟漪讲堂2 光影中的家园:用创意视频传播地方文化


什么样的福州,才是最真实的?如何让人了解最真实的福州?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陈宇欣及所在的榕事工作室成员聚到了一起。从2017年起,他们先后尝试用微信公众号文章、bilibili平台中长视频、抖音短视频、小红书笔记等不同呈现形式,来宣传福州。


陈宇欣说,“我们创作自媒体账号的初衷,是源于兴趣。然后成于坚持,最终精于专业。”每一条视频的背后,都有榕事工作室成员笔头和脚力的付出。陈宇欣分享了团队制作“虎纠味”“城市指南”“校园周边”等系列节目的过程。他们常在市图书馆、中国知网查阅大量资料,然后到目的地进行深度走访和拍摄。


三坊七巷、南后街、林浦村、烟台山……一路行走之中,他们邂逅了不少有趣的人,主创团队也慢慢扩大。陈宇欣将福州文化宣传作为责无旁贷之事,也欢迎和他一样的青年加入到bilibili视频制作的队伍中来,持续关注家乡文化、输出青年声音。


蒋越老师

热爱城市,改变城市——设计驱动的城市媒介实践

“把设计和传媒做一个良好的连接,才能真正为城市赋能。”

观点回顾 | 涟漪讲堂2 光影中的家园:用创意视频传播地方文化


作为听介联合创始人,蒋越以公司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从商业角度分享了城市文化传播的经验。


他介绍到,听介是一家以研究为切入、以设计为驱动、以传媒为导向的先锐城市设计传媒公司,其业务由城市设计和城市传媒两大板块构成。蒋越分别结合多个案例进行了介绍。在与企业、政府和高校等机构合作的过程中,听介借助设计的独特优势,尝试探索城市文化的内核,并输出了一些效果良好的传媒作品。在项目洽谈、策划、设计和落地的过程中,蒋越及其团队也对多地的环境保护、文化艺术和建筑规划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蒋越的分享启发我们:城市媒介实践包括展览、影像、活动、空间及共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设计和媒介融合的过程,也是城市塑造的过程。



精彩呈现

团队分享

1

巴陵游侠团队

「洞·见」张谷英村的山水韵脚——“和”

观点回顾 | 涟漪讲堂2 光影中的家园:用创意视频传播地方文化

“在我们的多次探访下,我们将张谷英村的山水智慧凝练成了一个字——‘和’。和不仅体现在张谷英村人家的家风民俗上,还体现在它的山水之和、建筑之和、家族之和。除了‘和谐之美’之外,令它更加出彩的,是它的‘和而不同’。我们希望通过云游山河的记录短片,共同探寻古村的魅力,一起洞见张谷英村的山水智慧。”

观点回顾 | 涟漪讲堂2 光影中的家园:用创意视频传播地方文化


2

启航朝阳团队

凤阳邑十二时辰

观点回顾 | 涟漪讲堂2 光影中的家园:用创意视频传播地方文化

“凤阳邑村中,保留了一段茶马古道的遗址。或许村落当中的一天在任何一个村民或者游客眼中看来,是极其平常的。但是当我们站在遗址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往来的时候,这条古道曾经所经历的一切,似乎都通过古道这个缩影传递给了我们。”

观点回顾 | 涟漪讲堂2 光影中的家园:用创意视频传播地方文化


3

乡遇琼霖团队

这方热土 | 故事的开始

观点回顾 | 涟漪讲堂2 光影中的家园:用创意视频传播地方文化

“我们视频的主题就是人与自然。视频的开头都是一些自然的景色,属于自然这一部分。我们在海南的热带雨林里见到了白蚁、苔藓等很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包括我们看到芭蕉、辣椒,还有菠萝蜜,包括当地村民、玩耍的小朋友,这都是属于自然的部分。”

观点回顾 | 涟漪讲堂2 光影中的家园:用创意视频传播地方文化


精彩呈现

圆桌论坛

Q1

文化类视频如何在快节奏背景中收获更多受众、助力地方文化更广更好地传播?

有两个要点。第一,在拥有足够的粉丝群体基础之前,可以多借助平台和渠道的力量,多和宣传地方文化的官方机构合作。第二,顺应短视频的浪潮,先做短版本的视频,等粉丝群体数量变大、粘度变高后,再来尝试做一些长视频传达自己的想法。

观点回顾 | 涟漪讲堂2 光影中的家园:用创意视频传播地方文化

蒋越

观点回顾 | 涟漪讲堂2 光影中的家园:用创意视频传播地方文化

陈宇欣

要注意处理复杂、学术化的材料,把它们演变成大众可以接受的形态,多一些娱乐化的创意解读。同时,也要注意选题本身的热度,加之团队的温度、历史的厚度,三个“度”都要顾及。最后,可以迎合观众对旅游的兴趣,从美食、线路介绍等切入,潜移默化地传播本土文化。


Q2

以短视频为媒介的地方文化传播实践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方法面对并坚持呢?

在短视频创作时,难免会遇到灵感枯竭的时候,为了沉淀自己,我们可以不带太强目的性地进行阅读。另外,如果发现偏离了初心,比如本来想做文化却做成了美食,我们不能慌,要秉持“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的念头,寓教于乐,将多种元素融合,去做出满意的作品。

观点回顾 | 涟漪讲堂2 光影中的家园:用创意视频传播地方文化

陈宇欣

观点回顾 | 涟漪讲堂2 光影中的家园:用创意视频传播地方文化

蒋越

在从0到1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我想分享四个要点来克服这些困难。第一,我们可以把一个个短视频想象成自己拍长视频的一个个分镜,以开放的心态来制作视频,在过程中不断试错和调整。第二,要放弃对短视频的偏见,有时候看似“下沉”的形式却能让人真正沉淀自己。第三,要对热点有敏感度,学会做数据,“蹭”热点,制造热点。第四,坚持,简单而坚定地做下去,不怕失败。


新媒体工作室、城市媒介实践、商业创新……嘉宾和涟漪团队用自身的思考和实践展现出家园文化传播者的好奇心、勇气与强大的执行力。媒介不会束缚传播,涟漪讲堂为坚持家乡文化遗产保护的青年们,提供了思考与实践上的启发。


相关链接

涟漪讲堂回顾Vol.1 | 媒介,赋予社区文化传播多元可能


观点回顾 | 涟漪讲堂2 光影中的家园:用创意视频传播地方文化

策划 |

文案 |

排版&编辑 |

 魏睿轩 王桨

 张明珉

 李一

观点回顾 | 涟漪讲堂2 光影中的家园:用创意视频传播地方文化

观点回顾 | 涟漪讲堂2 光影中的家园:用创意视频传播地方文化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观点回顾 | 涟漪讲堂2 光影中的家园:用创意视频传播地方文化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