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中国课本博物馆——研学教育的“课本标答”

丨 梁脉秋
双减政策之下,“研学教育”成为新风口。但是,研学学什么?找准方向很重要!
首先,研学主题应契合教育部门推介主题,易被官方纳入研学体系。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研学单位须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已开发或正在开发不同学段(小学、初中、高中)与学校教育内容衔接的研学实践课程,其研学主题应契合以下主题板块之一:传统文化板块、革命传统教育板块、国防科工板块、自然生态板块。其次,研学主题应契合亲子教育热门主题——文化探秘、自然探秘、户外拓展,对目标客群形成定向吸引。

但是,很多人所忽略的是,我们的课本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研学IP。可以这么说,中小学教科书是超级IP,是最大的全民共识。
2017年,国家教材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党组成员、原国家教材委员会主任刘延东强调,教材建设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教材体现国家意志。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正确方向和价值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教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
在美国,孩子们教科书的内容常常是文化辩论的导火索。不同党派和利益团体互相攻击对方借教科书灌输思想。地方媒体也经常关注在州教科书选择过程中的公众审核。
在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国情下,教材有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围绕课本,多地开展课本剧研学,例如安徽滁州的课本剧“醉翁亭记”。而山东淄博则另辟蹊径,建立了一座以课本为主题的博物馆,以教科书统观整个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史!
中国课本博物馆坐落于齐国故都——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中润大道255号印象齐都文化产业园内,隶属于北京志鸿教育集团下属子公司——山东齐都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民办非企业单位。2016年9月10日开馆,总面积22000m²,是目前亚洲首座、单体面积最大的以课本为主题的互动体验式博物馆。

中国课本博物馆——研学教育的“课本标答”

图片来源:vcg.com
这个颇为小众的博物馆,珍藏着中国近现代最早的课本《蒙学课本》,《蒙学课本》是南洋公学外院所使用的课本。百年课本与百年时光,这些凝重的印记是每一位编撰者的涓滴意念,是中国教育事业前进的汗水与沧桑。
那么,博物馆以课本为IP,如何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了什么。”研究是一切资源利用的基础,是博物馆“活起来”的前提。博物馆对于藏品的定位不仅仅是收藏和展示,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挖掘藏品背后的内涵信息。
中国课本博物馆实施以下两大策略,让博物馆活起来、火起来——
策略一:挖掘内涵,讲好中国课本的发展故事——讲好“维护教科书的质量,就是维护教育的尊严”的爱国主义故事,让博物馆“活起来”。
故事是让人快速接受真理的最佳途径。诸多领域都将“讲故事”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所以说,博物馆应该做的最基本的事情,就是讲好一个故事。
那么,课本博物馆是怎么做的呢?
1.场景化划分——以多板块场景化设置,展现博物馆的生命力
结合中国课本博物馆馆内的“办新学”“上学堂”“大后方”“新中国”“公社好”“数理化”“学工农”“拼高考”“新世纪”“新课本”等多板块的场景化设置,使得馆内藏品在展陈时更具趣味性、知识性、故事性。
博物馆中收藏着泛黄的课本,从褶皱的草纸到光滑的铜版纸,从竖排到横排,从古文到白话文,从繁体到简体,从黑白到彩色……在不同场景展示不同时期的课本,感知课本背后的故事,如抗战时期的课本。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出现了大量适应抗战需要的教科书,其中不少教科书以“战时”命名。在抗战时期,教科书是爱国救亡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民族危机的时刻,它在唤起民族觉醒、保留民族认同的方面功不可没。
2.标准化设计——按照版本流程进行展陈划分,使展陈脉络更加清晰
拿“新中国”这个版块来讲,中国博物馆将这一个版块按照八次教科书改革进行了划分。同时,按照版本流程,还将其细分为审查版、暂定版、试用版、正式版、改版后修正版等多个小版块,使得展陈脉络更加清晰,游客获取信息更加直观,对博物馆突出馆藏的核心价值、挖掘馆藏核心优势、打造完整的藏品结构也具有重要意义。
以档案馆的标准进行课本馆藏设计,贴合专家和儿童游客两套服务标准。面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大背景,中国课本博物馆将采用“两条腿走路”的形式,设计“专家友好”“儿童友好”的两大博物馆游览体系,让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诉求、不同思想,甚至不同国度的人了解教科书背后的历史。同时,也为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借阅、参考提供方便,从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研究职能,增强博物馆的学术号召力。
3.沉浸化体验——不是简单的陈列,而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老课本复活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老课本复活,特别设计的“上海福州路”“70年代教室”“人民公社影院”等板块,为观众营造了体验式的参观氛围。另外,在各个小节点,也用“迷你影院”诉说课本发展历程。
策略二:聚焦研学,对接学校,打造客流不断的研学基地——做好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实现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让博物馆“火起来”。
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游学传统带进博物馆。首先,从顶层设计开始,聚焦研学大主题。2017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纳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博物馆研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不仅突破了教材、课堂、学校的边界,也是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延伸。中国课本博物馆是山东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凭借丰富的场景化设置、生动的课程体系、有趣的活动,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俨然成了孩子们参观、学习的“第二课堂”。
其次,以节日宣传吸引学校师生、亲子等核心客群。博物馆自2016年9月10号教师节当天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共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上百次,接待学生团体约计30万人次。每年在教师节当日都会举办系列教师节特殊活动,如“课本博物馆印章游”“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课文朗读大赛”“博物馆电台”等吸引学校师生、亲子等核心客群。
1.课程研发
首先,从馆藏教材入手,让传统文化在博物馆落地生根。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实践中的历史沉淀,是无数人用亲身经历凝结成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而青少年作为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学习传统文化对丰富精神修养、规范思想品德和道德礼仪、培养当代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及积极的人生态度都具有重大作用。
《太公家教》是我国最古老的治家格言,全书以四言为主,自始至终贯穿了“忠孝、仁爱、修身、勤学的思想。中国课本博物馆将《太公家教》《千字文》等馆内优秀的传统文化馆藏开发成了系列课程,通过生动有趣的课程风格,轻松活泼的课程互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时代的价值,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有声音的、有温度的课堂。在重温经典时,带领大家贯穿古今,多角度地认识世界,与他们共同领略中华文化之美,中华文明之美,在文化传承与实践中遇见未来。

其次,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与中小学课程衔接,延展“中华传统美学”体验。中国课本博物馆一直十分重视课程研发工作,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从课本出发,与中小学课程衔接,结合中华优秀文化及现代文明,并将淄博当地文化特色融入其中。引导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培养他们敏锐的感受力、创造力及高尚的审美情操。
2.研学旅游产品开发
首先,突出爱国主义,让劳动教育走进中国课本博物馆。劳动改变世界,劳动创造文明。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正是通过辛勤劳动、持续奋斗,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劳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育人价值。中国课本博物馆策划了《劳动》《劳动技术》课程特展,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劳动教育变迁史清晰地展现在了大家面前,让孩子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看清几十年来《劳动》《劳动技术》课程的变迁。
在这些老课本中,有专业的劳动知识,有特色的手工课程,有老一辈劳动者为人民服务的赤诚,有他们爱岗敬业的坚守,更有着他们格物致知的拼劲,这对孩子们正确认识《劳动与《劳动技术》,提高学生们的劳动技能与实践水平,培养艰苦奋斗的品质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其次,对接中小学校,开展相关的“劳动教育研学营地”活动。如张店区柳泉小学开展中国课本博物馆红色研学社会实践活动,为丰富少先队员们的假期生活。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来到中国课本博物馆参加红色研学活动,如看一个课本剧、做一艘小红船、吃一顿红军餐。
最终,通过讲好故事、聚焦研学两大策略,中国课本博物馆成功跻身国家级博物馆行列!作为我国唯一一家以教科书统观整个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史的博物馆,中国课本博物馆是山东省“以史为鉴”学习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场所之一。课本,不仅复活了古老的文化,而且还回响着时代爱国的声音。在这里我们不是要去回顾百年教科书史,而是通过百年教科书向人们述说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去演绎爱国主义情怀驱动的中华文明最强音。
中国课本博物馆——研学教育的“课本标答”


版权声明:本平台全部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他相关合法权益归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高莱斯)所有。



点击查看城市设计往期文章

中国课本博物馆——研学教育的“课本标答”

公园城市2.0:日本公园建设的生意经


中国课本博物馆——研学教育的“课本标答”

第一部专门探讨女性设计师的书 | 展现设计中的女性力量


中国课本博物馆——研学教育的“课本标答”

魔都15大潮流街区,比商场更好逛!


中国课本博物馆——研学教育的“课本标答”

手工艺如何促进创意城市品牌


中国课本博物馆——研学教育的“课本标答”

鹿特丹文博区——拼接散落的城市记忆


* * *


中国课本博物馆——研学教育的“课本标答”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热爱设计 专心阅读

期待与你相遇

投稿 · 咨询 · 合作或者

加入社群请扫码

入群暗号   “你所在的城市名称”+城市聚落   

中国课本博物馆——研学教育的“课本标答”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更多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后台回复关键词“设计企业服务”。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设计):中国课本博物馆——研学教育的“课本标答”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