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近年来人们对高品质休闲度假的需求日益增长,以特色生态环境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方式在全域旅游、全民健身时代逐渐掀起热潮。滨海生态地区远离城市喧嚣,以海域及近海陆域城镇与自然空间为依托,拥有保留完整的自然、海域、人文等全域空间要素,具有独特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等空间特征。有别于以现代服务业为导向的都市旅游观光,在该区域开展的观光游憩活动通常以广袤的山海空间为载体,能够满足生态文明时代人们更高层次的旅游需求。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PART ONE

全新发展背景

对旅游提出更高要求



全新的发展背景面对滨海生态地区的旅游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以平衡保护与发展、全域统筹、海陆联动为主导思想,探讨适应国土空间规划、立足旅游发展的诉求的全新空间发展思路。


滨海生态地区有机遇在践行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民生幸福、彰显海洋特色等方面贡献先行示范力量,探讨该类地区旅游空间发展思路的转变与空间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PART TWO

捕捉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

旅游发展经验


纵观世界湾区,经济建设与滨海旅游发展比肩并重,对境外游客的吸引力上与其经济地位相对匹配,每一个湾区的发达城市群中至少有一座世界闻名的国际级滨海城市,或滨海旅游目的地集群,他们是湾区的“颜值担当”,是市民亲水近水的“生活担当”,更代表着快速发展的“旅游担当”。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与世界游客所向往的滨海旅游目的地相比,我国滨海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与国内的巨大需求形成强烈反差,存在着供给侧改革的现实需要。在滨海旅游不断度假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下,滨海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景点式的旅游资源, 而在于目的地极致的旅游体验、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基于对世界经验的思路捕捉,借鉴知名滨海、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理念与举措,不难发现旅游空间发展思路存在以下共识:


探索与自然的

和谐相处

构建极致体验的

旅游公共产品

完善城旅一体的

服务设施

塑造多维感知的

滨海形象



~

探索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滨海生态地区除拥有城镇空间要素外,山林、海岛、海域、海洋等多样化的生态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条件,也意味着该类地区往往是生态敏感脆弱的区域,受制于自然空间环境容量的制约,往往出现土地空间资源紧缺的问题,单纯以增量土地方式落实旅游发展构想难以实现。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发展思路

跳出传统旅游以陆域“景区建设”为主的发展模式,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

基于山海资源基底,结合山林、海域与城镇旅游空间,以“海陆统筹”的发展思路促进山海城联动发展。

从“景区建设”到“山海城一体”的全域资源统筹利用



~

构建极致体验的旅游公共产品


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者旅历日益丰富,消费观念日趋成熟,已不再满足于传统观光的视听感受,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以及美化的全方位感知,体验型旅游项目可以让游客的脚步慢下来。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发展思路

融合超一流的自然本底与多元体验,建设高品质的支撑系统与产品,提供极致体验。

从“观光游览”到“极致体验”的旅游目的地



~

完善旅城一体的服务设施


景区从建设基础与服务供给而言,受制于用地供给压力,往往出现设施短缺不足、交通条件受阻等问题,导致旅游体验感有所下降。而城镇地区是区域物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集散中心,在更大空间视角上扮演多种旅游角色,包括门户、中转站,目的地和客源地等,其公共服务设施可承担临近景区的旅游接待、服务补给,因此旅游景区与城区有着天然的依存关系,密不可分。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发展思路

打破城市与景区简单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贯彻“城市即景区,景区即城市”的理念。

强化与旅游体验联系紧密的文体、医疗、交通设施的共享,以旅游发展促进城镇建设、城镇资源服务于旅游景区的视角谋求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

从“景城分离”到“旅城一体”的服务设施



~

塑造多维感知的滨海形象


特色的城市形象、地域文化活动留给游客印象深刻的旅行认知,也是建立国际化口碑与吸引力的直观标签,应促进旅游与城市形象的良性发展。一方面,可从片区总体层面引导,对城市形象进行定位策划与三维空间形态把控导,既能对空间格局形成实时反馈,也能将空间尺度、高度强度、景际关系等要求纳入法定管控框架,建立良好的山海城景风貌秩序。另一方面,环境特色如“器”,海洋文化如“道”,道在器中以存,海洋文化是形成滨海地区城市风貌的精神内涵,应根植于其所处的地域与海洋文化,挖掘并强化承载主题功能的文化场所,使其成为文化事件策展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地。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发展思路

着眼特色山海风貌,加强发掘、保留、增强特色地区,提供独特的山海风貌场所与标志性片区。

制定保留策略和发展导则,塑造鲜明的海洋文化与山海形象。

从“都市背面”到“多维感知”的滨海形象





PART THREE

这里是

深圳东部滨海地区



深圳东部滨海地区位于山海彼岸,三面环海,东临大亚湾,与惠州接壤,西抱大鹏湾,遥望香港新界,包括盐田区与大鹏新区两个辖区陆域与海域。


东部靓丽独特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形成山、海、城、文、景等各异的旅游资源,复杂多样、相互依存的资源禀赋为东部的旅游发展创造优势基础,是吸引旅游者的最基本要素。东部滨海地区背依深圳,在大都市地区1小时车程范围内,超一流城市与超一流自然生态共生,是依附于世界级都市地区的、都市触手可及、主客共享的旅游目的地。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 山海气质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 文化交融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 全域旅游

滑动查看更多





PART FOUR

我们为创造更美好的

旅途体验而努力


~

《深圳东部滨海地区旅游发展空间规划》编制背景


当前,深圳正全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在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全民共享的原则下,推动建设世界级绿色活力海岸带及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并以东部生态旅游湾和西部国际活力湾为重点,构建滨海旅游发展新格局。在此背景下,以东部滨海地区旅游品质提升工作为目标,2018年深圳市成立了推进文化旅游品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文化旅游规划建设,同步开展了滨海地区旅游综合策划、东部地区综合交通规划及本次空间规划与指引工作,恰逢两区政府处于国土空间编制及十四五项目计划的制定阶段,本次规划要求聚焦旅游发展的空间诉求,衔接战略,落实全市及东部旅游发展构想,同时探索全空间全要素的资源配置与管理,制定指导实施的旅游规划空间方案,为旅游项目与设施建设提供空间支撑以及规划指引。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基于对项目背景、规划任务的认识,研究成果一份主报告两份附件的形式呈现,即“技术研究报告+发展评估报告+空间发展指引” ,基于东部现状发展机制与未来发展诉求,形成从发展战略-策略-实施管控的全流程指引。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

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多元的途径认知深圳东部


旅游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项目编制过程中希望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多元的途径,切实了解市民需求,采用实地踏勘、公众参与、专家研讨、大数据支撑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全面感知东部滨海地区,逐步完形市民、规划师、专家对东部滨海地区的印象。针对现状发展瓶颈与发展优势,凝聚社会共识,不断调校东部旅游空间发展方向,上下合力形成旅游发展目标与空间方案。


➤ 编制前期

山海勘察 — 数据解读 — 公众调查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山海勘察:山海探勘全纪录, 集中关注山林、海洋、城镇、三大空间,及交通与旅游两大服务支撑,拍摄与记录多维风貌。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数据解读:借助百度慧眼+手机信令+空间信息+POI等多元数据,掌握设施基本数据以及客流行为特征与空间的对应性。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公众调查:聚焦5个方面,对客群画像、东部印象、游客旅游偏好、旅游体验评价、旅游发展与建设管理的诉求展开公众调查。

滑动查看更多


➤ 编制过程中

专家论坛 — 深港交流 — 网媒公示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专家论坛:围绕“旅游创造美好生活”及“旅游与城市融合”等议题,以专家研讨会、酷茶会等形式探讨东部旅游发展路径。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深港交流:香港规划署与深圳规自局21年城市规划联席会议,围绕《规划》共同尝试以湾区视野加强深港等滨海地区的联动。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网媒公示:公众读本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互联网媒介平台进行展示,创新了意见征询方式,增加了参与性与互动性。

滑动查看更多



~

开放合作 湾区共建旅游目的地


作为全球最有活力的城镇群上发展的滨海空间,深圳东部滨海地区的旅游发展应以湾区视野,加强深港、深惠、深汕等滨海地区的区域联动,通过区域合作为东部旅游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一方面结合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提出的 “深港东翼的大鹏湾/印洲塘共建生态康乐旅游圈”发展构想,探索深港协同共筑东部生态康乐旅游圈的机制与举措;另一方面积极制定深港、深惠、深汕等地联动合作的滨海旅游计划,通过建设湾区滨海城市海上码头,探索连通蛇口、盐田、大鹏、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海上观光航线,推动策划更多“一程多站”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国际黄金海岸旅游带。《规划》建议,将深圳东部滨海地区的大梅沙码头、南澳口岸码头及龙岐湾三大区域打造成为海上跨境门户,支撑跨区域旅游合作。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示意图



~

构建山海城一体的旅游空间格局


1/ 识别旅游空间,建立分区分类管用标准


空间规划层面,衔接国土空间的核心要义,整合各类专项规划,兼顾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划定旅游空间边界,建立城镇与自然旅游空间的分区分类管用体系,提出精细化的空间管控要求,引导旅游空间健康发展。


针对山海自然空间借鉴生态空间的保育与建设经验,在坚守生态保护铁线的同时,应提升区域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积极探索精细化的空间管控与利用体系以形成有效经验。规划衔接国土空间生态敏感性、三区三线等要求,在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各类自然保护区、国家森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地、海洋功能区划、国家海洋牧场等规划管控要求,精细化制定旅游空间分区分类管理要求,明确不同区域开发与保护力度,建立生态空间内有效的项目准入、规划管控和审批制度(如图)。以在分区分类的管控为基础,结合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识别适宜旅游发展的山林、海域空间,将休闲游憩功能需求融入生态空间的保护利用规划中,以低影响的方式适度、科学开展旅游活动,推进自然空间的梯度利用。构建覆盖通山达海、统筹全域自然要素的全景公园系,形成由山林郊野空间、半山公园、沙滩公园、近海公共活动空间、海岛等共同构成的自然共享空间,实现山海的深度融合并提供完整的山海体验。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以海洋旅游空间识别示意图为例


针对城镇地区以法定图则的标准单元边界为管控依据,基于现状景区发展与特色、地区十四五规划及重点项目部署、法定图则对应的用地要求以及城市更新计划,识别具备发展潜力城镇旅游空间,以发展建设手段导向,将其划分为重点项目投放区、空间提质区、转型发展区三类地区,从而形成环湾发展的城镇格局(如图)。除严格按照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和要求进行审批和管理外,从旅游发展诉求出发,考虑从区域层面对资源进行调配,引导不同分区主导功能、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开发与更新思路,配套要求、开发强度,以及保障重大旅游项目的空间落位,最后从总体空间形态考虑,对建设高度密度、标志性构建等相关要素。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城镇环湾发展带示意图



2/ 构建海陆统筹的旅游空间格局,形成旅游目的地体系


基于城镇、山海空间的旅游适宜性分析,结合景区OD调查客观反映出的潜在空间联动关系,形成以“生态友好”、“海陆统筹”、“景区联动”为导向的“山海城一体”的旅游空间发展格局,其中包括集散有度、规模分级的8处山海城组团,以大梅沙、西涌、环七娘山、环龙岐湾等区域级旅游目的地引领,特色旅游目的地协同,共同构建东部滨海地区旅游目的地体系。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左上:景区OD调查示意图/ 右上:景区联动发展示意图

下:山海城空间格局


~

全域旅游空间支撑系统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为更好地支撑八大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建设,亟待统筹整合各类城市系统,从极致体验、旅城一体、多维感知等几个维度,提出六大空间支撑系统,包括上山下海的慢步系统,海陆空联动的交通方式和主客共享的服务设施,以及能够彰显文化魅力的标志空间和能够感知山海大美的视廊体系。这些系统的构建能够更好支撑统筹旅游空间格局。


~

旅游空间发展指引路径


基于旅游发展空间格局的谋定,以更好面向未来实施、指导项目建设实施为目标,提出“空间-项目-管理”一体化的规划方法,明确各类旅游空间与项目的管控要求,为旅游项目与设施建设提供空间支撑以及规划指引,使得未来城市游憩空间、产品建设、配套设施等层面予以落地。考虑与各类规划的衔接要求,形成包括空间规划层面、图则单元层面、建设实施层面3大层次的对接与传导(如表)。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空间

规划

层面


对接国土空间规划的“一张图”空间规划平台,将旅游空间边界、发展策略与旅游空间发展要求等空间管控要素,转化成信息化数据,与“多规合一”管理平台的数据要求相协调,为旅游项目布局提供空间支撑;整合各专项系统,以整体统筹的思路提出系统优化建议与标准化配套要求。

图则

单元

层面

制定符合总体空间布局的片区管控导则,对接片区法定图则与标准单元,以一图一表的形式提出功能发展导向、空间边界与利用方式、设施完善等建议。

建设

实施

层面

面向两区政府十四五实施计划,提供旅游项目计划、项目增补建议、时序安排、政策支撑。



结语

滨海生态地区有别于都市本底,代表了山海气质的独特一面,是都市人向往的生态“净土”、 城市后花园。在国土空间编制改革的背景下,应以全新旅游发展姿容,将平衡保护与发展、全域统筹、海陆联动作为主导思想,从旅游发展诉求出发,建立”发展战略-空间支撑-实施管控”的全流程的规划与管控,以提高滨海旅游发展质量,为践行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民生幸福、彰显海洋特色等方面贡献先行示范力量。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深圳东部滨海地区旅游发展空间规划》项目

编制团队: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城市设计三所/ 城市设计实践所


感谢我院数字城市规划研究中心(智能信息部)对规划现状数据的支撑



作者

戴金,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三所  主任规划师

孔祥伟,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三所所长

李鑫,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三所  高级主任规划师



往期· 推荐





《深圳东部滨海地区旅游发展空间规划》邀您共赴山海,共谋胜景




一起畅聊深圳东部滨海旅游那些事

△ 请点击图上标题查看





(点击关注)


编辑

何   瑜

校审

李   晨

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UPDIS共同城市):让旅游,为城市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