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大湾区中的九围:高密深圳里的创新山水

大湾区中的九围:高密深圳里的创新山水

大湾区中的九围:高密深圳里的创新山水

九围,隐藏在深圳凤凰山与铁岗水库之间,是宝安区的地理中心。相传从清代开始,客家人就落脚凤凰山东麓繁衍生息,当地人谓之“九村合乡”,九围之名由此而来。

大湾区中的九围:高密深圳里的创新山水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大湾区城市群纷纷在珠江口区域进行战略布局和优势资源投入。香港北部都会区、前海扩区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和重磅规划陆续发布,深圳正在逐渐迈向湾区中心城市。
深圳企业近年来在中山和珠海成立的分支机构数量、投资企业数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对西岸的市场辐射日趋提升。伴随跨江通道建设,深圳机场2小时商务出行距离大大拓展,时空距离的改变带来新合作体系、新发展逻辑。

大湾区中的九围:高密深圳里的创新山水

九围地处深圳向湾的前沿地区,距离深圳机场5公里,深大城际、深中通道两条东西向的交通走廊拉通了人流、商务流、信息流、资金流,将九围与深圳机场、大湾区紧密连接:
  • 在跨江通道之中,深中通道与深圳都市核心区联系最为紧密,建设时序最为靠前的通道,在建设完成之后,沈海高速福洲大道出入口能够直接服务九围,至珠江西岸的车程将缩短至20分钟。

  • 随着机场东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地处环湾核心圈层的深圳机场融合航空、海运、高铁、城际等多式联运交通优势。在机场东枢纽建成后,通过深大城际九围可一站直达机场东枢纽,实现与大湾区、全国主要城市、全球主要城市建立便捷的交通联系。


大湾区中的九围:高密深圳里的创新山水

大湾区中的九围:高密深圳里的创新山水

九围地处凤凰山、铁岗水库之间的台地,相比较于G107、宝安大道沿线的立新湖、机场东、宝安中心区等地区,九围并非传统的“中心性地区”:
  • 空间上相对独立,职住、公共服务高度依赖自组织;

  • 山湖资源环绕,景观、生态敏感性高。

独立于都市边、山水间的九围,在开发模式的选择上并不适合建设一个“高密的城市经济空间”,需要审慎选择增量与存量开发建设的方向。

大湾区中的九围:高密深圳里的创新山水

九围的集中连片增量用地是深圳稀缺的空间资源,新的区位条件、新的通道关系带来了新的空间想象。但同时凤凰山、铁岗水库之间的生态区位决定了九围的生态敏感性:
  • 水环境的安全是开发的前提,构建适应地形和汇水特点的多级海绵系统是未来保障生态安全的基础。

  • 现状植被丰茂,为后续景观环境、城市开发营造提供了环境营造的优势条件和开发建设的边界条件。
    在此前提下,空间方案需要精准识别地形、水系、植被等生态本底资源要素,通过连水串绿为生态托底,空间上顺势而为,低影响开发,将开发建设功能“轻放”于自然本底之上。
大湾区中的九围:高密深圳里的创新山水
大湾区中的九围:高密深圳里的创新山水
上图:铁岗水库;下图:簕杜鹃谷

大湾区中的九围:高密深圳里的创新山水

九围的现状建成区分布于洲石路沿线及凤凰山脚下,大部分为旧村、旧工业区,公共服务配套不足,产业以元器件制造、服装等低端产业为主,处于较低水平的自平衡状态。
增量空间的高举高打,决定了腹地空间需要开展全面的二次开发,提升整体品质。如何在稳定的建成空间边界内实现新的功能自平衡,是衡量二次开发路径选择的关键:
  • 平衡的职住关系:一定规模的高品质居住与公共服务供应;

  • 优质的环境品质:适宜的开发规模与宜人城市环境;

  • 多元的公共服务:精巧有趣的文化、体育、商业。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腹地提升的重点主要是居住、公共服务品质,而不是追求二次开发在空间上的规模化增长或是产业空间的收储。

为了维护山水之间相对宜人的城市环境,需要审慎选择拆除重建的范围和规模,识别与增量空间直接相连的低效工业区,调整为居住与公共服务功能,减少二次开发带来的交通、环境压力。

大湾区中的九围:高密深圳里的创新山水

九围的空间格局是在紧约束条件下,面向区域战略机会的空间选择结果,通过对全域空间要素进行统筹与梳理,搭建“一链一轴三片多廊”的空间发展框架。
链与轴,将空间与功能发展的重点聚焦于可连片统筹的地区,部署核心功能与空间。针对黄麻布、九围、鹤洲三大存量地区,统筹好现状建成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资源,引导二次开发适度发展,聚焦城市品质的升级。
在洲石路东侧的连片地区,通过识别和保留植被、水系等资源要素,搭建蓝绿空间骨架,进一步集聚公共服务功能,布局交往、展示、消费等空间场所,形成九的空间特色系。
地块开发上采取组团式弹性开发模式,轻放于山水基底之上,形成以院落为主的多层高覆盖形态,打造一个小而美、人性化的园区,提供集约紧凑,却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适应未来高品质的环境需求,同时为地块的归并、弹性适应性提供基础。

大湾区中的九围:高密深圳里的创新山水

大湾区中的九围:高密深圳里的创新山水

大湾区中的九围:高密深圳里的创新山水

大湾区中的九围:高密深圳里的创新山水

基础设施的联通让九围的角色发生转变,从边缘性地区变为向湾发展的前沿,而山水之间的生态环境是九围脱颖而出的立足点,开发建设需要在生态与发展之间找好平衡点,拥抱自然、审慎开发,探索高密城市中“山水院子”的九围路径。
大湾区中的九围:高密深圳里的创新山水

项目名称:

《九围国际总部区规划前期研究与核心区城市设计》


委托单位:

深圳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宝安管理局

项目组成员:

周俊、龚志渊、周游、傅哲泓、刘旭东、丁华杰、谢博宇、胡磊


大湾区中的九围:高密深圳里的创新山水

作者 | 周游

中规院深圳分院规划设计一所

作者简介:毕业于同济大学,2015年入职中规院深圳分院。跟踪深圳规划设计的研究和实践,参与并负责战略规划、概念规划、总设计师咨询服务、城市设计等类型项目。主要经验包括:深圳国际会展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配套商业用地详细蓝图(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宝安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0-2035年)、九围国际总部区规划前期研究与核心区城市设计、深圳西部市级中心空间规划与概念性城市设计等。

相关阅读

大湾区中的九围:高密深圳里的创新山水
大湾区中的九围:高密深圳里的创新山水
大湾区中的九围:高密深圳里的创新山水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PLUS):大湾区中的九围:高密深圳里的创新山水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