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作为新的规划制度,带来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事权范围(空间)”的转变,迈向了全域全要素统一管理新阶段,也使国土空间体系下详细规划产生“全域空间复合型”的特点。探索新型“详细规划+”方法,融合全域土地政策、“双碳”理念、存量更新、数字化技术等,有利于摸清全域空间家底、统筹协调“多规合一”、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提升详细规划公信力和实用性,使其从重城轻乡走向全域统筹,从编管脱节走向规划管制统一,从纸面图示走向数字化、智慧化。
国土空间理念下,全域全要素编制详细规划,应从城市规划区扩展到行政辖区,将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保护和生态环境等纳入详细规划管控范畴,更好的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全域空间复合型详细规划编制的研究和探索。
全面梳理,摸清家底
详细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国土空间是规划思维向“非建设空间”的规划制定、实施、管控延展,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要素精细化导控,详细规划需要对国土家底全面梳理和摸查,这是与城乡规划体系下原控制性详细规划最大的区别。
城镇开发边界内或周边存在大量待整理的存量土地和非建设用地,详细规划编制前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体推进城中村、城边村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有助于摸清规划的“基础底图”,提升详细规划的可落地性。
城镇开发边界外开展村庄规划或特殊单元详细规划,可整体推进耕地土壤修复、土地资源评价、存量土地评估、矿山生态修复等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研究,遵循自然肌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有助于编制出具有多元价值的管控规划。
近年来,国地科技参与了广东、湖北、广西、海南、河北、重庆等多省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研究工作,助力地方政府梳理优化国土空间功能,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率,摸清国土空间自然要素,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和管控夯实“基础底图”。
来源:摄图网
碳达峰碳中和
详细规划+双碳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通过开展详细规划“双碳”研究,总结形成碳汇空间识别、低碳规划方案设计、碳核算辅助规划方案决策、低碳控制指标体系的全流程低碳详细规划编制方法,强化“单元–地块”双层低碳指标管控,进而构建城市低碳空间格局,低碳交通系统、市政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乡村空间系统以及生态空间系统,利用“碳汇转化”实现“减碳增汇”目标。
存量更新,高质量发展
详细规划+城市更新
在城市更新方面,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广州市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引领和刚性管控,保证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主要内容包括:①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细化绿地系统(树木保护)等编制要求;②强调“黄线”的刚性管控;③结合旧村改造,区内统筹平衡、成片连片推进改造;④强化土地整备标准化管理;⑤提出规划节余优先用于政策性住房配置;⑥简化专项评估成果形式。
作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单元的一种类型,城市更新单元以低效存量用地再开发利用(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为主。将详细规划与城市更新相结合,可有效破解城市产业配置的不均衡,补齐配套设施短板,提供高质量的产业发展空间,高水平配置公共服务设施,传承文脉、做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实现城市更新项目的提质增效,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编制。
智慧空间,数字规划
详细规划+数字化
《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按照统一的规划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有序实施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全程在线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能。

结语
以科技创新与数字技术为支撑,融合全域地理信息、全流程数字化“编审批管”的详细规划编制体系,将是新时代新机遇下推进详细规划工作的重要抓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详细规划作为法定规划的权威性、实用性、科学性。
“详细规划+”理念下的全域空间复合型详细规划编制方法,融合了土地管理、“双碳”、存量更新的思维方式,符合国土空间“事权范围(空间)”的权利转移,兼顾了区域层面的统筹引领和行政许可管制,推动了新国土空间体系下详细规划的改革与创新。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地科技):详细规划②︱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详规编制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