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2023年5月20日,正值同济大学116周年校庆之际,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暨第六届金经昌中国城乡规划研究生论文竞赛结果公布活动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钟庭报告厅隆重举行。论坛采用了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受到各界同仁的广泛关注。


下午,论坛活动以“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治理转型”“智能规划创新”为题,设三个创新分论坛,18位来自不同机构、不同岗位的青年规划师分享交流了他们最新的城乡规划研究和实践成果。三个分会场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为一天的学术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分论坛一

城乡融合发展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主持人

朱郁郁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主持人

王颖


 “城乡融合发展”创新分论坛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空间规划研究院朱郁郁副院长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颖副总工程师共同主持。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空间规划研究院所长刘振宇的报告题目是《人地关系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思考》。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及其规律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对人地关系调控亦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研究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不同空间尺度“人地”关系响应不足问题提出对策。一是区域尺度,从绩效角度思考“人地矛盾”,协调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构建“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体系。二是地方尺度,关注“人地产”结构与城乡关系,优化人口空间分布,以人的行为特征以及其在空间上的表征来识别城市通勤圈与生活圈,精准化配置公共服务和交通设施,合理布局城镇、农业与生态空间。报告提出,国土空间规划要强化人地关系调控,切实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建立起“规律认知-问题诊断-动态调控”的基本技术逻辑。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谭添的报告题目是《镇村规划一体化编制实践探索——以吉林省万宝镇为例》。研究从镇村联编的必要性、规划策略、技术路径与经验总结四个维度出发,探索镇村规划一体化编制创新,即一体化编制镇域总规、镇区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的两级三类规划。以吉林省洮南市万宝镇为案例,构建区域特色产业协同与联动、“镇村一体”生产力空间布局优化、低效闲置用地综合整治与活化利用等三项镇村联编规划策略。技术路径方面,明确镇域国土空间规划、镇区单元详细规划与村庄规划的成果内容构成与表达深度,进一步细化镇总规中乡镇政府驻地单元详细规划的要求,厘清镇规划完成村庄规划各类管控内容的可行性,区分通则性内容与个性化内容。最后,基于镇村联编试点有效推动了编审程序简化,提高了管理实施效率。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规划师冒艳楠的报告题目是《“中国式乡村现代化” 的苏南实践——以苏州市“长江沿线”特色田园乡村跨域示范区规划设计项目为例》。研究基于苏南地区“长江沿线”特色田园乡村跨域示范区,以“跨域协同、统筹落实”为思路,强调“以点带面、以特带平、协同发展、上下传导”;通过“缘起—谋篇”分析地区乡村发展的特色与问题,谋划发展策略;通过“统筹—选点—理线—筑面—实施”的工作思路,从市级协调、组团引导和先行区建设三个层面实现乡村振兴工作覆盖面的延伸,最终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研究通过对苏州先行示范区深入探讨,从“市级统筹、组团引导、先行区建设”三个层面统筹“跨县(市)、跨镇(街道)、跨乡村”的规划、建设、治理工作。报告中体现了三个新,以贯穿“城乡融合与跨域协同的新理念”,辅助“深度学习与情境模拟的新方法”,实现“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新未来”。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助理工程师黄丹奎的报告题目是《城乡共富的内源性动力与空间权利:基于宁波的实证研究》。研究以推动城乡共同富裕为切入点,探讨如何通过空间权利释放与赋能,促进区域“内生式” 发展。通过对宁波西部四明山区大量实地调研,总结提炼四种典型城乡发展模式:一是乡镇工业带动模式(观海卫镇),区域位置优越,民营经济产业根植性较强;二是规模农业带动模式(姜山镇),耕作条件优越,农用地流转率高,农业经营机械化率较高;三是文旅产业带动模式(深甽镇),文旅特色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四是生态价值带动模式(四明山镇),生态空间占据主导地位,工农业发展受限。在不同的区域空间资源基础和上位空间管制要求下,四种典型发展模式面临的核心空间议题也具有显著差异,需要通过资源确权、产业空间保障、降低交易成本、完善空间配套等手段,充分进行空间赋权,增强区域发展内生动力。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系讲师、硕士生导师乔杰的报告题目是《连片发展:一种未来乡村的想象还是乡村治理的现实需求》。伴随城乡要素不断流动,乡村传统的领域空间正面临政治边界和地域边界不匹配的跨界困境。“连片发展”通过构建乡村地域、村庄组织和人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基层乡村“治理”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报告基于中部欠发达山区案例区域(大别山区和武陵山区)调查与实践分析,在小流域视角下观察产业发展、民族村寨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等连片发展现象,提出乡村小流域“产业-空间”组织模式的理论思考。面对山区发展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地方治理等现实制约因素,县域乡村空间应因地制宜地推进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等地域空间组织活动,推进作为公共政策设计的治理单元与实施载体的空间单元的多层次耦合,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创新中心副主任辜元的报告题目是《成长型都市圈城乡空间关系与格局构建研究——以重庆都市圈为例》。都市圈是区域发展空间组织的主要模式与我国城镇化的主要形态。研究以西部地区快速成长中的重庆都市圈为例,聚焦活力开放、绿色生态、创新引领、人文风情四大领域,以649个街道(镇乡)为基本单元展开评估,选取外来人口规模、节假日旅游人数、科研机构数量、豆瓣同城文体活动次数等21个指标,构建“四维一体”的算法模型。模型搭建的目标是识别重庆都市圈范围内除传统城镇功能空间以外的特色功能板块(即非城镇功能板块)并评估其在区域格局中的重要程度和功能类型,从而完善重庆都市圈空间格局方案,并以此探讨城乡空间格局构建的新范式。研究发现,农业景观空间、生态魅力空间同样承担着都市圈参与区域竞争的职能,推进都市圈空间形态不断演化。



分论坛二

空间治理转型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主持人

杨辰




主持人

梁洁


“空间治理转型”创新分论坛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梁洁主任总工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杨辰副教授共同主持。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设研究平台技术应用研究学组组长张翀的报告题目是《“双碳”战略下上海市规划管控策略的思考与探索》。规划管控体系是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双碳”战略的核心,要明确“管什么”和“如何管”。通过对上海市规划管控体系的再审视,研究发现:一是管控要素存在少量缺项,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领域;二是管控要求传导存在薄弱环节,控规层面缺乏抓手;三是部分要素管控力度不足;四是实施路径缺乏相关政策和技术支持。研究按照“规划编审+实施监督+法规政策支撑与技术保障”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双碳”战略下上海市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总体框架,并提出化策略:一是紧扣上海碳排放特征,明确各级各类规划的管控要点和方式,以全面覆盖、有效管控、畅通传导为目标,完善管控要素,优化管控方式;二是完善“双碳”目标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三是强化薄弱环节管控的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五所副所长韩胜发的报告题目是《基于混合用地管控体系研究的详细规划改革方向思考——上海新城实证研究》。混合用地需求的形成来自于市场诉求变化和政策弹性不足的矛盾。研究以松江区某产业用地转换为核心场景,从混合的种类、程度、方式3个混合维度以及时间周期出发,考虑到“功能、规模、时点、地价、审批”5个场景要素,提出了整体研究框架。针对详细规划,研究提出五项改革方向:一是用途管控改革,建议增加过渡期用地类别;二是规模分配改革,将混合和兼容复合在一起、控制上限或下限,并优化判断方式;三是指标确定节点改革,进行分类、分时、动态控制;四是土地收益改革,采用缓缴,抵费地等方式降低产业用地成本;五是审批弹性改革,明确控规实施深化的正逆向清单。总体上,规划从注重图则管控向政策性管控转变。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刘苗苗的报告题目是《基于EOD模式的渭北台塬采煤沉陷区村庄空间转型模式与治理路径研究——以白水县西固村为例》。渭北台塬白水县的西固村因为采煤区与生产生活空间重叠,面临煤炭开采后,乡村空间整体衰败问题,亟待一种可持续的生态治理与空间开发模式。研究提出以生态修复为基础、以产业融合为重点、以持续推动为主线的三原则,围绕治理成什么样、钱从哪来、谁治理三个问题构建了地域EOD模式,并提出西固村空间转型建议:一是强化生态评估,明确开发方向;二是整合生态要素,重组产业链条;三是融合生态景观,激活村庄功能。基于以上空间转型,研究提出“空间—资本—主体”相衔接的治理路径:一是突出生态要素管控,细化指引村庄开发活动;二是设计整体运营模式,盘活乡村内部社会资本;三是制定动态行动框架,从近期到远期逐步实现资源修复、生态转型、产业融合。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师高慧智的报告题目是《柔性非正规空间的空间表征与效应反思——以广州市康鹭片为例》。研究从广州市康鹭片一位转业人员入手,采取参与式观察方法,探讨城中村治理问题。研究发现:第一,康鹭片是城中村,更是高成本的“实体信息中枢”;第二,康鹭片是制衣村,更是高密度的“24小时制衣社区”;第三,康鹭片是问题村,更是轻资产的“完整生态群落”。通过空间现象的解读,研究认为“小单快反”模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服装业的柔性转型,是信息敏感、速度敏感、风险敏感的柔性非正规空间。这类空间正面临着高可达与产业高成本危机、高密度与空间排斥性危机、临时性与治理碎片化危机等可持续危机。研究认为,在国家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下,柔性非正规空间亟需维育产业基因、降低负外部性等新治理保障措施。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研中心项目负责人盛晓雪的报告题目是《践行“两邻”理念 打造全国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策略研究》。“两邻”理念即“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一种新型邻里关系,关注焦点是新时代社区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沈阳市“两邻”社区建设历经四个阶段,仍存在新老城区设施供给不均衡、城市建设环境品质待提升、社区服务品质待提高等问题。报告提出沈阳市“两邻”社区建设三大策略:一是规划引领,完善“两邻”社区规划和技术标准编制;二是品质提升,强化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口袋公园建设、推进街路更新工作;三是制度建设,推行人民设计师制度,发挥社区设计师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报告提出推动全市各个相关部门进行基层社会治理的“社区—网格”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控规单元—街区”相衔接,实现“多圈合一”,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高级工程余妙的报告题目是丘塘林居,丘区乡村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片区为单元的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探索》。研究以四川省威远县为例,通过“堰塘冲田系统”肌理分析,发现汇水线与丘区自然村的村组界大体一致的自然规律,并以此构建乡村基本单元。研究将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提出有机循环的“丘塘林居”模式,即丘底为高标准农田区,丘脚为村落,丘坡为循环农业区,丘顶为休闲景观区。乡村基本单元与村民日常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形成日常圈,社区圈和城镇圈的布局。报告提出,乡村国土空间规划要体现落地性,精准性与在地性,其规划重点面临四大转变:一是从塑造建设空间到塑造生态系统;二是从着力增量规划到着力减量调控;三是从关注土地要素到关注人群需求;四是从突出刚性控制到突出刚弹结合。




分论坛三

智能规划创新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主持人

沈尧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主持人

刘超


“智能规划创新”创新分论坛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沈尧副教授和刘超助理教授共同主持。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晏龙旭的报告题目是《SimPlan:智能规划模拟系统》。SimPlan智能规划模拟系统旨在以规律为导向,实现空间规划方案的智能模拟、智能评价、智能优化。SimPlan的智能模拟集成了十多项模型,针对我国特有的数据环境,综合采用各类数据,创新借鉴机器学习算法标定参数,实现适用于我国数据环境的城市活动模拟技术,能够系统性的评价规划方案总体和分单元的空间绩效,包括6大维度和40+指标。针对上海虹桥单元规划,报告展示了案例应用,通过上海虹桥商务区相关规划的模拟评价,将虹桥单元规划置于全市的“现状”中,针对价虹桥单元规划的“功能—用地”“就业—就业类用地”“消费游憩活动—商业类用地”及“功能—功能”匹配绩效,以居委单元开展模拟评价,展示SimPlan在空间布局方案评价与优化中发挥的作用。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信息中心主任工程师韦胜的报告题目是《城乡规划多场景智能辅助设计研究》。“场景”是城乡规划智能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抓手,其是将城乡规划的实际运行物理空间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处理的过程。城乡规划信息化发展中的“多场景”概念,旨在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更加全面、精细地分析城市和乡村的各种场景与情境,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为实现城乡良好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多场景”是面对城乡规划复杂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其技术路线包括:研究背景、问题与目标、核心服务对象、核心创意和应用场景、技术框架与数据库建设(即数字化解决方案)、功能模块设计与演示、发展前景分析、其他问题说明等多个环节。报告以“美好住区数字化辅助决策系统”“智慧园区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基于GIS的城市开发运营经济分析”3个案例进行了应用展示。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自然资源部城市仿真重点实验室、武汉市规划编审中心高级规划师罗文静的报告题目是《“数字双碳”与智慧规划——基于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双碳”计算仿真模拟的探索实践》。“双碳”理念与国土空间规划在目标、手段及过程等方面具有内在一致的逻辑关联。利用数字技术搭建“双碳”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的“红线”,关键思路是将能量代谢活动的碳核算转化为空间使用活动的碳计算,从识别“双碳”要素、摸清“双碳”底数、构建“双碳”算术,搭建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双碳”计算模块。报告以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例,以LMDI加法分解法,提出构建思路:一是在底线管控上,建立碳汇强度管控及碳汇影响评估制度;二是在空间结构—交通模式上,构建一体化的空间格局及建设机制;三是在土地利用上,构建工业用地分类及绿地分级的精细化管控体系;四是在基础设施上,构建多层次的能源、固废及水资源处理设施管控体系;五是在实施监督上,构建“碳模拟—碳管控—碳监测”数字化传导闭环。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TOD规划研究中心研发专员武虹园的报告题目是《未来社区“交通场景”金字塔》。以长沙市首个未来社区试点“梅溪湖社区”为研究对象,聚焦各类场景的空间基础—交通场景,追溯历史上“未来社区”中的交通技术迭代,探讨传统空间规划设计与数字化智慧场景在解决交通问题中的主次、分工关系。报告提出,建构未来交通场景需遵循“金字塔结构”。金字塔底层通过内外交通分级、站点核心塑造、步行框架建构、慢行统筹设施布局等搭建体系,建构现代交通路网。金字塔中层通过对慢行过街节点优化、慢行统筹交通设施、慢行统筹出入口布局统筹提升交通节点。中层与底层共同解决了常态化、通用性、系统性痛点问题。金字塔上层针对偶发性、个性化、运营性的痛点,运用智慧停车系统、个性化出行服务等数字化智慧场景补充提升。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张扬的报告题目是《多源大数据视角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素流动障碍诊断与规划引导研究》。基于多源大数据视角,可有效开展要素流动与空间结构协同优化研究,为破除要素流动障碍、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对象开展研究。在要素流动网络特征方面,双城经济圈呈“双核”结构,成都市要素配置能力强于重庆市,城市对间物流、信息流、技术流差异大,子群划分与区位拟合度不高。要素流动障碍强度方面,人流障碍指数受空间邻近性影响明显。要素流动障碍影响因素方面,制度和经济方面的解释变量对要素流动障碍影响显著。因此,对于要素流动规划引导方面,研究提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培育次级中心城市、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优化基础设施网络等策略。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数字规划技术中心工程师胡腾云的报告题目是《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时空模式认知与决策应用》。加强从城市多个空间的视角研究动态发展变化规律,是国土空间领域开启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及支撑体系的路径,是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的趋势。研究构建了动态感知—演变认知—未来推演的工作框架。动态感知是城市空间要素变化的时序表达,建立多源、长时序、高时频的动态监测技术体系。演变认知是城市变迁过程的时空连续性分析,对城市系统开展过程式分析评估,研究城市化过程中各要素特征及关系及各要素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未来推演是多要素及多场景的城市空间优化模拟,时序变化信息与空间优化模型相耦合,研发未来空间变化的多场景演化模型,克服长时序动态变化信息在空间模拟中耦合的难题,为规划编制、实施评估等领域提供决策支持。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分论坛现场


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暨第六届金经昌中国城乡规划研究生论文竞赛结果公布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同济大学、金经昌/董鉴泓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城市规划》编辑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想空间》编辑部、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教学虚拟教研室参与协办。


感谢各方对本届论坛给予的支持!更感谢各位青年规划师的观察与发掘、研究与思考、规划与建议,祝贺你们,中国城乡规划未来的大才!


感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视频号、世界规划教育组织WUPE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KCEST-iCity智能城市平台、中国工程院知领学术直播平台、上海国匠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圆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对本次论坛大力支持!


供稿 | 俞静、张硕、崔蕴泽、王芬

照片 | 陈涤、丁天翔

审核 | 肖达


(来源:同济规划TJUPDI)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upforum):【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分论坛顺序举行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