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大会现场



2023年5月20日,正值同济大学116周年校庆之际,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暨第六届金经昌中国城乡规划研究生论文竞赛结果公布活动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钟庭报告厅隆重举行。论坛采用了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受到各界同仁的广泛关注。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之年。城乡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基础。探索中国式城乡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是当代青年规划师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本届论坛以“未来城乡 智慧规划”为主题,面向未来,回归初心,以新一代的青年智慧探索城乡发展的新未来。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合影





主持人

王新哲


论坛开幕式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务副院长王新哲先生主持。主持人简要介绍了本次论坛的背景、主题和活动内容,并邀请了三位嘉宾致辞。




嘉宾致辞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致辞人

石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石楠教授代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热烈欢迎大家参加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石秘书长认为创新论坛已成为中国规划行业重要的青年学术交流和技术分享平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尤其是城乡人居环境领域高品质发展离不开对国土空间格局的谋划和规划,离不开现有城乡居民点的更新和提升,也离不开智慧技术的赋能,更离不开我们年轻一代规划师的辛勤投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长期以来通过青年托举工程、青年科技奖、论文竞赛、演讲比赛、以及在学会各级各类组织体系中设立青年委员等方式,为青年规划师成长搭台,并通过加强与高校、规划编制机构的合作,实施跨越协同战略,增强规划全学科多领域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规划师们更要从党的事业高度理解城市规划,认识城乡规划学科的历史使命,为推动各项规划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做贡献。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致辞人

王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


王兰教授围绕论坛设立的初衷,回忆了金经昌先生作为城乡规划学科奠基人,不仅在学术研究上给予年轻人以指引,并在艺术修养、为人处事等方面都成为年轻人的楷模。今天的论坛,也是我们纪念金先生的一种形式。王教授认为,每年10月的金经昌学科发展论坛是指引城乡规划学科的风向标;每年5月的创新论坛则是城乡规划学科的实践交流平台。当前,城乡规划学科面临巨大的变革和挑战,通过论文竞赛的思考,作为一线规划师实践的总结,对学科发展起到非常好的反思和推进作用。城乡规划学科对接了非常多的国家战略,如绿色低碳、乡村发展、区域协调等,也影响着居住在大地上最广大的居民和人民,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积极进取。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致辞人

彭震伟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学会常务理事


彭震伟教授代表同济大学致辞。同济大学在城乡规划、学术、学科、人才、实践等各方面做出的成绩,和今天的论坛一样,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离不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全国高校、规划院广大的同行、从业者的支持。自2018年国家提出“多规合一”要求以来,城市规划行业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面临挑战,需要创新,需要改革,其中既包含了来自顶层设计,来自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也包含了三年疫情以来,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于人民的学科和行业发展的要求。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交流平台,对行业发展、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随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黄建中主任代表主办方介绍了第六届金经昌中国城乡规划研究生论文竞赛的评选过程并宣读了评选结果。本届竞赛共收到40所海内外高校的122篇论文,经过初评和复评两轮评审,最终评出12篇金奖论文和18篇银奖论文。



获奖名单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主旨发言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主持人

程遥


主旨发言环节,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程遥副教授主持。本次论坛邀请了5位特邀嘉宾为大会带来了获得2021年度全国优秀规划设计奖一等奖的项目实践经验,是最新、最有影响的研究总结。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邹兵先生的报告题目是“巧施绣花功夫,激发场所活力——趣城社区(蛇口)微更新设计”。报告围绕了什么是趣城计划?为什么会选择蛇口?以及趣城·蛇口做了什么?趣城·蛇口有哪些成效和启示?四个部分展开。


深圳市趣城计划是以公共空间为突破口,通过场所激发活动,形成人性化、特色化公共空间,创造有活力有趣味的深圳。自2011年开始,趣城计划已形成了全市层面、地区层面以及社区层面多层次工作积淀。作为改革开放最早的蛇口地区,不仅有着深圳最具历史记忆的街道,也是深圳国际化人士聚集最多的区域,空间密度高,公共空间有限,亟待通过小而美的改造,来探索有限空间中实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趣城·蛇口项目实施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设计方案,不如说是一种工作模式。项目过程包括了活动宣传、试点筛选、方案征集、方案评选以及落地实施5个阶段。项目全过程强调公开性和实施性,尤其在落地实施阶段中,由街道办与优胜者签订合同,由设计师直接负责实施,减少方案转译过程和协调成本,确保设计理念落地,4个项目从筛选到实施,总计一年半时间完成。


趣城·蛇口项目实施取得了三方面成效,一是总结形成趣城微更新设计手册;二是为年轻设计师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平台;三是促进深圳“小美赛”的广泛持续开展。同时,项目也为我们带来若干启示:一是真正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搭建一个开放共享、不设门槛的全民参与平台;二是明晰主体权责,鼓励公众广泛参与;三是探索可广泛推广应用的微更新实施路径;四是形成“工具包+项目库”的项目管理模式。


最后,邹兵大师总结提出,深圳城市进入质量提升的发展阶段后,趣城计划已经成为深圳规划设计巧施绣花功夫、激发场所活力的共同行动品牌。蛇口社区的实践,为最基层的趣城行动提供了一套可持续的微更新微设计的范式。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吴左宾院长的报告题目是“面向新时期的高原人居发展模式与提升策略——基于环青海湖地区的初步思考”。报告围绕了环青海湖地区的人居特征与现实挑战、高原人居发展模式以及高原人居提升策略探索三个部分展开。


环青海湖地区属于我国四大高原地区之一,具有中国西部生态调节器、青藏高原生物基因库、两弹一星精神孕育地、民族团结融合交织点、历代祭海活动神圣地五大价值。环青海湖地区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以城安边、以人实边、以文凝边、经济兴边的重要作用,其高原人居空间所具有的独特生态环境、美丽风景和深厚文化,在新时期面临如何建设、如何提升的新挑战。


高原人居发展模式方面,着眼于以高原美丽城镇建设为抓手,综合生态、风景、旅游、城镇和设施5类要素,构建人居单元发展模式。以黑马河镇人居单元为例,从人居生境、人居空间、城镇街区、绿地系统、服务设施和建筑风貌6个具体方面入手,建设绿色生态的日出之城。在城景协同发展的思路下,构建环青海湖地区城镇人居“三种类型(离散型、一体型和双核型)—八大单元”的建设模式。


高原人居提升策略方面,提出安全青海湖、人文青海湖、诗画青海湖、幸福青海湖、宜居青海湖五大战略,探索高原寒旱、生态敏感地区人居环境提升的5个集成技术研发,包括植物群落景观构建技术、零排放全消纳技术、装配式普钢结构技术、分布式多能互补技术和人居智慧化支撑技术。


最后,吴院长总结提出,环青海湖地区人居建设要回归其人居价值所在,守护其特有的价值是规划建设的根本;要高度重视高原人居建设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结合价值和特征探讨高原独特的人居发展模式;要将战略性和操作性有机融合,加强地区性建造技术研发,夯实高原人居建设的科学基础。并通过重点示范,探索新时代人居建设的“高原模式”,这将对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人居高质量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中心五所杜凡丁所长的报告题目是“基于文化线路保护理念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报告从革命文物的保护、革命文化路线的保护以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等三部分内容展开。


革命文物保护,承载了中国革命历史特色。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强调革命文物的保护和革命文化弘扬,尤其是二十大以来,特别提出要加强红色资源保护,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信任。革命文物资源为全民党史学习提供重要支撑,红色文旅已经成为旅游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且呈现出跨省参观趋势增强、青少年占比显著升高等新特点。


革命文化路线保护,是对革命文物整体性保护利用的探索。参照世界文化遗产中文化线路定义,以及欧洲文化线路、美国国家历史步道、日本遗产等国际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历史类遗产线路,包括挖掘革命文化线路塑造中华文明的红色标识、从整体性视角全面认知文物价值、通过故事线索串联系统规划完整保护、融合相关资源形成多样化展示利用。


以贵州省作为重点区域,开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保护规划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五大国家公园中唯一讲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国家文化公园,涉及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0余个县,2000余处长征文物。贵州省因其高等级长征文物数量全国排名第一,覆盖绝大部分重大历史时间,类型丰富,且保存状况好,开放率高,成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建设区。规划明确了贵州省长征革命历史资源的价值定位、发展定位和发展策略,提出“一核一线两翼多点”的省内布局。以遵义会议旧址和遵义老城为全省建设核心,以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线,以红二六军团在黔东会师,以及黔西南作为长征中的“黄金时代”区域的两翼,形成一系列展示节点。


最后,杜所长总结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建设在体制和机制上的支撑也很重要,一是贵州省公布了《贵州长征文化公园条例》;二是川滇黔三个省签订了共同保护的联盟协议。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史宜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城市设计的数字技术与管控平台探索——威海总体城市设计实践”。报告围绕城市设计的实施管控瓶颈、城市设计数字化管控平台建构方法、以及威海总体城市设计与管控平台实践三个部分展开,重点介绍城市设计数字化管控平台的探索。


关于城市设计的实施管控瓶颈的探讨,目前普遍存在设计与管理的维度分异、局部与系统的矛盾冲突、方案到实施的设计意图缺失3个方面问题,也导致千城一面、标志失控、风貌紊乱等问题显现。因此提出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城市设计管控的需求,即构建全域全要素覆盖、规划全过程贯通、设计灵活性凸显的数字化平台,做到精确传导、无损转译、交互反馈。


关于城市设计数字化管控平台的建构,研究提出将城市设计内容通过谱系化、规则化、智能化三个步骤转变为管控语言。谱系化,将三维城市空间分解为标准化、类型化、层级化的基本要素,并按规定格式将这些要素绘制成按类编制的对象集合。规则化,对所有地块的城市设计,结合谱系要素分类,对建筑、道路、开放空间、风貌视廊等提出明确定性的城市设计规则,并转译为计算机代码,录入数字化平台。智能化,管理者通过平台即可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和模拟,例如城市天际线的生成、方案的智能化比选、方案报批的智能审查等。


最后,史教授结合威海总体城市设计项目,探讨了数字化管控平台在实践中的应用。威海市城市设计分总体设计、片区-单元详细设计和智能管控平台三个层面展开。在智能管控平台层面,从城市形态体系、公共空间体系、城市街道体系、城市眺望体系和城市风貌体系5个维度进行指标管控,并实现设计管控的分级可视、离线数据的一键提取、规划要点的智能生成、建筑方案的精细审查、多个方案的智能比选、控规调整的辅助审查等智能管控应用目标。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设计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匡晓明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价值实现、秩序建构与导控保障——太原市总体城市设计的理性逻辑”。报告通过城市设计的演进过程、城市设计价值体系框架构建、以太原市总体城市设计为抓手,探索城市空间价值的实现路径。


关于城市设计的演进过程,总结为8个关键词,分别为城市美学、空间形式、功能理性、人文社会、自然生态、过程控制、数字应用、资源价值。早期的城市设计注重功能主义、美学主义,其后更多关心人文主义,而当下城市设计需要注重空间资源规划导向与生活空间规划导向双导向相结合。


在上述双导向下构建总体城市设计价值体系框架,具体包括价值实现、秩序建构和导控保障三个层面,以价值实现为目标,以秩序构建为路径,以导控保障为方法。总体城市设计重点关注的是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民生价值三大价值,城市空间秩序的构建是城市价值实现的核心作用路径,空间秩序的共构性与过程性是导控保障的基础逻辑。


结合太原市总体城市设计,探索城市空间价值的实现路径。规划构建了“轴带群组网络式”空间结构,凸显城市空间的三大价值体系,包括生态转化体系、文化显化体系和空间活化体系。规划以穿透式城市设计理念,构建了总体层面、分区层面、重点片区层面三个层次城市设计空间秩序与导控体系,总体层面聚焦生态、人文、民生三大价值,分区层面结合点、线、面三类要素构建空间秩序体系,重点片区层面构建导控要素库,引导重要价值空间片区建立详细设计导则。


最后,匡教授总结道,总体城市设计管控考验智慧,既要有准则,也不能管得太严,价值和秩序建设更为重要。我们希望做有用的总体城市设计,紧紧围绕三大价值目标,构建起可诉说、可理解的理性体系,并为导控提供方法,在太原市总体城市设计中形成逻辑理性。



下午,本次论坛活动以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治理转型、智能规划创新为题,设置三个主题分论坛,18位来自不同机构、不同岗位的青年规划师分享交流了他们最新的城乡规划研究和实践成果。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暨第六届金经昌中国城乡规划研究生论文竞赛结果公布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同济大学、金经昌/董鉴泓城市规划教育基金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城市规划》编辑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想空间》编辑部、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教学虚拟教研室参与协办。


感谢各方对本届论坛给予的支持!更感谢各位青年规划师的观察与发掘、研究与思考、规划与建议,祝贺你们,中国城乡规划未来的大才!


感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视频号、世界规划教育组织WUPE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KCEST-iCity智能城市平台、中国工程院知领学术直播平台、上海国匠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圆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对本次论坛大力支持!据各平台观看直播人次统计,上午开幕式和主题论坛达17,548人次。



供稿 | 俞静、潘鑫、吴虑

照片 | 陈涤、丁天翔

审核 | 肖达


(来源:同济规划TJUPDI)



【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upforum):【论坛报道】第11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隆重举办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