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全人类正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重大挑战,碳排放的急剧增加以及由此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1988年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共同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其作用是对世界上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现有最好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评估。2021年8月6日气专委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从1850年到2020年,全球气温的上升速度前所未有,由于地球变暖,降雨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海平面正在上升。随着气候条件的不断变化和加剧,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气候变化是一场已经到来的危机,也是一项跨越国界的全球性挑战。为应对气候变化,197个国家于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召开的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一届会议上通过了《巴黎协定》。协定旨在大幅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将本世纪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2℃以内,同时寻求将气温升幅进一步限制在 1.5℃以内的措施。

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地势低洼,气候炎热潮湿,降水丰沛,是地域面积狭小、人口稠密的国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新加坡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严重。2015年新加坡国家环境局(NEA)编制发布了《新加坡第二次国家气候变化研究》(Singapore’s Second National Climate Change Study),研究显示气候变化给新加坡造成的严重危害。预计未来的新加坡雨季和旱季的降水量差异将持续扩大,这也可能为新加坡造成更为极端的干旱和暴雨天气,同时海平面持续上升,到2100年新加坡众多地标及沿海的沙滩将会被海水淹没。此外,平均气温的升高及昼夜温差对老年居民的健康以及公共卫生安全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表格:新加坡气候变化现状与预测
2019年新加坡的碳排放量为5160万公吨,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0.11%。新加坡作为世界级的炼油中心、船舶修造中心和半导体产业中心,工业是新加坡直接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46%。此外能源及产生的碳排放量占39%和12.9%。

*图片来源:《CHARTING SINGAPORE‘S LOW-CARBON AND CLIMATE RESILIENTFUTURE》
较高的碳排放量以及新加坡土地条件限制,使得新加坡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面临诸多困境。自1965年独立以来,早在气候变化成为全球问题之前,新加坡政府就积极采取了改善措施,以追求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2020年3月,新加坡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做出更大承诺,即“在2030年左右达到6500万吨的峰值,到2050年碳排放峰值减半,达到3300万吨,在本世纪下半叶尽快实现碳中和。”与此同时,提交了《规划新加坡低碳和适应气候的未来》的长期低排放发展战略(LEDS),该战略从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家庭、垃圾和水六个方面提出节能减排对策,描绘了新加坡的未来低碳蓝图。

一、能源策略
由于新加坡开发替代能源的能力有限,严重依赖进口化石燃料来提供动力。新加坡政府努力从太阳能、区域电网、新兴能源替代和天然气四个方面着手,升级能源供应,推进能源低碳的有效利用。

太阳能 就目前来看,太阳能是新加坡再生能源发展的首要也是最佳选择。目前新加坡政府正采取以下措施鼓励太阳能的利用。
1. 简化相关监管流程,鼓励太阳能企业出售多余电力,输入城市电网系统。
2. 自上而下推行太阳能利用,2014 年新加坡政府启动 SolarNova计划,由建屋局和经济发展局共同协调,通过整合各政府部门的需求,在政府项目推广太阳能的使用。太阳能板所收集的能源可用来驱动组屋公共设施,如电梯、水泵、走廊照明等,每年预计可减少多达13万2500吨的碳排放。
3. 提高太阳能输出预测能力,以减轻太阳能利用的间歇性影响。例如:政府拨款,针对新加坡的热带天气条件,进行多时段精准预测太阳电力输出能力的研究与开发。
区域电网 与周边国家区域能源互通互联,如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电力一体化项目,东盟电网长期合作等。通过这些举措,新加坡可以从周边国家获取电力,促进不同国家之间共享清洁能源。
新兴的低碳替代品 加强新兴低碳技术的研究与投资,例如碳捕获、利用和储存 (CCUS) 技术以及氢气等。
天然气 传统能源替代需要时间,因此天然气仍将是新加坡的主要能源来源。新加坡通过政府牵头开发天然气发电减排技术、提升发电效率、鼓励电力公司更新设备及技术等手段推进天然气绿色高效利用。
二、工业策略
工业是新加坡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国际市场的重要支撑。目前,工业占新加坡生产总值的20.9%,为12.9%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2017年新加坡工业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约占新加坡总排放量的60%,其中炼油和石化燃料燃烧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提高工业部门能源效率仍将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
*图片来源:《CHARTING SINGAPORE‘S LOW-CARBON AND CLIMATE RESILIENTFUTURE》
出台法案加强企业监管 2013年新加坡出台的《能源节约法案》(ECA),强制推行能源管理,引导企业提升能源效率。对监管企业定期进行评估,引入最低能源效率标准(MEES),逐步淘汰低效工业设备。自法案制定以来,工业部门年能效从 2014年的0.4%上升到2018年的0.95%。
征收碳排放税及提供技术补贴 新加坡政府还通过征收碳排放税,为中小型企业及发电公司提供技术升级补贴等手段提升工业企业能源效率。
提升行业专业知识建设 2018年政府和新加坡工程师学会(IES)联合开发了能源效率(EEO)评估员认证计划。认证能源效率审核员,为企业能源设施进行能效评估。政府还成立能源效益技术中心(EETC),为中小企业提供能源使用效率诊断及评估技能培训,以提升企业持续改善能源效率能力。
三、交通策略
2017年,新加坡国内交通运输的碳排放量约占新加坡全国碳排放量的15.2%,其中私家车占的比重最大。新加坡通过车辆配额制、道路收费、清洁能源汽车购车返点等综合措施来降低汽车碳排放。在此基础上,新加坡提出了更有力的措施,打造更低碳的交通环境。
“20分钟市镇、45分钟城市” 优化基础设施及交通设施布局,缩短通勤距离减少碳排放。到2040年,新加坡的目标是建立WCR出行方式,即步行—骑行—公交出行(WALK-CYCLY-RIDE),实现社区中心WCR出行20分钟可达。上班高峰时段,工作地90%WCR出行45分钟可达。
20分钟市镇
45分钟城市
*图片来源:《CHARTING SINGAPORE‘S LOW-CARBON AND CLIMATE RESILIENTFUTURE》
自行车及步行基础设施建设 到2040年,自行车道网络将从2019年的440公里扩展到1000多公里。遮蔽人行道由2013年的200公里增加到350公里,串联主要交通节点及公共设施。此外,开发商在提交开发申请时必须提交自行车及步行方案,保证自行车及步行设施按要求建设实施。
鼓励公交优先汽车共享 开设公交专用道,保证公交车路权,并部署智能交通方案,优化行车路线。鼓励共享经济,鼓励私家车共享,为出行者提供多样的选择。
使用更清洁、更环保的交通工具 新加坡宣布计划在2040年前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汽车,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新加坡推出车辆排碳量税务计划,以此鼓励公众购买低碳排量的汽车。同时,加大对充电站的投资预算。目标在2030年前,把充电站数量从现有的1600个左右增加到2.8万个。
绿色交通基础设施 通过升级绿色设施,更换低效设备,应用节能新技术等改善现有的交通设施,使其更加环保。并通过结合节能和碳减排的技术,设计和建造了一批绿色的新交通站点、机场及港口设施。
*图片来源:《CHARTING SINGAPORE‘S LOW-CARBON AND CLIMATE RESILIENTFUTURE》
四、建筑策略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2017年建筑行业的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14.6%。因此建筑绿化是减少新加坡整体长期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源头低碳 一是选择使用含碳量较低的建筑材料,二是通过设计优化,最大限度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浪费,三是改造施工现场流程以更多利用可再生能源等。
绿建标准 2005年,新加坡建设局就推出了绿色建筑标志认证计划,评估建筑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对建筑物提出节能、节水、环保、室内环境质量等考核标准,并对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能的建筑进行奖励。截至2020年底,新加坡43%的建筑获得了绿色标志认证。新加坡政府设定目标,到2030年将绿色建筑的比例提高到 80%。
*图片来源:《CHARTING SINGAPORE‘S LOW-CARBON AND CLIMATE RESILIENTFUTURE》
不断更新的绿色建筑总蓝图 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激励措施的出台,促使新加坡向更可持续、低碳的环境过渡。2006年, 新加坡建设局推出绿色建筑总蓝图,以法律法规和激励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建筑新标准靠拢。从鼓励对新建建筑进行绿化,到将既有建筑纳入绿色环保范围,绿色建筑总蓝图不断更新。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加坡提出超低能耗计划,鼓励使用最先进的节能建筑解决方案,如物联网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和先进传感器等。
五、家庭策略
新加坡希望通过调整市民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节省更多能源。
提升家电产品能效,树立低碳意识
1. 新加坡政府也推出了强制性能源标签计划,要求电器供应商为耗能家电贴上能源标签,以帮助消费者掌握电器的能效情况。淘汰了市场上不符合最低能效要求的低效家电产品,提高了家用电器的平均能源效率。2018年,所有家庭通过使用更高效的家用电器节省的总能源估计约为2.7 亿新元。
2. 推出了气候友好型家庭计划,在新加坡,所有居住在三室及以下住房的家庭都有机会获得不同面值的优惠券用以购买相应的节能家庭产品。
3. 政府通过多个平台针对不同的受众开展推广活动,以提高居民的节能意识,例如“节能挑战”等活动,鼓励家庭形成节能习惯,减少能源消耗。
生态社区建设 淡滨尼是新加坡最早的生态小镇,在淡滨尼通过垂直农场、食物回收等设施建设创建了一个社区循环生态系统,加强社区食物的供应能力。此外,还安装了50多个低能耗数字生态板(Eco Boards),提供水和能源等使用信息,加强社区对生态资源使用的关注。
*图片来源:https://www.foodiesg.com/archives/31916
绿色城镇计划 绿色城镇计划是一项为期10年的计划,主要是通过太阳能应用、智能LED照明、雨水回收、停车场绿化、冷涂层等提升组屋的可持续性和宜居性。该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将组屋能源消耗较2020年降低15%。
*图片来源:《CHARTING SINGAPORE‘S LOW-CARBON AND CLIMATE RESILIENTFUTURE》
六、废物和水
废物的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
新加坡以“3R”原则(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为核心,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并通过资源化处理尽量对垃圾进行循环利用。
1. 减少垃圾的总体数量。减少制造产品所需要的材料和包装,从源头上管控垃圾总量增长。自2007年到2019年,减少包装生活垃圾上万吨。
2. 用焚化减少垃圾体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开始启用4个焚化厂,通过焚化减少90%的垃圾体积。
3. 推动垃圾循环利用。除使用焚化技术使90%被烧掉的垃圾转换成了电力外,新加坡政府还利用混凝土再生材料,使建筑垃圾再循环率达 98%;利用电子垃圾的回收拆解,发展城市垃圾处理的新产业;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固废处理的法律法规及质量标准,包括《环境保护和管理法》《环境公共健康(有毒工业废弃物)管理条例》《环境公共健康(一般废弃物收集)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新加坡垃圾的收集及处理作了详尽的说明与规定,有助于实现垃圾处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与可持续发展。
提升用水效率
1. 提升家庭用水效率:促进家庭节约用水,淘汰效率低下的供水设备,安装智能电表,鼓励节约用水,减少漏水造成的水损失。
2. 减少海水淡化能源消耗:加大研究投资,探索淡化技术,新加坡目前海水淡化的能耗约为3.5千瓦时/立方米,未来目标是通过技术改进,在未来将能源消耗减少一半。
3. 提升工商业用水效率:通过逐步淘汰低效的用水配件,要求大耗水量工商企业提交用水效益管理计划,加强节水知识分享,为节水企业提供节水基金等方法鼓励工商企业节约用水。
*图片来源:《CHARTING SINGAPORE‘S LOW-CARBON AND CLIMATE RESILIENTFUTURE》
新加坡作为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国家之一,在人口密度极高、国家资源有限且极度依赖化石燃料的情况下,新加坡政府在建国初期就环境保护纳入城市治理规划之中。从新加坡面向碳中和的长期低排放战略来看,为城市绿化、可持续生活和绿色经济等方面梳理和制定明确目标,各领域、各行业均面临着重大的变革。通过对能源策略、工业策略、交通策略、建筑策略、家庭策略及废物与水等六大策略的探讨研究,为新加坡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出清晰的实施路径,同时其低碳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也为其他城市未来的低碳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图片来源:新华社—城市之美 | “花园城市”新加坡
文字整理:杨云花、董卉;来源:筑土国际.
王凯:碳中和愿景下的城市绿色发展
碳中和/经验借鉴:台湾低碳社区实践
李晓江:“碳中和”目标与绿色更新、绿色技术应用
怎样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听听这个重磅会议怎么说!看看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做
碳中和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新加坡面向碳中和的长期发展战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