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二批)》,推出13个典型案例,引导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借鉴,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厚植广西生态优势积蓄新的内生动力。
这13个典型案例分别是:广西创新国家储备林林票制度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广西左右江流域“山水工程”生态修复保护促进价值提升案例、钦州市钦州港“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引领港产城绿色融合发展案例、崇左市江州区卜花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柳州市“小米粉”成就“大产业”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桂林市平乐县发展“生态运动”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梧州市蒙山县发展“甜蜜”经济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百色市乐业县依托“高山农业”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贺州市打造“温泉之城”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贺州市昭平县黄姚古镇文化传承与生态产业协同发展案例、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基于特色民族文化发展多元生态产业案例、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依托瑶医药资源发展绿色产业案例,以及广西推动右江、漓江流域实现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案例。

广西创新国家储备林林票制度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图为河池市林地画面。(河池市自然资源局、林业局供图)
▼



近年来,依托优质生态资源本底,广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路径,形成了生态资源指标交易、生态治理及价值提升、生态产业化经营和生态保护补偿4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2021年,广西北海市冯家江生态治理与综合开发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推出的第三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2022年9月,广西自然资源厅发布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由全区各地各相关单位总结剖析和提炼的10个案例入选,为各地探索“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提供了示范引领和经验借鉴。
广西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资产权益处负责人表示,根据生态产品公益性程度和供给消费方式,第二批13个案例包含了政府路径、市场路径、政府与市场相结合3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具有鲜明的广西特色和广泛的借鉴意义。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广西发布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