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王佳:共同富裕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实践

王佳:共同富裕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实践

2023年6月14日,清华同衡第九届学术周“生态·城乡”专场上,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长三角分院三所所长王佳作实践报告,以“太湖沿线”特色田园乡村跨域示范区规划为例,探索共同富裕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


王   佳: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长三角分院三所所长


观点概览:

聚焦“太湖沿线”特色田园乡村跨域示范区规划,以共同富裕为发展方向,以太湖沿线乡村特色为基础,以跨域统筹为手段,提出物质生活富裕(产业联动、设施共享)、精神生活丰富(生态共治、文化交流)、文明素质提高(乡村治理)三大共同富裕路径。强调乡村规划建设要统筹不同空间尺度、不同规划类型;要关注城乡互动、农民发展和长远的制度建立。


一、共同富裕背景基础

十四五以来共同富裕成为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点任务,其中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是三大主攻方向,而城乡差距是共同富裕最薄弱环节。从这个角度理解乡村振兴就是为了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与建设,促进城乡差距缩小,打通共同富裕的薄弱环节。我们希望在“苏州太湖沿线特色田园乡村跨域示范区”规划实践中,从三个方面响应共同富裕的要求与内涵:物质生活全面富裕、精神生活极大丰富、文明素质普遍提高。

王佳:共同富裕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实践


苏州的特色田园乡村是对现有村庄相关工作的整合升级和创新,以产业、生态、文化为支撑,优化山水、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联动推进乡村社会治理,展现未来江苏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模样。目前苏州的特色田园乡村工作已经从单个村庄试点,到组团连片,再到本次更大范围跨域示范区建设的提出。我们理解跨域是为了从更大范围统筹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成效,以共同特色价值为基础,田园乡村为载体,通过跨域集聚更大合力,实现区域乡村建设的共建、共治、共享。

王佳:共同富裕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实践


二、“太湖沿线”跨域示范区规划实践

“苏州太湖沿线特色田园乡村跨域示范区”涉及四区、十六镇/街道、400多个自然村,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富庶水乡:太湖沿线众多村庄处于城市近郊,城乡互动联系紧密,城乡收入比低于苏州及江苏平均水平,可以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争取率先示范。生态蓝心:太湖沿线生态要素多元,湖岛镶嵌、景观资源丰富。文脉悠长:文化资源星罗棋布,江苏省第一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示范区也纳入其中,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本次规划以共同富裕为发展方向,结合“太湖沿线”生态和水乡两大特色基础,提出 “共同富裕的生态水乡跨域示范区”的发展愿景。

王佳:共同富裕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实践
太湖沿线特色田园乡村跨域示范区重点范围


1、 三大共同富裕路径

(1)    物质生活富裕

产业赋能:城乡互动、强化集聚。产业是乡村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核心,规划提出要先识别区域的产业特色,找寻产业同一性与差异性。通过乡村地区农业基因与城镇产业联动发展,城乡共创太湖大品牌(乡村:种、养、体验;城镇:产、销、展示)。将产业落入空间,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带,打造产业集聚发展合力。


设施完善:城乡共享,服务均等。健全三级生活圈体系。外延生活圈构建城乡一体化共享服务,促进城乡功能互动;扩展生活圈强调跨区共享服务;基础生活圈以5-15分钟距离为主,满足基本日常生活服务。


交通联系:城乡互联、完善体系。对外畅通城乡主要联系通道,鼓励公共交通(轨道、公交)进一步完善;对内优化毛细路网,注重各村与太湖大道的联通。在交通设施方面建设完善陆上、水上公共交通服务驿站。


(2)    精神生活丰富

生态维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对太湖的各级管控要求,做好太湖生态底线维护。从“山村互望、水脉维护、村田融合”的角度,对山、水、林田与村庄进行整体管控引导,共同彰显太湖沿线特色乡村风貌。


文化引领:精神文明交流互鉴。以“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将传统村落建设与文化活动开展相结合,通过活化利用,做好乡村文化生活延续;提出以“大事件”文化活动推动城乡文化交流,集聚乡村品牌影响力。


(3)    文明素质提高

乡村自治:强化主人翁意识。通过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三维突破”,强调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提出关注村民自治、平安法治、文明德治;倡导新时期村民新的精神风貌展现和村际交流,实现乡村治理有效。

王佳:共同富裕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实践


2、 三层空间跨域支撑

(1)    整体格局联动

线路核心串联,统一建设标准。以现状路网为基础,形成以环太湖一号公路为核心主线,串联沿线村落组团,内部支线成网成环。同时提出对路侧景观及路面进行整体提升引导,主线建议统一路面质量、统一“太湖沿线特色田园”标志。支线强调体现不同组团的产业特色与风貌。并对沿线的景观节点,包括跨区域门户节点、转向节点和入村节点,进行位置、形象、标识等方面的优化建设引导。

王佳:共同富裕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实践
太湖沿线特色田园乡村跨域示范区整体格局示意

 

(2)    特色组团示范

跨区跨镇、成组成团。以产业特色为引导,聚焦形成七大示范组团。每个组团内重点围绕五项核心内容开展。


  • 衔接发展诉求,根据国土空间规划核实建设用地情况
  • 明确方向,突破单个行政村发展,组团化统筹发展格局。
  • 产业方面,重视城乡联动,明确可落实的产业方向与特色载体。
  • 明确组团内各类建设任务的时序、主体。
  • 对每个组团的重点建设任务进行导则化、图示化,更清晰展示建设重点。


(3)    村庄精细引导

不同类型、专项引导。对三类特色田园乡村进行分类引导。特色精品村是建设重点,提出“一村一档”,从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生态及空间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要求,引导下一步村庄的具体建设。特色康居村和特色宜局村从环境、公服、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不同的引导要求。


三、制度保障建议

在制度方面规划提出了跨域联动机制,通过城乡跨域联动,保障共同富裕。


1、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建议成立 “太湖沿线特色田园乡村跨域示范区工作组”,形成市区统筹,乡镇落实,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模式;同时建议将特色田园乡村空间与资源数字化,融入苏州城建CIM系统中,形成统一的数据平台。


2、完善建设标准机制。建议可制定三套统一标准,包括统一管理标准:形成太湖沿线特色田园乡村统一管理办法,统一管理力度、奖惩机制,统一规划编制等;统一建设标准:包括生态环境维护、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统一服务标准:包括沿线村庄的旅游服务、村民技术培训等。


3、推进要素跨区协调机制。在土地保障方面,提出城乡建设用地指标适度向特色田园乡村跨域示范区倾斜,保障示范区内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资金支持方面,落实“以奖代补”机制,鼓励多种融资发展模式支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人才引进方面,通过外部人才引进、内部人才培育,同时落实“一村两师”制度,更好支持村庄发展建设。


四、总   结

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规划建设工作,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关注城乡互动发展关系:尤其是近郊型乡村,加强城乡的产业联动、文化交流、公共服务设施共享、生态环境共管共治等;


关注人的发展,尤其是村民的相关就业技能培训,村民文明素质的培养提升,利于乡村的整体高质量发展;


关注乡村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兼顾。近期对不同村庄分类实施,聚焦重点村庄,维持远期撤并村庄的基本生活品质;远期通过制度优化、政策制定,实现城乡要素自由有效流动,促进乡村人均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  本文所涉及观点均已经过专家本人审核



【扫码关注 | 查看更多精彩】

王佳:共同富裕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实践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合集


关于“清华同衡学术周”


“清华同衡学术周”始创于2013年,遵循“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思路,依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多业务板块和多专业实践特点,致力于传播清华精神、同衡价值、学术声音,将专业的求索纳入开放胸怀,为知识的殿堂注入烟火人气,十余年来,累计邀请100多位专家学者、200多家各界媒体,分享了300多个学术报告,接待了4000多位现场嘉宾,已逐步发展成为行业内外广受关注的学术品牌。2023年6月,第九届“清华同衡学术周”重装回归,敬请期待!

王佳:共同富裕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实践
2013

王佳:共同富裕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实践
2014

王佳:共同富裕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实践
2015

王佳:共同富裕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实践
2016

王佳:共同富裕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实践
2017

王佳:共同富裕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实践
2018

王佳:共同富裕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实践
2019

王佳:共同富裕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实践
2020

王佳:共同富裕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实践
<滑动查看历届风采>


相关链接

拓视界 创未来 | 2023第九届清华同衡学术周盛大开幕

2023清华同衡学术周 | 区域·都市

2023清华同衡学术周 | 品质·生活

2023清华同衡学术周 | 生态·城乡

2023清华同衡学术周 | 社会·技术

2023清华同衡学术周 | 学习·未来



编辑/排版|王淑芸

图片来源 | 专家报告PPT

供稿|清华同衡 长三角分院

王佳:共同富裕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实践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王佳:共同富裕背景下苏州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实践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