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着眼城乡人居环境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但不少地区生活垃圾收运与处理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却远远滞后于城乡发展速度。与此同时,居民对于人居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二者形成的矛盾已成为制约许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为进一步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云浮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细化落实《云浮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总体目标,响应《广东省生活垃圾处理“十四五”规划》的有关要求,编制生活垃圾收运与处理专项规划。
专项通过补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短板,升级改造生活垃圾转运体系,加快厨余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建设等,基本形成规划期末设施全覆盖、功能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体系,以更好地指导云浮市生活垃圾的管理工作,改善云浮市城乡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
1. 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全流程梳理
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前端——生活垃圾分类与收集;中端——生活垃圾压缩与转运;末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具体流程见下图:
2. 生活垃圾收运与处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总结
前端(收集)——生活垃圾管理系统与收运营运体制有待完善,部分环卫作业条件落后;垃圾产生源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产量大、成分复杂,给转运和处理造成压力;
中端(转运)——部分转运站建设标准低,用地局促,转运效率低,预留转运能力不足;转运距离大,无分类存储等功能,与当前分类减量要求和形势不符;
末端(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单一,以卫生填埋为主,占地面积大,与生态文明要求不符。
依据统计数据、规范和城市经验等预测生活垃圾量;对生活垃圾样品进行分析,为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提供更精准的依据。根据抽样检测,云浮市生活垃圾成分主要构成如下:
随着垃圾分类、光盘行动、净菜进城、“限塑令”等工作的开展,预测2022~2035年间,云浮市生活垃圾组成中的厨余垃圾含量将会有一定程度上升,基本维持在50%左右。而随着垃圾分类减量化全面铺开以及公民环保意识的增强等因素,纸张、塑料、玻璃和金属的比例会略有上升。
同时,经过分析表明,云浮市生活垃圾有较大的可燃性和能量回收潜力,随着分类收集工作的展开,原生垃圾的低位热值将会有所提升。因此,可以考虑以焚烧为主处理方式,从而达到生活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和无害化。
以目标为导向,积极稳妥、高标准地发展生活垃圾焚烧技术,逐步提高焚烧处理比例,加快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进程。
针对目前云浮市存在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相对落后、收运系统缺乏监管、环卫资金紧张、垃圾分类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等问题,结合相关规划、政策文件要求,提出以下实施建议:一是源头减量,优化管理体制;二是统筹收运,完善城乡收运网络;三是集中处理,促进资源化利用;四是结合实际,试点限行,逐步覆盖。促使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从混合垃圾、单一处理逐步走向分类垃圾、综合处理的新格局;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从“基本满足处理需求”到“满足高峰需求且预留一定余量”。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地科技):生态文明引领下的市级专项规划探索——以云浮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