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子湾公租房社区一角
图源:腾讯新闻网

城市当中的老旧小区
在北京高昂的房价与人均收入的矛盾之下,公租房无疑是一个“住得起”的办法,而除了如何让市民住得起,如何住得好也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能看到,社会保障房项目的设计越来越得到重视。这也使公租房与理想人居的话题再次进入了我们视野。
2019年,媒体眼中的“最美公租房”——万保百湾家园落成(即百子湾公租房),互联网上再次对公租房的话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本文将试图以百子湾公租房为例来探讨公租房项目中出现的一些空间现象。
▬
折衷的平立面:
为什么是Y形态?

百子湾公租房社区的设计形式
图源:新浪新闻
但是,在设计师的采访与项目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Y型的建筑平面的出发点实际上是为了回应了户型的日照时长问题。这并非是建筑造型的任意发挥,而是在居住密集程度与日照诉求的双重挤压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

百子湾公租房社区一角
图源:北京城建集团官网

Y字型建筑的日照分析
图源:作者自绘
但为什么以前的高层住宅中没有见到这样的建筑形式呢?难道之前的公租房项目就不存在建筑面积与居住人口的矛盾了吗?实际上,并非是曾经的公租房项目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是在之前的公租房或廉租房中,能够满足基本的居住需要已实属不易,很少能够考虑到生活品质问题。而对于商品房来说,大多数商品房小区有着较大的小区面积,自然会首先选择坐北朝南的建筑布局。

媒体眼中的山水社区
图源:新浪网
▬
开放的社区:
小区是一个大公园?

面向城市的社区
图源:作者自绘
但万保百湾家园不同,正因它是一个公租房项目,那么其产权本身就归政府或者公共机构所有,租户只有使用权,那么相比商品房小区内的公共空间属于公摊面积不同,公租房社区的外部空间实际上可以由项目真正的业主——政府部门来决定其用途。[5]而相比单独解决这一社区内的问题,政府则更希望这个项目能满足周边更大范围的公共空间需要,自然这个空间就成为了一个相对牺牲隐私空间而满足开放与公共的城市公园。

对外开放的一层道路
图源:新浪新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首层用作开放的商业店铺,二层以上设计挑空平台,再上则作为居住功能的做法,似乎在城市商业写字楼中常常见到,不过是将办公空间的功能转变为了居住空间。这似乎也印证了在设计中对外的开放特征——这是属于整座城市的“开放社区”。
▬
公租房——
公共生活的产物
这就涉及到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即公共空间的矛盾性。

被占据的公共空间
图源:作者自绘

居民自发形成的活动空间
图源:作者自摄
在公租房的项目中,首要解决的自然是“公”的问题,如何能让更多人居住,如何让有限的资金解决最多的城市问题,而其它的问题,必然难以通过设计本身去解决。
参考文献:
[1] 赵聚军.跳跃式城镇化与新式城中村居住空间治理[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1)
[2] 赵聚军.社会稳定的增压阀:对居住隔离现象的政治社会学解读[J].江海学刊, 2013(6)
[3] 《对科学推进郑州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
[4] 邹德慈.容积率研究[J].城市规划, 1994, 018(001):19-23.
[5] 丛屹.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01
图片说明:
除已标注外,本文其它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 / 白雎 审核 / 言西早
本期内容由一只建筑精原创,版权归一只建筑精所有。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热爱设计 专心阅读
期待与你相遇
投稿 · 咨询 · 合作或者
加入社群请扫码
入群暗号 “你所在的城市名称”+城市聚落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点击 “设计企业服务”,点击文末链接联系我们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设计):折衷、妥协,公租房的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