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中轴线
一条中轴线,一部中国古代史。全长达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本栏目将带领读者游走这最美中轴线,一起了解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变迁、建筑遗迹,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
中轴线南端,与天坛遥相呼应的先农坛,是明清时期天子祭祀先农和亲耕耤田的重要礼仪场所。今年,这张中轴线上的“名片”喜讯不断:祭坛区域恢复历史风貌,宰牲亭院落首次揭开神秘面纱,坐落于先农坛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也重张开放。近日,神仓建筑群已完成修缮,将择期开放,这将是神仓建筑群与世隔绝了二百多年后第一次向观众显露真容。

推开重重的院门,神仓建筑群的结构一目了然:左右侧各有两座单体建筑,正对面由远及近则分别是一座柱状的单体建筑及一座尖顶亭子。经过半年多的修缮,古老的建筑已然焕新:墙面、门窗和柱子经过重新油饰,恢复成原来的朱红色,彩绘也重新焕发出了光彩。

神仓建筑群是先农坛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储存耤田收获的谷物。院子里的建筑长得都不一样,功能也各不相同。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研究馆员讲解道:迎面的亭子是收谷亭,收割后的谷物需要在此通风晾晒,然后被收到左右两侧第一排的碾房进行加工;之后,谷物才被收入屋顶带气窗的仓房。而整个建筑群的核心建筑则是亭子身后的圆廪神仓,有“天下第一仓”之称,是将储藏的谷物转换为皇家祭祀礼仪祭品的重要场所。在其他坛庙祭祀时,都会到这里来取祭品,而这些谷物要先从仓房移到神仓中,经过一定仪式之后才会成为祭品。
开放后,神仓建筑群里将展出“神仓历史文化展”,通过文献、照片等带领观众感受古代农耕文化。为了丰富观众的观展体验,展览还设置了模型等实物展示环节,让观众零距离感受谷物的加工过程。

先农坛里,古代帝王耕种过的“一亩三分地”也已恢复,耤田里种上了水稻、黍子、谷子、大豆和高粱等农作物,每个时节都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每年的耕种活动也成了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活动。随着先农坛古建筑的腾退修缮、环境整治不断推进,这里越来越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文化新地标。
先农坛是北京城中轴对称格局的重要礼制建筑群之一,是中国古代皇家祭祀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农耕文明最恢弘壮丽的祭农见证物。更多的惊喜静待揭晓。未来,先农坛将有更多区域恢复历史风貌,逐步开放。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内容有删改
作者:牛伟坤 方非
相关阅读
先农坛土筑坛墙为何被城砖包砌?
先农坛宰牲亭首次揭面纱!其屋顶被称为“明代官式建筑的孤例”
2021文化探访路『先农坛站』启程!沉浸式读史体验,探访神秘古老坛庙
2021文化探访路(第二站) | 先农坛——“揭秘”中轴线上600余年历史的神秘坛庙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公众宣传平台,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光明网提供运营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和专业全媒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先农坛神仓建筑群200多年来首次露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