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连城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

连城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

传统村落保护2.0版的『连城答卷』

——连城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

●参与部所:总体二所

●合作单位:雅克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

项目规模:2579平方公里

完成时间:2022年


项目背景


从2012年开始,住建部联合多个部委发起了传统村落调查,至今已公布了8155个中国传统村落,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价值最丰富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传统村落保护理念从以“健全保护名录、摸清家底”为重点的1.0版本走向“串线成片、以用促保”的2.0版本。


2022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的通知》,共同组织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在国家和福建省的统一部署下,连城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连城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原则,重点探索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模式、传统村落活化利用方式和近期示范工作措施与路径等方面内容,为连城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创新特色

创新探索1——集中连片模式探索:提出“联动片区布局模式”

一是在县域层面对传统村落做了系统评估。包括查阅资料文献、入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通过对建筑特色、自然生态特色、文化资源特色、甚至是方言等因素的系统评估,识别出连城“十里不同村”的独特价值与发展潜力,在县域层面进行初步分区。


二是找出片区内的重点和亮点,带动片区发展。通过对传统村落保护级别、风貌格局、发展潜力等进行评估,识别出优势明显、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亮点村。例如,培田村已经是著名景区,四堡镇正在打造雕版印刷体验基地,新泉镇正在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每个片区都特色鲜明。但是,片区内有5-10个村,每个村都打造成著名景区或生产基地是不可能的。而围绕特色亮点村联动发展、协同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形成合力,就是很好的路径。


三是提出以特色亮点村为核心的“联动发展片区”规划思路,构建5大联动发展片区。对5大片区进行详细的资源盘点,包括人口特征、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特色产业资源等等,建立完善的档案库。提出联动发展片区的规划策略和项目库,引导差异化发展和项目落地,一是识别片区核心问题,明确发展目标,提出差异化保护利用对策;二是传导落实到村庄,提出片区内各个村庄的保护发展引导;三是在片区引导下,将具体项目在各村庄进行落位,引导具体项目落地实施。

连城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

连城县总体保护利用格局规划图


综上,规划认为“集中连片模式”其实是在“城乡融合”大格局之下的一种乡村发展模式。核心理念和对策有三点,一是形成集中连片区,连点串线成面保护利用;二是整合激发内生动力,凝聚集中连片区合力;三是捆绑注入外生动力,集中使用外部资源。最终目的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县域高质量发展。


创新探索2——示范推广模式探索:提炼连城2大创新示范模式

充分结合连城实际,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提炼地方典型优秀经验,提出“可持续修缮利用模式”和“乡建带头人引领共同缔造模式” 2大创新示范模式,来推广连城经验。


(1)可持续修缮利用模式

通过调研发现,连城县传统建筑量大面广,保护利用成本非常高,这也是全国传统村落保护的一个普遍问题,因此规划提出采用一种低成本、可持续的保护利用方式。


首先在规划层面,通过资源盘点与分析,提出传统建筑活化利用引导。


一是摸清家底,规划对县域全部传统村落进行盘点,建立了33个村落的传统建筑台账。二是找到适合的利用方式来促进保护,综合考虑建筑特征、客观需求、发展潜力等因素,规划提出自住型、公益型、经营型传统建筑活化利用模式,并细分到符合连城县实际情况的9小类活化利用模式,对每一类分别提出了改造措施与方法。三是引导村庄实施,考虑资源禀赋,交通便捷性、常住人口规模结构、发展潜力等因素,提出33个传统村落建筑活化利用的主推模式。

连城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

连城县传统建筑活化利用模式及适宜性引导


其次在实施层面,规划提出“降成本”和“搭平台”两大措施,有效实现传统建筑的可持续保护利用。


一是“降成本”,分别从短期抢救和长期维护等方面提出了传统建筑维修维护的降低成本的方式方法。例如,短期抢救方面,提出采用抢救性加固专利技术来维持建筑不倒,实现传统建筑低成本抢救,维持建筑待后续进一步修缮。长期维护方面,采用现代木结构批量预制加工装配技术降低成本,通过扩大传统工匠、村民施工队伍规模来降低人力成本,等等。


二是“搭平台”,主要包括管理平台、推广平台,由政府和村集体协同推进,核心目的是“传统建筑的出租使用、捐助和养护”,不是仅仅依赖政府资金,而是引入社会资本,打通老屋使用环节,实现老屋“以用促保”。

连城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

“搭平台”措施


(2)乡建带头人引领共同缔造模式

通过调研发现,在共同缔造方面,连城已经有了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连城县莒溪镇,返乡大学生赖小铭,在小莒村组织了老屋修缮、小公园建设等小项目,让村民看见实实在在的变化,并通过多渠道宣传,组织村民、乡贤共同缔造,激发客家人的宗祠观念和故土情节,尤其是吸引了很多外出乡贤的捐款,撬动了一系列项目的建设,形成了良性循环。


因此,规划将这个模式进行总结提炼,提出强化乡建内生动力的主体地位,变“等靠要”为“主动作为”,通过培育乡建带头人,整合内外力资源,以具体项目实施为主线,号召和激发村民、乡贤的自主性,自发保护好、建设好传统村落,以人引人,形成良性循环。

连城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

“乡建带头人引领共同缔造”模式图


创新探索3——实施路径探索:精准识别和科学引导资金投入

一是多方共商共谋,确保项目实施。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多次与部省、市县等多层级进行对接交流,同时深入乡镇村庄调研,了解诉求与想法,形成了自上而下统筹协调、自下而上深度对接的共商共谋的工作模式。


二是在规划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例如在保护方面,规划通过科学评估,以传统建筑数量、占比、形成年代、格局肌理等作为评价因子,将传统村落划分为3个级别,按保护级别依次提出近期保护重点工作,为保护资金投入提供依据。


三是明确近期工作部署和重点实施区域。通过综合分析传统村落保护等级、集聚程度、历史遗存丰厚度、独特性、保护利用现状情况、未来发展潜力以及资金整合度等各方面因素,综合确定近期保护利用重点实施区域,明确资金投入的重点区域,明确近期资金投入的重点,而非全县域撒芝麻式的投入。同时规划提出5大任务行动和28项重点项目,明确实施主体和资金来源,有效指导资金使用和项目落地实施。


实施成效

连城县已成功纳入国家2022年度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名单,保护利用规划已于2022年9月通过县委县政府审议。


县政府成立了工作专班,全面实施规划,在规划指导下,顺利推进了下位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宣传以及项目实施建设等工作。连城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有序推进,先后整合投入4.13亿元资金,用于建设培田耕读小镇、四堡雕版古镇、新泉红色小镇等传统村落项目96个,全面改善了传统村落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了主导产业、丰富了村庄业态功能。

连城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

传统村落施工后照片


2022年10月,连城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被住建部纳入“先进典型”项目,作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2.0版本向全国推广。2023年2月,由中宣部、住建部等联合启动的“传统村落万里行”网评品牌活动走进连城,推广了培田、璧洲和雾阁3个传统村落。央视网、中国之声等发表文章对连城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进行了宣传推广。

连城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

培田村局部鸟瞰图(连城县住建局提供)



项目工作团队

主管院长:郑筱津

主管总工王健

主管所长吴邦銮

项目总负责郭志伟

项目负责人吴邦銮、李井楠

项目组成员刘萍萍、邢晓婧、杨凌霄


连城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

扫码订阅|查看更多院优项目



编辑/排版|王淑芸

封面图/头图 郑慧晴

供稿|清华同衡 总体二所

连城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连城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