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文章精选】支持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建设专项工作衔接的多尺度层次框架 | 2023年第2期

【作者简介】

庞志宇,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

韩冬青,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通信作者

宋亚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董亦楠,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助理研究员

提要

研究旨在为居住型历史地段渐进再生涉及的各种规划建设专项工作的管控范围和管控内容提供一致的比较基础。在回顾已有的物质空间层次模型以及规划建设法规的基础上,搭建了支持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建设专项工作衔接的多尺度层次框架,并将多个专项工作的管控范围和管控内容统一到地段、街坊、地块、建筑等4 个物质空间层次上。以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专项规划、保护规划深化、详细规划修改的管控内容协调过程为例,验证了该框架的应用价值。该框架有助于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建设专项工作的衔接,也是实践导向的居住型历史地段空间再生机制研究及预测平台搭建的基础。

关键词

多尺度;层次;居住型历史地段;管控范围;规划建设;预测

【文章精选】支持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建设专项工作衔接的多尺度层次框架 | 2023年第2期

1 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城镇建筑遗产规划建设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规划、建设、文物等部门管理的各专项工作较为关注纵向协调,却缺少在相同尺度层次上的衔接。随着居住型历史地段渐进再生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其动态决策与渐进实施的特征对相关规划建设专项工作(如文物保护、不动产登记、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保护规划、消防规划、交通规划、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等) 提出了更高的协作要求。

上述规划建设专项工作的管控范围,以及管控范围内的管控要素、工作标准、管控期限等内容均存在差异。为了促进专业协作、减少管理混乱、降低建设成本,有必要根据物质空间的尺度层次,对各专项工作的管控范围和管控内容进行比较。换言之,需要通过研究层次关系来定义居住型历史地段的物质空间,并以此作为分析、比较和综合不同规划建设专项工作的共同基础。

本研究搭建居住型历史地段多尺度层次框架(以下简称多尺度层次框架),以支持相关规划建设专项工作之间的设计交付。研究内容包括:第一,在回顾24个典型物质空间层次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多尺度层次框架,阐述物质空间的层次、定义和边界划定标准;第二,以居住型历史地段典型的全国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验证多尺度层次框架对各规划建设专项工作管控范围、管控内容的兼容性;第三,以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专项规划、保护规划深化、详细规划修改的管控内容协调过程为例,展示多尺度层次框架如何将各专项工作对应到唯一的物质实体上;第四,讨论多尺度层次框架的局限性和后续研究方向。

2 多尺度层次框架的提出

出于认知或实践的目标,规划建设相关研究已经发展了大量的物质空间层次框架。服务于规划建设专项工作衔接的研究目标,本研究简要回顾了24个支持规划建设认知或实践的物质空间层次框架的例子,这些物质空间层次框架可以分为3 类:①表述性(descriptive)框架:描述、监测、比较城市物质空间的特征,提供最为客观、精确的层次划分方法以及边界划定方法;②解释性(diagnostic and predictive) 框架:解释和预测物质空间的改变如何影响其性能,为界定物质空间层次的定义和时空尺度提供参照;③规范性(prescriptive)框架:阐述如何通过综合行动达到目标,提供最贴近实践的层次划分方法以及定义表述。依据以上3类物质空间层次框架,提出多尺度层次框架物质空间的层次、定义、空间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边界划定标准。

2.1 物质空间层次划分

服务于规划建设决策的目标,可以确定地段、街坊、地块、建筑等4个最重要的尺度层次。这一划分主要参考了规范性框架,并剔除了与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建设没有直接干预权限的城市层次。参考表述性框架对“实(solid) ”空间和“虚(void) ”空间的划分,地段、街坊、地块、建筑等4个层次的“实”空间,分别对应了干道、街巷、支巷、庭院等4个层次的“虚”空间,各层次“虚”空间直接服务于同级别或更低级别的“实”空间。见图1。

【文章精选】支持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建设专项工作衔接的多尺度层次框架 | 2023年第2期

图1 多尺度层次框架图示

2.2 各层次物质空间定义

地段、街坊、地块、建筑层次的物质空间定义均从表述性、解释性、规范性等3个视角展开。表述性定义侧重对物质空间的特征进行描述,解释性定义侧重于物质空间与场所、风貌、气候、低碳等性能的关联描述,规范性定义描述了法律、法规、规章中最相近的规划建设管控范围名词(表1)。在4个空间层次中,只有街坊层次目前没有直接对应的规划建设实践名词,但是很多文献都表明应当在远期计划和近期计划之间开辟一个管控的中间层次——这一中间层次基于不同的实践目标有城市形态管理单元、开发单元、规划管控单元、更新管理单元等多种概念。

【文章精选】支持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建设专项工作衔接的多尺度层次框架 | 2023年第2期

地块层次物质空间有不动产宗地、规划管控地块、工程建设用地等3种规划建设实践含义(图2)。规划建设前,不动产登记中的现状宗地(土地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地块或者空间) 是规划建设决策的前提条件;规划过程中,可根据产权人初步意愿和规划建设管控意图对宗地进行分割、合并或边界调整,以形成规划管控地块(事实上只是对宗地调整的一种计划);建设过程中,规划管控地块仍然可以根据产权人最终签约意愿进行分割、合并或边界调整,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的建筑工程建设用地、市政工程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后,新的产权人依法申请不动产登记,新的宗地边界同时成为新一轮规划建设决策的前提条件。地块层次不同概念之间的转变,本研究团队已经在小西湖历史风貌区的规划建设实践中进行了探索。

【文章精选】支持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建设专项工作衔接的多尺度层次框架 | 2023年第2期

图2 地块层次不动产宗地概念、规划管控地块概念、工程建设用地概念之间转化关系

2.3 空间尺度和持续时间

物质空间层次对应了不同的空间尺度和持续时间。表述性、解释性、规范性框架都比较明确地指出了适合居住型历史地段的空间层次,却大多忽视了其时间维度。然而规划建设结果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体现在空间尺度和持续时间两方面,因此还有必要描述不同层次物质空间在时间维度上的经久性(permanence)。参考Conzen 的地块循环(burgage cycle) 研究、Caniggia等的地区发展循环(territorial development cycle) 研究、Feliciotti的城市形态应变周期(urban form adaptive cycle) 研究,多尺度层次框架同时指出了空间尺度所对应的持续时间(表1)。空间尺度和持续时间的对应,意味着规划建设专项工作必须整体地考虑物质空间设计的共时影响范围和历时影响程度。

2.4 边界划定标准

地段、街坊、地块层次都以明确的物质形态(physical form) 要素作为不同层次物质空间的边界划分依据,建筑层次的边界划定标准参考了《房屋建筑统一编码与基本属性数据标准(2022)》。这是为了保证房屋建筑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唯一代码作为身份标识,以便其信息的归集、关联和共享。以南京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可以根据表1中的边界划定标准划分出4个层次的物质空间,这些层次化的物质空间无遗漏、无交叉地覆盖了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的平面范围。见图3。

【文章精选】支持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建设专项工作衔接的多尺度层次框架 | 2023年第2期

图3 依据多尺度层次框架的物质空间划分

2.5 框架的关键层次

多尺度层次框架的关键是地块层次,因为这是居住型历史地段保护与再生动态决策、渐进实施的关键层次。其背后原因在于地块是中国历史地段传统肌理保护和研究的重点,也是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载体。多尺度层次框架的所有其他层次的要素,主要都是为了理解地块物质空间的共时属性、历时变化和驱动机制,并依托机制解释对规划建设决策提供预测技术支持。

3 基于多尺度层次框架的专项工作衔接

3.1 规划建设专项工作示例

中国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建设相关的工作,主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不动产登记法(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为了涵盖规划建设相关的代表性管控范围和管控内容,本研究在上述4部法律法规之外,还参考了国家文物局、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代表性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上述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按照居住型历史地段的规划建设专项工作罗列如表2。

【文章精选】支持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建设专项工作衔接的多尺度层次框架 | 2023年第2期

因为多尺度层次框架是开放性的,所以表2无意穷举所有的规划建设专项工作。该框架为后续添加其他管控范围和管控内容预留了可能性:可以增加能源、水利、生态环境保护等其他规划建设专项工作;也可以根据全国各地的具体情形,纳入当地的管控范围名词和规划建设管控内容。

3.2 专项工作衔接

基于多尺度层次框架,居住型历史地段不同专项工作的管控内容可以分层次地划定到唯一的物质空间上。以表2中的规划建设专项工作为例,根据这些专项工作的管控范围,可以将对应的管控内容划分到对应的物质空间层次上(表3)。各专项工作仍然采用原有的空间单元名词进行描述,只是在进行数据的汇聚、呈现和交互时将数据统一到地段、街坊、地块、建筑等4个层次。

【文章精选】支持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建设专项工作衔接的多尺度层次框架 | 2023年第2期

4 案例研究:南京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衔接

自2012年《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公布以来,不同团队分别从事了保护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专项工作(图4)。笔者所在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团队,自2019年以来一直参与了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生城市设计,于2022年参与了保护规划深化、详细规划修改的对接工作,2022至今仍然在进行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等对接工作。

【文章精选】支持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建设专项工作衔接的多尺度层次框架 | 2023年第2期

图4 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工程管线综合规划时间线

在城市设计和相关规划修改对接工作中,各方逐渐在目标上形成了共识,但是对于物质空间的认知方法和处置办法却存在一定差异。笔者团队在吸收2012年保护规划、2017年详细规划,以及对接2022年保护规划、2022年详细规划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地段、街坊、地块、建筑的层次框架进行信息交互(表4)。尽管不同工作团队采用了不同的管控范围名词和管控内容表述,但是通过多尺度层次框架就可以将这些信息综合到唯一的物质空间实体上。

【文章精选】支持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建设专项工作衔接的多尺度层次框架 | 2023年第2期

从2012年至今,各专项工作对地段层次、建筑层次的边界划定都比较一致,但是对街坊层次、地块层次的边界划定存在一定差异和变化。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渐进更新的行动模式得到了各方的认可:依托既有历史遗存与历史信息,在现状条件和产权信息的基础之上,探索“小尺度、渐进式”的更新模式和实施办法。相比于2012 年保护规划[图5(a)]、2017 版详细规划[图5(b)], 由于2020年不动产宗地[图5(c)]成为各团队共同的工作基础,2022年的城市设计[图5(d)]、保护规划深化[图5(e)]、详细规划修改[图5(f)]均充分尊重了现有的地块层次的不动产宗地边界。各团队基于不同的工作目标,使用了不同的街坊层次名词——[图5(d)]规划管控单元、[图5(e)]一/二级历史街巷、[图5(f)]道路红线,以及地块层次名词—— [图5(d)]更新实施单元、[图5(e)]一/二/三/四级院落、[图5(f)]地块。

【文章精选】支持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建设专项工作衔接的多尺度层次框架 | 2023年第2期

图5 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部分专项工作在街坊、地块层次的管控范围图示

5 结语和讨论

本研究以物质空间的层次关系为基础,搭建了支持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建设专项工作衔接的多尺度层次框架。该框架支持对居住型历史地段的各种规划建设信息进行全覆盖、无交叉的描述、集成、认知和应用,并展现出灵活和开放的特性,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适应地方特征的管控范围、管控内容或新的规划建设专项工作。本研究提出的多尺度层次框架只适用于一般的居住型历史地段,但是不适用于超大尺度、与轨道交通枢纽交叠、涉及敏感生态保护需要等特殊类型的居住型历史地段,这些特殊类型的居住型历史地段可能还要引入其他的层次概念或新的边界划定标准,这也成为后续的重要研究内容。

多尺度层次框架跨越了规划建设专项工作之间的管控范围表述差异,为居住型历史地段相关数字平台的建设奠定了基础。针对居住型历史地段复杂、多元、动态的规划建设活动,多尺度层次框架框定了基本的层次定义和边界划定标准,为城市信息模型(CIM) 平台、建筑信息模型(BIM) 平台、“多规合一”平台、空间预测平台以及平台之间的数据交付提供了技术支持。面向居住型历史地段空间再生机制研究及预测平台搭建,后续研究还包括:①基于层次关系和实践目标,发展关于激励政策、决策主体、物质空间的因果解释模型,促进对居住型历史地段空间再生机制的理解;②面向规划建设的预测需求,发展开放的预测模型并建立系统的预测方法;③根据滚动决策和动态实施的社会需求,发展数据采集、聚合、分析、可视化的相关数字技术。

(本文依托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再生”规划设计团队的集体工作,并得到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多位领导和专家的指教和帮助,在此衷心致谢。)


本文引用格式:庞志宇, 韩冬青, 宋亚程, 等. 支持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建设专项工作衔接的多尺度层次框架[J]. 城市规划学刊, 2023(2):103-109.(PANG Zhiyu, HAN Dongqing, SONG Yacheng, et al. A Multi-Scale Hierarchical Framework for Integrating Specialized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Historic Residential Areas[J]. Urban Planning Forum,2023(2):103-109.)

【文章精选】支持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建设专项工作衔接的多尺度层次框架 | 2023年第2期本文为《城市规划学刊》原创文章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文章精选】支持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建设专项工作衔接的多尺度层次框架 | 2023年第2期

【文章精选】支持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建设专项工作衔接的多尺度层次框架 | 2023年第2期

识别二维码  订阅本刊2017-2022年电子阅读版

【文章精选】支持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建设专项工作衔接的多尺度层次框架 | 2023年第2期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upforum):【文章精选】支持居住型历史地段规划建设专项工作衔接的多尺度层次框架 | 2023年第2期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