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图书资讯丨紫禁城里的时间映像:透视清代宫廷绘画

图书资讯丨紫禁城里的时间映像:透视清代宫廷绘画


 序   言 


聂崇正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中国古代的宫廷绘画,知名度最高的大概非宋徽宗赵佶时期莫属。之后的元、明、清三朝虽然宫廷中也招纳画家并绘有作品,但是写入“美术史”“绘画史”的却寥寥无几,或是空缺,或是一笔带过,或是语焉不详。我们从二十世纪中前期出版的若干“美术史”“绘画史”著作中可以发现以上的现象。彼时“美术史”“绘画史”叙述的重点,首先是宋元之前的绘画作品,其次是明清以来的文人绘画作品。这其中大概有些观念上的误读,当时社会上普遍认为宫廷绘画在内容方面是为统治阶级、帝王将相服务的,缺乏“人民性”;而在艺术上又显“俗气”和“匠气”,缺乏“书卷气”,二者均不可取;再者画史上有关元、明、清宫廷绘画资料的缺乏,也是研究难度较大的原因之一。

 

不过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如此状态有所改变。美术史界对明朝宫廷绘画的研究开始显山露水了,随后对清朝宫廷绘画的研究亦略见起色。尤其是后者,此前几乎是无人问津的,现在也慢慢成了气候。时至今日,美术史界对于清代宫廷绘画的研究已渐入佳境——举办展览,公开博物馆中的藏品;出版大型的图录画册以供观赏和研究;还组织学术研讨会相互探讨;而且海峡两岸乃至海内外几乎同步出现了清朝宫廷绘画研究升温的现象。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时任故宫博物院业务部门领导的杨伯达(1927—2021)先生,极有远见地提出一项工作,即整理院藏的清朝宫廷绘画作品。这批清朝宫廷绘画作品数量颇大,但却从来没有经过认真的编目,有的甚至还没有文物号。这些作品大的有一面墙大小,是为“贴落”,小的只有巴掌般大小,属于案头玩赏之物。因为很长时间没有加以整理,保存情况也很不理想,有些还是“灰头土脸”的模样。于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自始至终参与了这项工作,几乎每天都在藏品库房内进行整理,这既是体力劳动,又是脑力劳动。在整理的时候,我就比较关注这批文物,同时用笔和用脑(当时记性还比较好)做了些记录,回到办公室再将每天的观感整理眷写。日积月累,过目了大量的作品后,我逐渐就对这批绘画作品有了与以往不同的看法。

 

在过目大量清代宫廷绘画作品实物的同时,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查阅清代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当时尚未影印出版)。彼时有一个便利的条件,即“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还属于故宫博物院的建制,称为“明清档案部”,故宫的工作人员要去查阅档案手续十分简便,都是些熟悉的人,简单登记就行。于是我就利用整理文物的空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翻看原始档案资料,并且随手将有关绘画方面的信息,没有按照“急用先学”的训条,而是事无巨细地一律抄录,制作成卡片。如此翻阅抄录档案的工作持续了近两年的时间,这样日积月累的成果很是可观,卡片塞满了一整个抽屉柜。当时尚无电脑,全靠动手动笔。那时“明清档案部”所收藏的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尚未制作成胶片,我们翻阅的还是档案资料的原件。触摸着这些数百年前陈旧且带褶皱的纸张,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从心头油然而生。于是,在此基础上,我撰写了一些介绍有关清朝宫廷绘画的文章,刊发于若干种专业杂志上,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后来我又将这类文章集为单行本出版。

 

一开始,投入清代宫廷绘画研究工作的人并不多,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然不是起初单打独斗的局面了,在美术史研究的队伍中,形成了研究清代宫廷绘画的方阵,出现了后浪推前浪的现象。在这个方阵中有了很多年轻的面孔,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其中的一位年轻的“悍将”——赵琰哲。

 

赵琰哲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是我的校友、系友,毕业后供职于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从事的研究重点就是“清朝宫廷绘画”。此前她已有《茹古涵今:清乾隆朝仿古绘画研究》一书出版,研究内容即为清朝乾隆时代的宫廷绘画。此次再接再厉,又推出新著《紫禁城里的时间映像:透视清代宫廷绘画》,更上一层楼。本书以不同主题的清宫绘画作品为研究个案,通过图像分析与文献记载,从中原、西洋、满洲、自我、国家、古今、时空等多个层面,阐释清宫绘画中的时间表现议题。这在之前宫廷绘画研究中还未有专门的探讨,是一个全新的角度。

 

为此,赵琰哲找到我,希望能为其新著写个序。赵琰哲博士学位的导师薛永年先生是我大学时代的同班同学。责无旁贷!责无旁贷!


图书资讯丨紫禁城里的时间映像:透视清代宫廷绘画
图书资讯丨紫禁城里的时间映像:透视清代宫廷绘画


 目   录 


序言

 

第一章  时间与图像


什么是时间? 多元的时间:理解时间的角度 时间的映像:如何图绘时间 时间:清宫绘画研究的新视角

 

第二章  中原的时间:新春伊始的祈福图画


《开泰说》与《开泰图》:乾隆帝的新春祈愿 仿自明宣宗:《开泰图》的画意来源 郎世宁的遗风:《开泰图》的造型参考 百年难遇岁朝春 畿南秋沴 水患忧思与治水图像  影响力的持续 谁对天气负责?——皇帝的自省与忧虑 时间的流动:中原岁时节令与清宫年节画

 

第三章  西洋的时间:钟表时间的图像呈现


《海西知时草》:郎世宁的图绘 关于“海西知时草”的四个疑问 海西传来知时草:汤执中的进献 青青小草亦知时:含羞草的时间密码 滴答声响中的紫禁城日常生活 清宫绘画中的钟表呈现 计时的变革:中西计时方法的融合并置

 

第四章  满洲的时间:满族习俗与冰嬉图、秋狝图


隆冬时节的冰嬉活动 《冰嬉图》与《冰嬉赋》 木兰秋狝与骑射传统 奇情异致的木兰秋狝图 清代民族特性与“新清史”研究争鸣

 

第五章  自我的时间:帝王肖像与仿古行乐图


青年与老年:乾隆帝仿古行乐图中的年纪呈现 文士与菩萨:乾隆帝仿古行乐图中的身份表达 画中画:《是一是二图》 虚构与真实 乾隆皇帝的多重身份 是一是二?——自我形象与自我时间

 

第六章  国家的时间:祥瑞天象与星图新貌


吉星高照:万民仰头观奇景 以图纪实:《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的纪实性 星图新貌:《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的图绘新意 看见,还是看不见?——清代人如何得知天象 中西宇宙认识之争 授民以时:国家时间与地方时间

 

第七章  古今共时:《狮子林图》与清宫仿古绘画活动


何处狮子林?——狮子林与《狮子林图》 图与景的相遇:对狮子林的寻访与考证 仿园与仿画:园林与图画的互动 古意今情:乾隆朝仿古绘画活动 古今共时:清宫仿古绘画中的时间痕迹

 

第八章  时空合一:通景线法画的时空营造


倦勤斋的修建 通景线法画的绘制 紫藤萝与斑竹架:亦真亦幻的空间呈现 海西线法的运用 西洋气与中国风:透视画法的西学东渐 虚拟的园林:倦勤斋的时空营造 时空合一:清宫通景线法画的时间与空间

 

结语:多重时间维度下的清宫绘画

 

后记

 

紫禁城里的时间映像:透视清代宫廷绘画

赵琰哲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7

ISBN 9787559861818 ¥88.00


相关链接:

茹古涵今:清乾隆朝仿古绘画研究


美术遗产


图书资讯丨紫禁城里的时间映像:透视清代宫廷绘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美术遗产):图书资讯丨紫禁城里的时间映像:透视清代宫廷绘画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