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清华同衡参与支持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清华同衡参与支持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3年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开的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决议通过,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7项,景迈山也自此成为全球第一处也是目前唯一一处世界茶文化景观遗产。


内容综合整理自国家文物局、新华社



奉献力量,与有荣焉

2020年至2022年,为配合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迎检工作,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景迈山申遗迎检技术服务工作。在国家文物局的总体部署和指导下,与云南省文物局、普洱市委市政府、景迈山保护管理局、遗产地社区一起,全程参与景迈山申遗迎检工作。


景迈山申遗技术团队由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中心和风景园林研究中心共4个所组成,包括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遗产七所、遗产六所和风景园林一所。承担申遗迎检所需开展的遗产要素和遗产环境的保护整治工程和遗产阐释展示项目的设计工作:

  • 传统村落保护整治工程设计:共10个村落,119.21公顷

  • 一般建筑风貌整治设计:284栋,14万平方米

  • 景观整治工程设计:6.4万平方米

  • 景迈山遗产综合展示中心展陈设计、室内设计:2000平方米

  • 景迈山遗产标识导视设计


同时按照世界遗产现场评估要求,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提供遗产咨询服务:

  • 工程技术咨询:为申遗迎检所需开展的各项工程设计方案提出评审意见,并指导工程现场实施。

  • 日常管理咨询:对遗产地村民提出的新建、改造建设申请进行审查评估,为遗产管理机构提供咨询意见。在此期间,我方共回复书面咨询文件787份。

  • 社区营造:对地方政府、管理机构、遗产地社区、相关企业等相关利益者进行公共宣传、教育培训的指导,参与组织并承担世界遗产保护相关内容的培训。

  • 申遗迎检筹备工作:参加地方政府和遗产管理机构召开的申遗迎检协调会,通过专业指导帮助地方高效推进现场工作;为遗产管理机构提供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技术答疑、申遗考察路线和各考察点考察内容和相关活动策划、申遗专题片拍摄制作、遗产档案整理管理咨询、遗产监测平台运行管理咨询、保护管理制度和重要决策咨询等。

  • 申遗考察现场工作:2021年6次作为专家陪同省部级领导现场考察景迈山申遗迎检工作情况。2022年配合拟定迎检方案,制定考察路线,进行讲解人员培训,研究专家背景,制作现场考察讲解图板等。全程参与国家文物局组织的4次模拟考察和1次国际专家现场评估,并负责专业内容的讲解。

  • 按照国家文物局要求,配合申遗文本编制团队提交补充材料2次,参加2022年11月与世界遗产中心(WHC)、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文本评估专家的线上答辩会。


景迈山代表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座茶文化景观遗产,清华同衡申遗技术团队能够参与其中,奉献一份专业力量,与有荣焉,祝贺景迈山!

清华同衡参与支持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目前的考古发现显示,中国古人栽培茶树的历史可追溯至6000多年前,随后茶的种植、饮用和茶文化从我国相继传到邻国,并逐步走向世界。“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公元10世纪以来,布朗族先民发现和认识野生茶树,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与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历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由5片古茶林,9个布朗族、傣族村寨以及3片分隔防护林共同构成,至今仍保持着蓬勃生命力,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符合世界遗产标准ⅲ和标准v,反映了传统茶祖信仰基础之上,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古茶林保护管理体系。这一体系充分尊重了当地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和动植物种群,实现了对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展现了山地环境下布朗族、傣族等世居民族人民对自然资源互补性利用的独创传统,而遗产构成要素中的村寨与传统民居建筑在选址、格局和建筑风格方面,也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利用。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历时13年。2010年,针对世界遗产领域茶主题“空白”,国家文物局首倡景迈山古茶林申遗,并于2012年将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国家文物局报请国务院将“景迈山古茶园”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支持和指导云南省、普洱市系统提升遗产保护、管理、展示水平。2021年1月,国务院批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我国2022年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国家文物局指导云南省、普洱市,编制提交申遗文本,克服新冠疫情影响,采取超常规、闭环方式,顺利通过国际组织现场技术评估,最终确保申遗成功。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意味着更大的保护责任和更高的保护标准。围绕本次申遗工作和后续保护管理,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Q1

问:该项目的特点是什么?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答: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由5片古茶林、9个古村寨、3片分隔防护林构成,至今仍保持着蓬勃生命力,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目前的考古发现显示,中国古人栽培茶树的历史可追溯至6000多年前,随后茶的种植、饮用和茶文化从我国相继传到邻国,并逐步走向世界。


这一项目基于传统茶祖信仰,将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保护管理体系,实现对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遗产还展现了山地环境下,我国各族人民对自然资源互补性利用的独创传统。此外,村寨与传统民居建筑选址、格局和建筑风格,体现了多元文化传统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利用。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体现尊重自然、保护山林的朴素生态伦理思想,蕴含因地制宜、绿色发展的传统农耕知识体系,承载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多民族社会治理理念,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它连绵千年、延续不断,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它高超的土地利用方式、不断改进的种茶技艺,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古茶林中芒洪八角塔等古迹景观,兼融中原与西南建筑风格,展现了中华文化对云南边疆的辐射和影响,具有突出的统一性;景迈山上及周边地区布朗族、傣族、拉祜族、佤族、汉族等各民族友好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这里所产的茶叶通过茶马古道走出国门,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合作共赢,具有突出的和平性。


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

Q2

问:本次申遗成功有哪些经验?

答:“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是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重要成果。


2010年,针对世界文化遗产领域茶主题“空白”,国家文物局启动指导景迈山古茶林申遗,开展大量工作,并于2021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过去几年,国家文物局支持和指导云南省、普洱市,系统提升遗产保护、管理、展示水平,使古茶林及村寨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还采取超常规、闭环方式,顺利通过国际组织现场技术评估。


该项目申遗成功,还有这样几个主要经验:


首先,积极探索适应农耕文明特点的管理体系。构建层次清晰的法规、规划体系,定制村寨修缮整治导则,建立统一保护管理机构,形成“市、县、镇、村”四级、“德治、自治、共治、法治、善治”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其次,积极推动现代科技与当地传统理念结合。整合现代监测技术与村民自发组织优势,提升古茶林管理水平。实施传统民居建筑分级分类管理与挂牌保护,推动传统工艺修缮与适应性改造相结合,兼顾真实性保护与民生改善需求。


最后,积极推进申遗保护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秉持新发展理念,将提高文明程度、推动可持续发展作为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弘扬生态种茶、人工采茶、手工制茶传统业态价值,提升古茶林品质和经济价值,实现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双赢”。


更好推动遗产保护融入现代生活

Q3

问:我们在后续保护和管理方面有什么安排?

答:我们将在5个方面推进后续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一是坚持保护第一、规划先行,提高保护管理系统性、规范性。我们将对标世界遗产标准,修订遗产保护管理规划,统筹谋划古茶林、村寨及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管理举措,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关系。


二是开展监测、保护关键技术攻坚,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和水平。为提高古茶林、珍稀动植物监测及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我们将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同时探索传统民居建筑适应性改造技术,更好推动遗产保护融入现代生活。


三是完善村民等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推动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总结推广成功经验,鼓励引导村民,特别是年轻人从事茶文化传播、茶产业发展实践,健全利益相关者参与遗产保护渠道。


四是持续挖掘遗产价值,加大价值传承与传统文化弘扬力度。研究茶产业发展历史,挖掘茶文化哲学内涵,阐释中国茶文化的世界影响,并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推介中国茶故事和活态遗产保护“中国理念”。


五是推动有效利用,规范旅游发展,推动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制定遗产地旅游高质量发展战略,核定公布游客承载量,严控开发建设活动,推动社会公众“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相关链接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修复设计

清华同衡参与支持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清华同衡参与支持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展示项目

清华同衡参与支持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清华同衡参与支持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编辑/排版|王淑芸

封面图/图片|国家文物局

供稿|清华同衡 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清华同衡参与支持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清华同衡参与支持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