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
读
9月11日,由清华同衡智慧城市研究所牵头的团体标准《智慧园区 评价指标》(CESA-2023-083)获批立项,正在推进标准修改完善工作。该标准充分考虑智慧园区的典型应用场景和应用需求,力求全面量化评估智慧园区的智慧化建设水平和成熟度,将为园区经营者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园区提供指导。

一、立足评估,标准研究完成
2021年8月,在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的统筹指导下“智慧园区专题组”正式成立,由清华同衡智慧城市研究所任组长。依据智慧园区标准体系发展需求,专题组下辖评估示范组、标准编制组、行业研究组三大任务组,将从多角度开展标准研究工作。其中评估示范任务组(下称“任务组”)由清华同衡智慧城市研究所牵头负责,智慧城市研究所规划师张刘引任组长,负责具体任务组的工作推进。任务组以园区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通过智慧园区评估评价工作,挖掘园区发展需求与瓶颈,并基于此形成相应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价说明,“反哺”智慧园区实地评估工作。
为推进智慧园区评估工作科学、合理、规范开展,任务组以标准编制为切入点,于2021年10月21日首次召开《智慧园区 评价指标》标准预研究启动和研讨会。经过近30家参编单位的50余位专家共同努力,智慧园区评价标准基本完成研究与草案编制工作,并对由智慧园区专题组牵头组织的“2022年智慧园区优秀案例评审”活动提供了具体技术指标支撑。


二、聚焦应用,标准立项成功
依托专题组关于《智慧园区 评价指标》充分的预研究与草案编制成果,2023年9月11日,根据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关于公布2023年第八批团体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团体标准《智慧园区 评价指标》(CESA-2023-083)正式获批立项。标准由全国信标委智慧园区专题组负责组织和编制工作,专题组组长单位清华同衡(智慧城市研究所)为牵头单位,统筹负责标准研究、立项申请、标准编制等工作。


该标准拟从产域融合、产业发展、组织战略、运营管理、社群服务、融合基础设施、信息应用、绿色环保及安全应急等维度形成智慧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并充分考虑智慧园区的典型应用场景和应用需求,力求全面量化评估智慧园区的智慧化建设水平和成熟度,为园区经营者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园区提供指导,有助于智慧园区全面、智慧化地发展。

三、结合实践,启动调整工作
在《智慧园区 评价指标》团体标准正式获批立项后,专题组结合“2022年智慧园区优秀案例评审”实践经验反馈,立即组织专家力量,于2023年9月19日在北京召开标准研讨会,对标准草案进行完善。会上,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汇报了标准的背景意义、前期工作情况、工作思路、整体内容等,清华同衡智慧城市研究所及各参编单位的专家代表针对团体标准的框架及具体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对智慧园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改完善。本次标准编制启动会的圆满召开,为后续标准发布与实践奠定了重要基础。


四、广泛关注,30+参编单位
《智慧园区 评价指标》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智慧园区专题组组长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组长单位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和青岛城市大脑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申报,并联合北京易服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移雄安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豪尔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市矽赫科技有限公司、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五一视界数字孪生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信科设计有限公司等30多家成员单位共同编制。
智慧城市研究所简介
智慧城市研究所是清华同衡智慧城市领域的核心业务部门之一,秉承“行稳致远、家国天下”的核心价值观和“专注、引领、创新、实践”的职业精神,以“创新城市智慧,创造美好生活”为愿景,全面承担“智慧城市”核心业务领域的规划设计和咨询任务,竭诚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城市运营机构提供全过程、多方位的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和跟踪咨询服务。
自2012年成立以来,智慧城市研究所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积极投身于国家智慧城市建设主战场,深耕于智慧城市的标准编制、规划设计、发展评估、建设落地等各大环节,先后承担了直辖市/国家级新区、地市级、区县级智慧城市规划、研究、建设及平台研发等项目100余项,参与编制国际/国内智慧城市标准30余项,具有丰富的智慧城市相关项目经验。
编辑/排版|李刚
封面图/图片|供稿部门
供稿|清华同衡 智慧城市研究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成功立项 | 清华同衡牵头《智慧园区 评价指标》标准编制工作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