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8日,第20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上,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张兵局长发表主题演讲“国土空间规划学科教育的几点思考”,从“多规合一”的改革背景出发,详述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进展、规划学科研究的总体状况与学科教育中的几个问题。
主题演讲人:张兵(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
“多规合一”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搭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明确要求“教育部门要研究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建设”。202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针对行业发展,要求“加快学科建设、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对行业组织指导;完善职业资格、资质认证制度;加强创新人才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自然资源部王广华部长在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会议上总结了规划改革取得“9个方面”阶段性成就:
①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确立了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家空间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②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形成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③党中央、国务院亲自部署,国家、省、市、县、乡五级联动,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完成“三区三线”划定,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构建起不可逾越的红线。
④统筹推进地方各级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取得决定性进展,形成法定化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蓝图。
⑤构建上下贯通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实现质的飞跃。
⑥加快推进国土空间法律和制度体系建设,推动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步入法治化轨道。
⑦推进国土空间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管理、实施、监督提供技术保障。
⑧加强规划、土地的紧密衔接,巩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法定地位。
⑨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管理逐步理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对目前开展学科教育与理论研究中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梳理,主要分为学科发展概览、特点与展望三个部分:
“多规合一”改革以来,国土空间规划领域发文量显著上升;发文期刊呈现多元性特征;国土空间规划内涵外延的研究深化;多元领域、多学科融合趋势呈现;对学科的关注从“城乡规划学科”逐渐转向为“国土空间规划学科”。
整体上统筹谋划和深入研究;对象领域和知识体系不断拓展;学科发展方向正在融合重塑。
学科的不断融合发展,有力支撑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自然资源部把高校作为参与、承担自然资源和国士空间规划重大基础性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在“政产学研”有机融合中推动学科发展。
同时,学科发展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共同破题,如学科类型的分支性现实与综合性需求的矛盾需要协调;学科发展的继承性现状与创新性、实践性需求的矛盾需要协调;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仍有待深入研究;通过规划专业评估的院校较少,国土空间规划专业评估机制有待完善等等。
在实践中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逐层传导,深化细化,直至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三区三线”划定,强调“数—线—图”一致,而实践背后的理论逻辑,需要学科教育者们深度发掘和主动构建,使规划实践、思考与学习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国土空间规划学科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基于“多规合一”改革实践,围绕土地-空间使用,整合相关规划理论与技术,重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体系。
学科发展要适应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进程与要求。相对于之前的城乡规划,国家、区域、城市群和城乡发展的战略研究将进一步加强,在强调生态文明理念下全域全要素统筹安排的基础上,区域规划的内容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由过去主要关注建设行为和建成环境的安排,转变到国家发展战略实施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建设等多种空间使用方式的统筹安排;结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由外部扩张的城乡发展模式转移到对内涵发展和重视发展质量的发展模式上来,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城乡高质量高品质发展相结合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乡村规划、城市更新、城市设计和城乡精细化管理等内容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与难点在于“多规合一”,这是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改革,总体形成了全国统一、权责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城乡规划学科需要向实践学习,通过反思、深思,从实践中“挖掘”理论研究的主题,突破多重约束,实现实践创新与学科理论创新的双向互动,共同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与落实,使我国的国土空间治理迈上新的、更高的台阶。
文章来源:城市规划学刊upforu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张兵 | 国土空间规划学科教育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