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小红书
这两天,改造落成的上海书城开业,豆瓣友邻们对建筑的设计有很多详细的讨论。鉴于我没去过新上海书城,先不讨论建筑本身,我想先聊聊网红建筑的事。
现在讨论网红建筑时,董功设计的三联海边书店往往是第一个被想到的,毕竟“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是中国互联网上第一个“超级建筑”。但是在我看来,这个建筑的走红有很多的偶然因素,成为网红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建筑师本人对于网红这一定义也不认可,三联海边书店的建造逻辑和现在的网红建筑建造逻辑有本质不同。
所以我更想聊聊比三联海边书店晚两年的另一个“超级网红建筑”,由MVRDV设计的天津滨海图书馆。
天津滨海图书馆/MVRDV建筑师事务所 +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天津滨海图书馆是MVRDV在中国最为人熟知的项目,设计的出发点很明确,他们在设计说明里写道:“滨海之眼”宛如一只“眼睛”观察着我们所在的城市,既为图书馆公共空间塑造了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空间焦点,同时也表现出天津滨海新区世界级的文化抱负。正像“眼睛”的功能一样,图书馆成为人们探究世界,世界认知滨海的新窗口。
这不是MVRDV第一个以眼睛为基本元素的建筑,其他如位于登海尔德北部堤岸的新公共设施、荷兰的IJburg网球俱乐部会所的看台等,也都是眼睛符号的变形。
天津滨海图书馆/MVRDV建筑师事务所 +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其实我们可以把MVRDV的设计手法形容为一种符号化的设计策略。这很好理解,因为时代的变化和信息传播的加速,复杂图像中的大部分意义被过滤,面对一副照片,我们会很快中画面中的埃菲尔铁塔辨认出这里是巴黎、从东方明珠电视塔认出这是上海、从CCTV总部大楼一眼看出这是北京。但是这些建筑大楼造价高昂,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到他们会成为一个扁平的符号,或者说,它们成为符号是历史的偶然。
在一个建筑林立、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廉价的创造一个“超级符号”?MVRDV给了不错的答案。
超级符号一词来自一家名为华与华的广告公司。经常坐飞机的朋友应该在机上的航站楼广告和航空刊物中见过华与华的广告,这家由华彬、华楠兄弟创立的广告公司是国内最贵的营销咨询机构,相传一单几千万。当然,华与华也对得起他们的甲方,案例库里密密麻麻的logo和病毒式的传播效果就是他们成功的标志。
华与华的口号是“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在成立后的近20年里,华与华创造了很多大众耳熟能详的超级符号,比如“小葵花课堂开课了”“蜜雪冰城甜蜜蜜”“困了累了喝东鹏特饮”等等。
华与华成功的策略其实很简单。首先是超级符号的提炼,这个符号可以是图形,可以是词语,可以是一句话;其次是传播,海量广告的轰炸,让符号深入人心,如早些年广告上哪些烦人的、不断重复的广告语;当然,最重要的是有说服客户的能力。
但是华与华也有其局限性,他们的客户多是快消品,为了短时间抢夺人们的注意力,占领市场,有追求和品味的品牌大概不会找他们。因此华与华也常常被人诟病毫无底线,思想陈旧,缺少艺术修养。如年初沸沸扬扬的“五个女博士”,就是由华与华策划。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华与华的策略和建筑师设计一个“网红建筑”逻辑很像:设计一个超级建筑——说服客户——建成后的媒体轰炸,三步走计划完成,一个网红建筑诞生,开幕当天人头攒动,主宾尽欢。
但是,这里我要说但是,建筑设计不是广告,广告消费一带而过,记住或者忘了都是短时间的事,但建筑不一样,尤其是大型文化建筑,它们会长时间在城市里存在,超级符号加持的超级建筑并不一定的是好建筑。
如MVRDV的联合创始人Winy Maas在推销天津滨海图书馆时说,“天津滨海博物馆的室内书架设计如同洞穴一般。我们借用坐落其中的圆形礼堂作为空间支点,其巨大的体量,如同突破天际一般带来视觉上的震撼之感,又仿佛环绕在知识的海洋里。”
但是如果你是抱着阅读的目的亲身走进滨海图书馆,你会很失望。偌大的中庭只是拍照用的布景,打卡的人潮散去后,对于真正想找书的人来说,中庭的设计简直灾难。
天津滨海图书馆/MVRDV建筑师事务所 +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除了读书外,滨海图书馆的其他都不错。”
当然,以书为载体的建筑成为网红有其优势,无论是书店还是阅读,都是这个时代的“整治正确”。现在很多商业项目在开业时,都会费尽心机找一个网红书店,作为商业项目的“文化点缀”。
在三联海边书店和滨海图书馆后,一个又一个的网红书店批量诞生,每个都是“最惊艳”“最美”“最适合拍照”。书店从立项开始,店主就没指望靠卖书盈利,引流打卡、卖其他东西才是主要目的。于是,视觉形象压倒了功能需求——“书架飞天,阅读坠地”。
gooood上的书店案例
网红没啥问题,但网红应该是结果,不是目的。网红建筑成为一门显学后,把结果当成了手段,建筑自然就成了廉价视觉符号的堆砌。
如果书店一开始就奔着“太美了,魔都下一个热门网红打卡地”去,那书店也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
图片来自小红书
最后分享一个我最美妙的购书体验,那是今年3月,在还未被洪水淹没的涿州,参加中图网一场名为「库房淘书」的书籍折价销售活动。与其说是促销活动,不如说这更像是一场以「淘书」为名的怀旧聚会。
淘书的地点就在一间仓库里,空间没有时髦的色彩和穿孔板,只是把书简单的摆放在那里,但也很网红。

网红书店的文化悖论

最后的旧书店:记录一座城的记忆与温暖 | 致世界读书日

哈利波特中全球最美书店的门前广场是如何成就伟大场所的?

成都城南的“新旧对抗”中,如何“良好生活”?

在空间中找寻自我,以非虚构转译一座乌托邦
* * *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热爱设计 专心阅读
期待与你相遇
投稿 · 咨询 · 合作或者
加入社群请扫码
入群暗号 “你所在的城市名称”+城市聚落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点击 “设计企业服务”,点击文末链接联系我们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设计):书店还是热门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