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城镇农业空间快速被城市开发包围,尤其在城中村或城边村中呈现“半城半村”状态,普遍存在零散耕地、园地、水塘交织杂糅,农业设施规划建设不统一,土地生产经营难监管,土地经济产出效益低下等治理难题。
以土地综合整治思维推进城镇农业空间治理,从单要素整治向多要素整治转变,由地块整治向区域整治转变,由单一目标向多目标转变,由单一用途向多功能用途转变,有利于提升土地利用效益,建设生态宜居生活空间。
本文以中山小榄镇美丽田园详细规划项目为例,以土地综合整治思维推进城镇农业空间治理,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高效统筹各类资源要素,提高用地综合效益,为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规划区位于中山市小榄镇永宁街道中心地带,为农村集体农业用地,项目占地600多亩,由村集体统一管理,个体农户种植蔬菜、花卉等农作物。由于缺乏统筹,经营主体分散,个体承租人经营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该农业园产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类型和功能单一,整体产出低下,村集体获取的租金呈逐年下降的态势。
项目区位图
针对城镇农业空间,通过对一般耕地“进出平衡”调整与农用地整治,重新安排空间及功能布局,进一步明确业主痛点和诉求,以“文旅农旅、科技农业、都市休闲”为三大发展功能,构建“策划、整治、设计、运营”的四大策略。
同时,衔接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以详细规划纳入法定规划中,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监管。
总体发展理念:遵循“生态可持续+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依托本地“小榄菊”花卉种植产业,提出“颐农· 智农· 闲农”的三农发展理念,打造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规划思维模式图
农业产业目标:以建设市级农业公园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发展目标,强化农业现代化的科技支撑,建设智慧果蔬种植大数据平台,打造“智慧科技温室+高标准农业”的示范性农业园。
都市文旅休闲:突出“小榄菊”产业优势,策划榄菊花卉园农旅项目,围绕“赏菊、识菊、摘菊、食菊、购菊”五大文旅体验,建立“美丽菊园”都市休闲品牌。依托现状鱼塘水体,提质改造景观“菊湖”,湖水周边种植多种景观观赏菊花和其他花卉,打造四季不同时节花卉主题;建设景观草坪,引入露营、游憩、垂钓等休闲业态,成为中山网红打卡地。
规划方案鸟瞰图
根据规划方案,道路、农业设施用地及景观公园等建设,会占用土地“二调”、国土“三调”及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中的少量耕地,为保证正常建设和使用,对此类用地申请“耕地转出”。
从本行政区域耕地恢复潜力库中选择适宜恢复的地块,作为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转入的来源。优先选择林地、草地、园地、坑塘水面等其他农用地(含即可恢复、工程恢复地类)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对此类用地申请“耕地转入”。
其他农用地按原地类管理,有效保障建设实施和土地管理。
根据规划方案需要,实施地类空间布局重构,将现状可调整养殖坑塘地类回填,增加耕地恢复潜力图斑,增大农业种植面积,为科技农业设施提供土地保障。
局部耕地“进出平衡”示意图
土地效益最大化:基于土地空间组合及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深入研究果蔬、花卉种植种类、用地规模与土地产出的经济效益模型,考虑近中远期开发时序,结合规划用地的道路系统、灌溉系统、运营系统特点,合理划定100-300亩管理单元,按照种植特点分为传统果蔬园,高标示范园,花卉文化园三个项目申报设施农用地。并结合运营招商情况,搭配组合,划定10-50亩的种植单元,保证每个种植单元含有1-2个设施农用地地块。
三大项目园区
设施农用地与种植单元示意图
设施农用地集约化:农业蓄水池、晾晒场地、垃圾收集点、农具房、初级加工房、看护房、停车场地等农业设施,根据种植需要合理组合搭配,集中布局于设施农用地中,每个设施农用地控制在1400平方米左右,并根据政府管理要求申报备案。
设施农用地模式图
组织管理闭环:村集体成立、招商或入股大型农业公司,负责高标农业种植,村民入股或就业农业企业参与种植生产;村集体成立、招商或入股文旅运营公司,村民就业或入股参与文旅项目经营。
经济收入闭环:农业公司和文旅公司从土地获取生产收入和项目经营收入,村集体获取农业公司和文旅公司土地租金收益或收入分红,村民获取土地分红和劳务收入,村集体参与高标农业种植和文旅休闲经营的管理和监管。
运营模式图
项目以土地综合整治思维推进城镇农业空间治理,着重阐述了农用地及建设用地整理、城市开发及文旅产业策划等建设内容。由项目所在街道组织实施,市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文旅局、林业局、水利局等政府相关部门做技术指导及审查,协助录入土地用途管制数据库。同时,村集体成立或引进农文旅运营公司,以“运营前置”思维指导项目建设、种植和运营,以提高用地综合效益,农民经济收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当前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存量时代,城镇开发边界外非建设用地,即生态空间或农业空间,其土地利用开发具有多元化、创意化、更新快等特点。在实际建设管理中,涉及土地地类的管控规则和监管的政府部门较多,容易形成多头管理或真空地带。
通过非建设空间详细规划图则法定化,有利于严控耕地保护,防止无序建设侵蚀生态、农业空间;有利于政府部门数据化土地用途管制,防止人为破坏管控规则;有利于土地集约高效释放潜力附加值,提高集体及个人经济收入。
文章来源:国地科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土地整治思维推进城镇农业空间治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