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导读

作为2022/2023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重要活动之一,9月25日上午,由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在武汉成功召开。


本文字数:3572字

阅读时间:11分钟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学术对话从城市的生命体理念与城市病的治理机制出发,围绕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城市综合交通发展转型等方面共同探讨,进一步为理解城市治理、诊断城市问题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视角,为拓展城市生命体理论研究、规划设计层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以及增强城市韧性和活力创新方面探索了新路径。


来自全国各地政府部门、设计单位、高校等百余位代表参与了此次学术交流,反响热烈。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论坛现场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论坛现场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学术对话主持人:蔡震

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01



主旨报告


六位业内专家围绕“城市生命体与城市治理”主题展开精彩纷呈的主旨报告。


基于城市生命体理念的城市病系统治理工作框架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杨一帆

学会理事,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首席规划师


杨一帆提出城市生命体理念是系统思维在城市认知上的形象比拟,新时代需要“全生命周期”的城市健康管理。本报告围绕“城市生命体”理念解读城市病病理特征和城市病诊治技术框架的逻辑主线展开,多层次拆解城市系统内部致病基因、外部致病环境因素、城市致病机理;多层次分析单要素、单系统、综合性城市病的认知框架;最后形成从诊疗到行动再到项目库的全周期城市病综合诊治技术框架和成果形式,着力推进城市建设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新阶段城市综合交通发展转型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孔令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


孔令斌从城市生命体关键系统分解的角度出发,梳理了存量规划与增量规划之间的差异和新阶段综合交通系统发展目标,分析存量下综合交通可持续发展与转型,强调综合交通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城市综合交通的发展目标、规划方法和指标体系均需进行调整和转变。


从“更心”到“更新”——城市设计视角下对城市体检的思考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王宏杰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公司副总规划师


王宏杰梳理了城市病系统内部的问题和治理情况,通过在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对各个城市风貌特色进行思考分析,在标志性景观视线保护和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方面,结合历年城市特色风貌指标分析,强调在物质空间城市病治理基础上要重视城市“精气神”等风貌特色保护和彰显。从城市体检到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要注重利用历史保护和城市设计手段来诊断和治疗,在城市更新中保留、保护和彰显城市特色。


超大城市治理背景下的成都市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探索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汪小琦

学会理事,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汪小琦分享了成都市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的工作经验,结合成都超大城市特征,重点聚焦“五个突出”,探索“五个结合”的评估经验;根据成都发展特色补充了25项特色评估指标,将体检评估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升体检评估系统性、科学性、实施性。


历史文化守护人——厦门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实践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罗先明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设计所副所长


罗先明结合厦门中山路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情况,提出构建多维分层的保护与更新工作体系,开展全域全链的历史文化价值传承,施行分类分片的街区有机更新实践,最后总结实施效果探索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后活化利用的多样性和街区更新改造的规、建、管的一致性。


基于全过程咨询模式的哈密城市更新实践与探索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王明田

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规划师


王明田围绕哈密城市更新试点工作,构建了一套适合西北地区中小城市更新的全过程咨询业务模式,梳理了三个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实施导向)下的城市体检与更新一体化技术路线,提出了以片区为单元统筹推进城市更新项目落地实施的工作路径。


02



学术对话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吕 斌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吕斌从四个方面提出对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的思考。首先,城市病是由于城市快速化发展而形成的问题,无论是供给侧还是资源分配等方面,城市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面对当下和未来所遇到的挑战,我们要有适应性。第二,用城市病与城市生命体的视角去评估,是非常科学的。鉴于目前的评估指标过于复杂,建议从专项角度和特定的问题出发,总结一些有针对性的指标。第三,大部分城市体检还是传统数据,用的是面板数据。用行为模式入手,智能数据不是智慧数据,可以运用智能手段,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去动态把握我们的行为手段,而非只参考静态面板数据。第四,主张在社区水平上或片区水平上进行城市体检。因为社区水平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尺度,可以做到精细化治理。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王 引

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专家顾问


王引分享了对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的客观认识,并提出关于城市生命体健康管理的五个步骤。第一是预防,即体检与评估,将部分城市病症扼杀在摇篮之中;第二是保健,相当于城市管理的动态维护,体现城市内生动力的重要性和主观无法估量的能力;第三是诊断,相当于编制规划,诊断工作重在综合统筹,发现病根,切中肯綮;第四是治疗,相当于组织实施和精细化治理,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第五是康复,即制度保障。城市健康管理工作依据不同的发展阶段来衡量,立足于当下;用不同的生态系统来调动各学科的积极性,以起到集约高效的作用;用不同的分析尺度来评估,社区、片区、城市级是不一样的,不同深度才能做到更好对症下药,保证药到病除。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侯  雷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院长、党委书记


侯雷结合厦门市的城市更新实践及规划编制,总结了目前城市治理工作需要保持五个方面的特性。一是战略思维,激发城市生命体的活力性;二是因地制宜,根据城市特点量身定制。城市病治理中海岸带的处理十分重要,目前国家层面在海洋详细规划方面是缺失的,在城市病的治理系统性和完整性方面也是下一步需要完善的;三是强化城市生命体的自我修复性;四是调优政策机制,提高城市生命体的统筹性。五是尊重城市生命体的基因遗传性非常重要,尤其厦门多基因的遗传。做好历史文化守护人,多元历史文化是塑造城市重要的生命力。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洪亮平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洪亮平提出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应该回到人的本质上来。城市生命体的本质是人,是以城市空间为对象。城市体检更应关注民生,以城市体检为前提,补短板提功能。现阶段没有把城市体检与城市人口、城市发展阶段及协调性结合起来,没有体现城市人的痛点。人民城市的指标不应该是专家或领导的标准,应该是人民的标准,把每个城市里面人的生产生活状态结合在一起。把每一个具体的人关注起来,我们才能说这个城市是否健康,而不是由面板数据调查出来的,是由本地老百姓的切身体会感受出来的。问计于民,开出良方,人民城市人民建,才能有利于城市高质量健康发展。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赵万民

学会监事,重庆大学城规学院教授


赵万民认为城市的本质是为人的生活服务,核心是人。城市生活的基本功能是由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三位一体构成的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形成协调融贯的城市生活有机生命体,称为人居环境。今天我们城市最大的病在于:解构多于综合,分裂多于协同,喧嚣多于宁静,物欲多于思想,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技术科学各不相连,理论与技术发展渐行渐远。宁静的小城市生活远比喧嚣的大都市更舒适宜居。所以,如何使城市构建一个从物质环境到文化环境都协同融贯、综合包容的有机生命体,支撑人们的健康生活走向,并引导人们思考城市生活的健康走向,这是规划学界当下需要为之努力的重要学术方向。


03



会议总结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杨一帆

学会理事,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首席规划师


杨一帆指出,尽管这次议题能展示的空间非常有限,但各位专家还是从城市病内部的梳理、片区层片持续跟踪等不同维度进行了展示。他从五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了心得体会:第一,对城市病通识性的认知在持续进步。尽管空间供给侧大量定形了,我们的城市病却一直在发作。需求在不断变化,导致供需之间矛盾产生不同的变化。第二,认知的发展会导致学理的发展。很多行业都在跨界,比如医疗卫生领域。大家对各方面的学术性研究还是存在差距。第三,技术发展包含单项技术发展和技术传承。很多都是技术成熟度的问题,从需求端逐渐导入到工程段。第四,评估评价。规划要把人民的价值观融入进来,才能够进行正确的评估和评价,包含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只能解决工具理性的问题,但规划要解决价值理性的问题。任何唯一的指标没有意义,只有相对指标才有意义。要在田间地头和乡野调查才能得到答案,在指标之上,融入人民的价值观,才能正确的进行评估。第五,治理机制。没有最好的治理机制,只有适应地方的治理机制,能把社区融入进来,得到最大公约数的答案,不会是任何一方心目中的答案,是价值观融合后的一个答案。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现场与会嘉宾合影


本文来源:中城规划CUPD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关注我们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您可以通过各个平台关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账号,年会资讯早知道。



  • 微信、抖音、视频号、学习强国号:中国城市规划


  • 微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网、规划年会


  • 官网:http://www.planning.cn/


其他年会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通知!童鞋们、盆友们如何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文末留言交流哦。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二十五:超大城市绿带规划与治理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二十六:城市体检方法与机制创新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二十七:机制创新推动更新规划实施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城市规划):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五十:城市生命体与城市病治理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