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9月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迈入快速发展阶段,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规模化、网络化运营新时期已经到来。网络化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遭到自然灾害、社会安全、设施设备故障等突发事故以及高强度客流风险冲击时,运营安全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网络化、常态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压力,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控是一项涉及风险辨识、评估、防控和应急处置等全过程的复杂系统工程,我国各级政府及运营企业极为重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能力建设,虽然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城轨交通应急管控过程
为此,《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控理论与实践》综合运用复杂网络、应急管理、交通工程等多学科手段,从城市轨道交通全过程应急管控的角度,提出网络性能评价优化、运营风险辨识评估、大客流识别控制、运营时刻表优化、应急处置体系设计、多维度应急接驳等理论模型和方法,并以南京地铁为例开展实践应用。
本书兼具知识性和学术性的特色,可作为大专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在学习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控相关课程时的学习资料。同时,本书也可供从事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教学科研的相关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任刚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特聘教授,交通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级研究课题10项、省部级课题7项,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16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4部,主编行业团体标准1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和国家一级学会科技奖励10余项。

张宁
东南大学智能运输系统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科技项目20余项,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100余篇。

马景峰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博士生,芬兰阿尔托大学联培博士,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10余篇。
理论方法
// 构建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特性分析的多准则韧性评估与优化模型。
// 剖析基于轨道交通客流特性的大客流形成机理,甄别车站内大客流关键节点,提出基于车站客流安全状态等级的客流风险辨识与评估方法。
// 综合车站客流控制方法、线路列车运输组织、各车站大客流预警等级等影响客流控制的重要因素,建立客流多站协同动态控制方法。
// 以换乘时间最小化为目标构建基于列车-站点交互的网络时刻表优化模型,实现线路所有车站预警等级的整体降级和线路客流动态控制。
// 设计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体系,提出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线路应急接驳和联动疏运策略。

城轨多准则韧性评估与优化流程

城轨应急组织体系

城轨网络化运行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联动
实践应用
作者重点与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展以“三手册一规范”(即风险辨识手册、风险评估手册、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安全隐患排查规范)和“两系统一平台”(即运营安全监测与风险管控系统、客流异常状态识别与预警系统、可视化应急联动指挥平台)为核心的理论成果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

城轨运营安全监测与风险管控系统

客流异常状态识别、预警系统

可视化应急联动指挥平台
目录浏览
滑动查看更多

封面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带你读书”栏目更多内容

关注解锁更多精彩
2023130期
审校 | 张宇
排版 | 耿雪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交通):新书推介:任刚丨《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控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