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10月29日下午,阮仪三教授城市保护学术思想研讨会之“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同济大学文远楼三楼顺利召开,研讨会共分为三个环节。



国际视野的中国特色

The first part

   第一环节聚焦“国际视野的中国特色”,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执行主任邵甬担任学术主持,四位嘉宾发表主题演讲。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学术主持:邵甬教授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景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文化部门主任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景峰先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文化部门主任景峰先生此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的世界遗产中心长期担任亚洲和太平洋部主任。

   本次研讨会做了题为“中国历史城镇保护和世界遗产保护能力建设”的发言。

   首先,他认为中国的历史城镇保护能有今天的成就,除国家昌盛、政通人和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一批能人志士为之鼓呼奔走,阮仪三先生便是其中之一。几十年来,他服务中国历史城镇保护事业的初心不改,老而弥坚。可以说,六十余载矢志不移,六十余载巧思笃行,俨然如历史城镇名苑中的花匠,尽心呵护着满园春色。

   其次,他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回顾了阮仪三教授在平遥古城、丽江古城、江南水乡等申报世界遗产过程以及申报前后的保护工作中做出的贡献。他认为重视活态遗产的保护重视社区的参与和互动重视对世界文化遗产尤其是历史城镇保护的能力建设是阮仪三教授对遗产保护领域的突出贡献。

   最后,景峰先生从阮仪三教授的城市保护学术思想出发,对“历史性城镇景观”保护视角下的中国城市遗产保护提出建议: 

  • 一是进一步明确历史性城镇景观的概念和特征。

  • 二是加强能力建设。

  • 三是推广社区参与、知识规划和监管制度工具的地方化应用。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西村幸夫

日本国学院大学教授

原东京大学副校长

日本ICOMOS会长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西村幸夫教授

   日本国学院大学教授,原东京大学副校长、日本ICOMOS会长西村幸夫教授发表主题演讲“忆与阮仪三先生二三事”。西村幸夫教授分享了他与阮仪三教授的两段记忆。

   第一段记忆中,西村幸夫教授提到了他在上世纪80年代末到达上海,与阮仪三教授进行有关城市保护思想探讨的经历。因为他们都是各自国家城市保护的先行者,在缺乏先例的情况下,他们共同的研究兴趣和学术目标成为他们共同执着努力的强大动力。

   在第二段记忆中,西村幸夫教授提到了他与阮仪三教授在培养年轻一代城市保护规划师方面的合作,比如同济大学的张松教授,就是他们合作培养的城市保护领域的佼佼者。最后,他高度评价了阮仪三教授在中国城市保护领域的贡献,并表达了对阮仪三教授诚挚的祝福。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Alain Marinos

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

法国文化部前建筑与遗产总监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Francoise Ged(兰德)

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

法国建筑与遗产之城当代中国建筑观察站负责人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法国文化部前建筑与遗产总监Alain MARINOS先生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法国建筑与遗产之城当代中国建筑观察站负责人Francoise GED女士共同以中法遗产长期合作的经验分享为题,回顾了中法两国25年间在遗产领域密切的合作。

   兰德女士先总体介绍了这段合作,称其为丰富、充满热情和硕果累累的合作历程。随后,Alain MARINOS先生通过精心收藏和整理的照片,展示了中法合作几个重要节点,包括1998年举办的“欧盟与中国历史名城市长国际会议”、1999年起的中法两国专家的实地考察、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与法国文化与交流部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等。在两国的遗产保护合作过程中,阮仪三教授功不可没。

   Alain MARINOS先生回顾,2009年,阮仪三教授受邀前往巴黎,在法国建筑与遗产之城做讲座。2011年,阮仪三教授有关中国历史名城保护的经验在巴黎展览。他强调,这些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合作交流为不同代的遗产工作者开辟了全新的、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和研究主题。

   最后,两位专家再次向阮仪三教授表达了敬意与感谢。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地方管理的中国经验

The second part


   第二环节关注地方管理的中国经验,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城所所长林林担任学术主持。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1、中方将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学术主持:林林所长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吴庆洲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吴庆洲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吴庆洲教授讲述了与阮先生相识40年的点滴回忆,并做了题为江南水乡古城水系研究的演讲,分享江南水城的研究进展。他强调,中国古代城市水系体现了古人营建城市的智慧,是珍贵的古代城市文化遗产。现代城市古城水系受到严重破坏,江南水乡城河密度大大降低,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和洪涝灾害问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就需要学习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建设现代城市水系,让每座城市都有不同的城市水系和城市文化景观,这是我们当代城市规划师的使命。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世界遗产城市代表发言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杜晓宇女士

   平遥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杜晓宇女士从阮仪三先生“刀下留城救平遥”的佳话讲起,回顾了40多年来,阮仪三教授带领同济师生在平遥古城深耕名城保护与文化赋能的工作历程。

   她表示,这些年正是在阮先生的淳朴情怀和孜孜努力,让平遥“保留下来、保护起来、发展起来”。平遥如今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阮仪三教授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平遥县委、县政府始终秉持永久保护传承、永续发展利用理念,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全方位传承保护理念、改善人居环境、坚持立法先行、积极推动活化,步履不停为古城保护传承利用做好新时代答卷。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木丽女士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木丽女士介绍了丽江古城的概况与保护发展历程,系统地从古城顶层设计、打造文化品牌、创新赋能古城、强化“主人翁”意识等四个方面,总结了丽江古城是如何在近年来走出一条“文化遗产保护带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子”的。

     她表示,未来丽江将要进一步深化学习阮仪三教授城市保护学术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指示批示,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指引下,继续保护好、传承好丽江古城这一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历史文化名城代表发言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徐刚先生

   苏州市政协委员会、党组成员徐刚先生从当年阮仪三先生、罗哲文先生在苏州为郑孝燮先生庆祝90岁寿诞的往事忆起,回顾了苏州自1982年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坚持“整体保护老城、开发建设新城、新城反哺老城”,在全国较早探索整体保护实施路径,推动苏州成为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中国首个加入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的城市,推动姑苏区荣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他从“高位统筹谋划、注重形魂共塑、坚持守正创新”等三方面总结了苏州古城保护工作的具体经验。最后,他用阮仪三教授常说的“乡要在,才能愁”为例,表示苏州下一步要继续探索守正创新的保护发展平衡之道,让古城保护可观、可感、可用,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与活化利用的“苏州方案”。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郑路女士

   原扬州市古城办主任、高级规划师郑路女士首先代表扬州家乡人民衷心祝贺阮仪三教授90大寿生日快乐、寿比南山。她回忆了阮仪三教授在扬州保护工作的点滴贡献——半个世纪以前,阮教授跟随陈从周先生为扬州开展了测绘建档工作;1980年代,阮先生带领老三届学生来扬州开展保护规划工作;数十年来,阮先生心系家乡保护与发展,为各级干部提供精心指导。

   接着,她总结了40年来扬州保护工作的关键做法——积极开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探索政府引导、居民自主参与的建筑保护利用,做好法制机制保障推动传统民居、私家园林自主更新等。最后她表示,将进一步按照阮仪三教授的保护要求,积极探索扬州古城资源“理出来、保起来、串起来、亮出来、活起来、传下来”。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徐觉民先生

   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主任徐觉民先生首先回顾了20年前阮仪三教授在绍兴八字桥带领师生开展保护项目指导工作的历史,自此为绍兴留下了至今仍是最能代表古城原生态的历史文化街区。接下来,他回顾了在阮仪三教授指导下,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成绩,从推进“系统保护”“活态传承”“融合发展”“精心管理”四个方面,介绍了包括高度控制、保护利用、文化宣传、政策扶持、智慧赋能、公益诉讼等多方面亮点经验。

   最后他强调,下一步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浙江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传承赓续阮仪三先生学术思想和学术精神,围绕遗产共识、文旅共创、人民共享、城市共治,持续推动探索完善“绍兴模式”,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品质、中国气派、江南特色的世界级古城。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代表发言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张勤超先生

   周庄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张勤超先生引用阮仪三先生曾经说过的“如果说江南古镇是我的孩子们,那么周庄是我的长子”,带大家回到了1986年阮先生带领6名学生来昆山的历史情境。正是那时,阮仪三教授协助周庄政府制定了古镇保护的首个规划方案《水乡古镇周庄总体保护规划》,规划中提出的“保护古镇,开发新区,发展旅游,振兴经济”的十六字方针,奠定了周庄保护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周庄逐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修缮保护古镇建筑,通过强化活化利用运营,打造江南文化新高地。最后他再次感谢阮仪三教授的贡献与付出,让周庄走上一条“保护与发展并举”的道路。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汪晓东先生

   同里镇党委书记汪晓东先生回顾了同里古镇的保护发展30年历程,在经历了“文物保护启动旅游”-“整体保护活态传承”-“多措并举整体提升”-“新发展理念新保护格局”四个阶段后,同里古镇主要从“遗产保护利用”和“人居环境提升”两个维度,形成了“整体保护”“改善人居”“活化利用”“技术创新”“公众参与和管理”等五个方面的主要工作成效,构建了“政府引导与管控、专家审查、公众参与、多元实施主体”的组织模式体系。

   30年间,阮仪三先生始终关怀同里古镇的保护与发展,从八十年代带国外学者到同里古镇参观中国古建筑修复工作、促进中外交流合作,到2000年以后请弟子周俭教授负责同里古镇整体保护规划和设计、亲密合作至今,再到近些年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江南水乡古镇保护同里论坛的连续举办,阮仪三先生的学术与教育思想在同里古镇生根发芽、硕果累累。

   最后,汪晓东表示将借本次交流机会,和专家同仁与各界朋友共同探索保护发展的互促共进之路。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中国路径的理论探讨

The third part

  

   第三环节围绕“中国路径的理论探讨”,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城市规划学刊》责任编辑肖建莉担任学术主持,四位嘉宾发表主题演讲。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学术主持:肖建莉副教授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赵中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城市规划师

原副总规划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

副主任委员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赵中枢教授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副主任委员赵中枢教授回忆多年来与阮仪三先生共事的故事,并“尊重历史环境小议”为题发表主旨演演讲。赵教授首先对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城区的周边环境的定义做了阐释,接着从无视历史环境的实例、从历史文化中理解历史环境和从认识到尊重三个方面做了介绍。赵教授认为,历史遗存及其环境是历史信息的物化载体,把使用和历史价值放到现代生活去考量的时候,会特别困难。在尊重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保护,才有可能在保护和发展过程中实现共赢。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夏铸九

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教授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夏铸九教授

   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东南大学建筑国际化示范学院夏铸九教授发表了题为“遗产保存社会实践的历史意义”的演讲,回忆了包括阮议三教授访台在内的两个故事。夏教授认为“两岸民间社会对遗产保护空间意义的对话与交流”十分必要。当年阮仪三教授一行及其活动是两岸遗产保护领域友好交流、共同进步的见证。阮教授及同济大学年轻的遗产保护工作者们联合中国台湾地区的社会市民团体(如专业者都市改革组织OURs),安排台湾地区学生们参访大陆的遗产地,尤其是江南水乡古镇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这些学生。夏教授还分享了台北市建国啤酒厂的成功保存的案例,并强调社会组织、社会运动、社会事件等共同构成的民间力量,也是遗产保护领域不容小觑的、具有引领作用的重要力量。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阳建强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委员

城市更新分会主任委员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阳建强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阳建强教授发表主题演讲“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城市保护与更新——以青岛市市北区为例”。报告指出为应对我国城镇化下半场历史城市保护与更新面临的巨大挑战,首先要进行历史城市保护、更新与利用的再认识;其次要加强历史城市更新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关联;再者要采取循序渐进和针灸激活式的精细化城市更新;最后要建立城市保护与更新综合评估与动态监控机制。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王林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导

城市更新保护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委员

城市更新分会副主任委员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王林女士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导、城市更新保护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王林发表主题演讲“历史城市景观的保护与更新”。演讲从以整体风貌保护为前提的城市有机更新、以尊重文物历史环境为前提的公共空间更新、以历史景观环境为城市有机更新的核心要素保护三个方面,结合上海武康路、北苏州路、福州闽江之星等历史城市景观的保护与更新实践,分享了她在学习、工作中与恩师阮仪三教授的往事及阮先生的坚韧品格对她的深刻影响。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学术总结

Academic Summary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张松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分会委员张松最后进行学术总结。张松教授对各位嘉宾远道而来表示感谢,非常难得值此阮仪三教授90华诞之际,大家共同抒怀对阮仪三教授的城市保护学术思想的感想。张松教授认为本次论坛的报告非常精彩,各位专家结合各自的保护实践并交流经验很有启发,希望各界专家学者继续发扬阮仪三教授的遗产保护学术精神,深化总结中国特色的城市遗产保护经验教训,持续对我国未来的遗产保护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本文来源:亚太遗产中心)



【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upforum):【会议报道】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中国路径——文化遗产当代管理”国际研讨会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