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导读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600多年前,五柳先生写下了惊艳世人的《桃花源记》。1600年后,何依教授亦分享了一段寻访“桃花源”的路程……


本文字数:1945字

阅读时间:6分钟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作者 | 何依

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分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深秋时节,南漳县山里的夜色即将来临,王局长劝说我们结束今天的调研行程。板桥镇的书记却说还有一个村湾藏在深山,是夹马寨的王家,尚有几户人家,也属于冯家湾的传统村落,只是汽车不能通行,要步行穿过一个山洞。这对我太有吸引力了,必须要去呀!于是,有了下面一段寻访“桃花源”的路程……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行走间,回望来时方向,四面山峦叠嶂,已然身在大山深处。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余晖尚在,不见牧童,放牛人已成老汉……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走着走着,就到了山前的洞口。


这个山洞开凿于1976年板桥公社时期,当时十一生产队的70多人被隔在山外,村民出行和孩子们上学都要翻山越岭,走的是羊肠小道。


此外,山后原有一组发电机,为解决部分农户的照明问题,这也是一个挖渠引水到机房的涵洞。


小小一个山洞,集交通和水利工程于一体,在那个集体型制的年代,这类“自力更生,艰难奋斗”的时代记忆,在广阔的乡村地区不计其数。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穿山洞的过程,是一种空间转换的体验,所谓别有洞天,另有境界。


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大概说的是明与暗,抑与扬,收与放的空间变化。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出山洞,只见一条小青蛇挡在路中,同行的童局长眼明手快,拣起一根树技把它赶走,以防后面跟来的学生们受到惊吓。我快速拍下它的妆容,从颜色上看应该是一条小绿蛇呢。


这个意外的经历,成为了我想记录这段行程的一个初衷。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透过丛木,已经看见河对岸王家院子下面的一段石阶了。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沿着这条山涧的夹马河,一座小红桥横在前面。


这座桥初建于1982年。为解决雨季时河水上涨,孩子们过河上学经常迟到的问题,村民们每户积3根本料,每人积3元钱,共筹积资金300元,购买水泥、钢筋、砂石,加上每人三个义务工,建起了这座石桥。


让人感概的是,这些出钱出力的事,不是为了庙堂内的流芳千古,而是功在当下造福后代的善举。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河水退去,天光和季节映在桥下,一湾浅浅的秋色。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深秋末,瘦草半成黄。唯有火棘青枝含艳果,丛丛红妆点缀在清冷的山涧。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过桥后,有一个纸坊的遗址,如今朽木伴石磨,苔痕上阶绿,时光让一切融入了自然。


相传王氏先祖因避战乱,从江西逃至板桥夹马河边,凭借祖传的土法造纸手艺在此安身立命。


童局长告诉我,这种纸坊的遗址在附近有好几处。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王家院子座落在半山腰上,这段斑驳的石阶知晓上面人烟稀少。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一树成景,村野如画,乡愁顷刻袭来。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南漳文旅漳小布。


此行没有带上无人机,借用一图,一览“大山深处有人家”。


靠造纸业发家后的王家,从冯家大户购得这处房产,几经改造完善,才成就了这座王氏庄园。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这幢保存完好的王氏民居,兼具徽式建筑和鄂西北民居的特色,与山水环境浑然一体。王氏祖祖辈辈,就在这座老屋里生息繁衍,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据说王氏家谱从末间断过,是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好族谱之一,王氏家族的造纸业也传承至老王这一代人。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王家院子现在仍有六户王家后人居住,基本都已六七十岁,习惯农耕生活,故土难离。


按王氏辈份,东屋王功信;中屋王功勤、王功中、王功安;南屋王功俭;西屋王位安。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眼前这个拖拉机,应该可以穿过山洞,成为去外界的交通工具。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天色渐黑时,西屋的王位安、周其艳老夫妻才从田间劳作归来。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晒秋”是响应季节变化的生活节律。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简朴的西屋,自成一院。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我与王位安老人聊着,询问野菊花的生营。他说:这个季节,漫山遍野都有野菊可采,每天能采二十多斤,经过蒸晒,四斤晒出一斤,然后等着贩子来收购,按每斤15元的价格。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留居山里的这些老人们,就是这样自食其力,挣点零钱,给在外打工的子女减少负担。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这筐野菊花,摘的干干净净,篮中可见山里人的勤劳朴实。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野菊散芳香。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两笤箕红辣椒,在山色的衬托下,绿情红意两逢迎,美不胜收,让我拍得不忍离去。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中屋四水归堂的天井小巧精致,框出一半青山一半天。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王氏后人一直遵从了“青箱世业”这一祖训,尽管“世业”已被时代的洪流湮没,但他们却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守住了这幢老宅。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这些朴实的农家生活场景,联想到写实派画家米勒笔下的乡村世界……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回程的公路九曲十八弯,经过碑坡大桥时,被这座跨在深涧的双拱桥吸引,叫停了司机。


碑坡大桥于1987年建成通车,是一座净跨50多米,全长100多米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据说当年建成时是湖北省内公路第二高桥。


此刻,周围的山色,连接两山的大桥,伸向远方的公路,在混沌空间中标识出一种方向感。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俯视桥下,这条长长的陡峭阶梯,看上去应该有75度,叹为观止。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行进至山颠,目送一轮落日在远处渐渐消失……


文至末尾,南漳回来已有一周。


在传统村落保护已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投入了大量的保护资金。但是,怎么保护才能守住农耕文明的遗产,需要我们这些从业者深入其中,去读懂,去欣赏,去热爱……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读城 | 何依:遗忘在时光中的慢城——奥维多(Orvieto)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读城 | 何依:全球最美的火车站——安特卫普中央车站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读城 | 何依:离我太远了,皮兰Piran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城市规划):读城 | 何依:大山深处有人家——南漳冯家湾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