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创刊廿年 | 票选你的最爱!《城市交通》百篇重要论文:理念转变篇

理念转变篇

创刊廿年 | 票选你的最爱!《城市交通》百篇重要论文:理念转变篇

2023年11月25日,《城市交通》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满20年。值此创刊20周年之际,本刊推出系列纪念活动,包括百篇重要论文发布、纪念文章、纪念宣传页、城市交通发展20年回顾与思考论文以及图片展,敬请关注!


伴随中国城市交通发展历程,《城市交通》期刊记录了城市交通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议题,见证了城市交通系统支撑城镇化和机动化高速发展的成就与思考。本刊从已刊载的近2000篇论文中甄选100篇以飨读者。遴选要素包括刊载年份、研究方向、被引和下载数据、《学术精要数据库》高影响力指标、同行评议、行业影响力等。


百篇论文展现了20年间城市交通领域的理念转变技术突破方法变革发展实践。本刊公众号将以4期发布论文相关信息、开放全文阅读权限,本篇为理念转变篇。抚今追昔,哪些论文的观点有触动你、哪些主题的探讨让你收获颇丰、哪些内容对你产生过重要影响?欢迎在文末参与投票,评选出你心中的重要论文。投票截止时间为2023年11月25日24:00。


新的起点,开卷有益!


以发表时间先后为序

上下滑动可浏览摘要

点击题名可查看全文


01


国外发展快速公交的经验及对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启示

赵杰,胡子祥,刘丽亚

2004年第3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加拿大和巴西部分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和运行线路及相关设施等应用实践的考察,系统阐述了国外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地面快速公交系统的功能特征与适用范围。在总结国外发展快速公交系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就发展快速公交提出了具体设想和政策建议。


02


我国城市道路网体系基本问题与若干建议

杨涛

2004年第3期

摘要:由于历史、体制、经济及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城市交通发展需要,导致道路交通功能紊乱、人车冲突严重、运行效率下降、交通拥堵和事故频发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我国道路交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依据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反思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症结,科学地进行城市道路规划建设。


03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博弈分析

刘志刚,申金升

2005年第2期

摘要:首先根据我国城市交通的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经济学中的博弈论理论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实质为“囚徒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4种可能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解决措施: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以及加速城市信息化进程。


04


加强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

仇保兴

2006年第1期

摘要:对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当前公共交通面临私家车迅猛增长,交通供需矛盾突出;对公共交通投入不足,公交优先战略落实不到位;城市公共交通行业改革滞后,市场运作不规范;行业安全和社会稳定形势严峻;城乡公共交通发展差距拉大,乡镇居民的基本出行需求得不到满足;行业科技水平低,服务质量与群众要求尚存较大差距等问题。指出我国正处于城镇化与机动化并存的关键时刻,推行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决定了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我国能源的消耗方式。从8个方面论述要抓住重点,狠抓落实,全面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05


哥本哈根TOD模式研究

冯浚,徐康明

2006年第2期

摘要:在长远规划的指导下,哥本哈根利用公交引导城市发展的模式(TOD)构建了“手形”的城市形态和可持续的交通系统,放射形的轨道交通线网对引导城市有序扩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以哥本哈根城市发展经验为例,结合国内城市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中国城市应该大力推广TOD模式,并特别提出了以快速公交系统引导城市发展的新理念。


06


智能交通系统研发历程与动态述评

王笑京

2008年第1期

摘要:对智能交通系统(ITS)进行了整体描述,回顾了美国、日本和欧洲的ITS发展历程,并结合其研发动态对国外ITS研发特点做出评述。介绍了国外ITS未来的建设目标,指出发达国家已经不是将ITS仅仅看成解决交通拥堵的工具,而是将其看作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可选项,ITS的研发应注意与能源、出行权利以及交通安全的关系。最后,指出ITS发展需要实现真正的学科交叉和交融,并讨论了国内ITS未来发展的研究方向:注重信息技术应用条件下交通系统的描述方法以及交通系统的状态表达和人的行为研究。


07


TOD内涵分析及实施框架

陈莎,殷广涛,叶敏

2008年第6期

摘要:TOD是美国城市“精明增长”模式的重要内容,契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要求。首先总结了国外TOD实践的主要策略和成功经验。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TOD实施目的、实施背景两方面的差异性,从规划技术、城市管理和公共政策多个层面揭示了TOD的本质内涵。基于对我国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建设开发的流程梳理,明确了我国TOD模式推广和应用的原则。最后从政府职能、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实施重点以及配套政策4个方面提出了我国TOD实施框架和建议。


08


现代有轨电车主要特征与国内外发展研究

薛美根,杨立峰,程杰

2008年第6期

摘要:从运能、速度、定制的灵活性及使用的舒适性4个方面,将现代有轨电车与传统有轨电车进行对比,分析了现代有轨电车的主要特征。以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Citadis系列有轨电车和劳尔公司的Translohr系列有轨电车为例,从尺寸、运能、技术性能、噪音等方面,研究对比了钢轮钢轨和胶轮+导轨两种制式的有轨电车,介绍了这两种制式的有轨电车尤其是Citadis系列有轨电车的使用情况。针对当前国内现代有轨电车的使用状况,提出了相关建议。


09


城市绿色交通的实现途径

陆化普

2009年第6期

摘要:围绕如何实现绿色交通的问题,首先辨析了城市可持续交通、绿色交通、低碳交通的概念和内涵,相互联系与区别。探讨了绿色交通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以及规划原则及要点,指出应注重绿色交通系统的内部优化、与外部系统的协调共生。提出从调整城市空间形态和土地利用、实施公交优先、完善道路网络、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到改变出行者观念与行为等方面推进绿色交通的措施建议。最后,指出未来城市与城市交通的理想模式,即“生态城市”和以公共交通为主、自行车和步行为辅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10


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模式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丁成日

2010年第5期

摘要:就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模式与城市交通的关系展开探讨。首先分析单中心、多中心两种典型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指出单中心城市虽然造成市中心交通压力较大,但有助于公共交通及TOD模式的发展,有助于实施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管理;而多中心城市结构并不一定能够降低城市交通需求。通过分析东京的案例,说明城市交通流空间有序和TOD发展模式对支撑特大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探讨混合土地利用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指出其一方面能够将社区交通需求“内部化”,但另一方面可能诱发对外交通对小汽车的依赖并增加出行距离,因此应在城市整体尺度上对其综合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结合中国城市的现状,对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提出五点建议。


11


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比较

潘海啸,汤諹,麦贤敏,牟玉江

2010年第6期

摘要:解决城市交通出行困难的问题,建立多模式绿色交通体系是必然选择。围绕北京、杭州和上海三种不同的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系统运营状况以及未来需改进的方面。指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引入的确可以大大改善人们的出行条件,对小汽车的过度使用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需要政府有明确的目标并提供有效支持,应鼓励采取企业与政府合作的模式,以充分发挥企业控制成本、技术创新优势,以及政府引导和整合社会资源优势。


12


TOD与可持续发展

Robert Cervero

2011年第1期

摘要:以世界几个城市的交通发展案例为基础,探讨TOD的实施及其发展趋势。首先以巴西库里蒂巴、圣保罗,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旧金山湾区为例,探讨了TOD的3D原则:高密度开发、多元化土地利用和良好的设计。强调TOD不应局限于对公共交通车站和枢纽的开发,而是由一个点的开发到以公交为导向的走廊,进而发展至整个区域。以瑞典斯德哥尔摩、Hammarby,阿联酋马斯达尔城为例,指出TOD发展的新趋势——绿色交通系统的开发,即TOD与绿色建筑、绿色城市化相结合。最后,探讨了TOD在中国的应用及面临的挑战。


13


对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认识

郭继孚,刘莹,余柳

2011年第2期

摘要:随着中国城镇化、机动化进程不断加快,以交通拥堵为代表的城市交通问题普遍成为困扰各大城市的难题。在总结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类型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城市交通拥堵形成的深层次原因。结合国际大城市在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小汽车数量及使用控制、公共交通及绿色交通方面的拥堵治理经验,提出对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应对策略的建议。最后指出,大城市交通问题并非无药可救,关键要把握好治理交通问题的历史时机,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建立和谐的人车关系。


14


美国城市停车政策解析

王家,张晓东

2011年第4期

摘要:为借鉴美国城市停车政策从充分满足需求到停车需求管理转变的成功经验,回顾了美国城市停车政策的发展历史,并对21世纪以来美国城市停车政策发展的新趋势进行解析。指出城市停车政策对出行方式选择和城市空间环境规划设计具有重大影响,进而对城市交通拥堵、空气质量、土地开发密度、街道活力、步行交通环境等产生影响。最后,针对当前中国城市的停车政策,提出停车需求管理、停车管理差别化、停车设施共享、科学制定停车计费标准和严格执行停车管理政策等五方面的建议。


15


城市交通供给策略与交通需求管理对策研究

陆化普

2012年第3期

摘要: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是交通供需关系的不平衡。因此,需要探讨影响交通供需关系的主要因素,不同供给策略与需求管理对策的影响规律以及实现生态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供需动态平衡策略。通过动力机制分析和经验总结,阐述了城市交通供给策略与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作用机理,提出了交通供给策略和交通需求管理对策的研究内容以及五维度综合分析法,并据此提出了城市交通供给策略与交通需求管理对策的制定框架和技术要点。解决交通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必须从供需两个方面同时采取措施,交通需求管理对策也不是权宜之计,而始终是实现交通供需关系动态平衡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16


有轨电车的发展历程与思考

秦国栋,苗彦英,张素燕

2013年第4期

摘要:首先回顾有轨电车的起源、发展和衰落历程,总结世界各国对有轨电车进行现代化改造的两种做法:针对路权和车辆、仅改造车辆。在此基础上,明确有轨电车的概念,从线路、车站、车辆、信号、运营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其技术特征,指出在有轨电车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其运营特点,不能过高估计其客运能力。最后指出,要冷静而理性地思考中国当前有轨电车规划建设热潮,并在有轨电车名称的规范、适用范围、建设标准、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的思考。


17


城市环境中共享(街道街道)空间概念演变综述

Auttapone Karndacharuk,Douglas J. Wilson,Roger Dunn 著,魏贺,刘斌 译

2015年第3期

摘要:通过综述城市设计与交通工程学科文献,从新西兰视角明确共享空间概念的起源和演变。综述过程包括研究公众期望变化背景下的公共道路空间的功能与使用以及如何与一些相互关联的街道设计方法(如交通稳静化和自适应道路)联系起来。这些方法从机动车时代初期就被用于最小化机动车影响。应用于城市活动中心的公共道路环境中的共享空间概念,正逐渐被城市规划师、交通工程师和管理部门所接受。共享空间不同于传统道路,它鼓励通过少量物理隔离使全体道路使用者合理地使用同一道路空间。为了以安全有效的方式实现共享空间,在设计上需要通过促进步行与骑行活动来降低机动车主导性,同时应将道路空间作为场所来利用而非仅仅出于其机动性与可达性目的。基于交通稳静化街道与共享空间在基础概念上的差异,认为共享空间由一些设计要素组成,若缺少这些要素,公共街道将难以对全体道路使用者发挥其真正的共享空间功能。


18


专车服务与出租汽车市场的法律规制

尹欣,张长青

2015年第4期

摘要:多地监管部门针对专车服务所进行的黑车式查处使得中国刚刚兴起的专车服务面临困境,是否应鼓励专车服务成为时下的热点话题。为解决专车服务在中国出租汽车市场所遭遇的身份尴尬问题,综合考虑出租汽车服务的准公共性、专车服务的现实需要以及合规性等因素展开探讨。指出尽管专车服务存在不符合法规的现象,但在中国却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进而提出对待专车服务所采取的正确措施应该是:通过完善法律法规、适度放松数量管制、适度放松价格管制、加强质量与安全管制等措施,引导、规范不符合法规的专车服务行为,实现专车服务市场的规范化。


19


追求精细化的街道设计——《伦敦街道设计导则》解读

Michael R. Gallagher 著,王紫瑜 译

2015年第4期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英国的交通政策就在向整合交通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方向努力。伦敦交通局于2004年发布了《伦敦街道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并于2009年修订。该导则作为“更好的街道”计划的一部分,对伦敦市区的街道项目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通过叙述伦敦市街道形态与规划政策的演变,介绍《导则》的政策背景、概要内容及设计原则。从设计流程、材料面板、街道设计指引几个方面解析《导则》的特点。通过研究伦敦市的道路形态和街道设计现状,评述《导则》的落实与应用情况。最后,从全过程精细化指导、规范标准补充、街道设计理念转变三个方面总结《导则》对中国城市街道设计的借鉴意义。


20


电动自行车交通发展的主要趋势——近10年文献综述

Elliot Fishman,Christopher Cherry 著,秦维 译

2016年第2期

摘要:电动自行车是交通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2012年总销售量超过3100万辆。相关研究的数量不断上升,鉴于此,对过去蓬勃发展的与电动自行车最相关的主题进行综合分析。将研究重点放在电动自行车交通及需要注意的最关键的研究缺口方面,而非休闲娱乐。中国的电动自行车销量在世界占领先地位,荷兰、德国紧随其后。电动自行车能够以较少能耗保持一定速度,也有研究发现电动自行车能增加自行车使用率。电动自行车有潜力取代传统机动交通方式(内燃式),但在取代传统自行车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仍存在争议。电动自行车不仅有益身体健康,并且相同行驶里程下,碳排放水平显著低于小汽车。在某些地区,安全问题上升到政策层面,目前电动自行车的数量已经足以搜集到丰富的安全数据。尽管如此,关于电动自行车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萌芽阶段。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不断上升,为了向政策制定者以及整个行业提供必要的数据,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需求也日益增长。


21


适于中国城市的TOD规划理论研究

王有为

2016年第6期

摘要:TOD规划理论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指导了城市交通枢纽地区的开发建设,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其理解还存在误区。首先对TOD的概念、规划原则、分类与典型模式进行解读。重点分析美国TOD规划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中美城市在发展阶段、人口密度、土地所有制、公共交通投资体制、文化背景的差异性。由此得出美国的TOD规划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城市。最后,基于TOD规划理论中的核心原则与中国城市发展现实,提出适于中国特征的TOD规划模式。


22


城市交通若干问题的思考与辨识

全永燊,王婷,余柳

2018年第2期

摘要: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交通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生态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传统交通发展模式以及规划理论方法体系面临挑战。为应对新形势的变化,就当前城市交通规划中关于不确定性的应对方法、交通服务供给模式变革、综合交通体系结构重组、交通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构建、公交优先政策实施和公交都市建设、理性对待新业态的发展、智能交通发展,以及城市交通理论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需重点审视和值得商榷的战略方向性问题。


23


中国城市交通拥堵成因与对策——交通工程、城乡规划和经济学视角的分析

石飞,沈青

2019年第2期

摘要:交通拥堵的诱因复杂、多样,不能仅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站在学科发展角度,从交通工程、城乡规划、经济学3个视角,剖析中国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提出应以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目标为前提,从理论到技术不同层次提出指导方法:1)从学科发展,即战略上,应鼓励多学科共同解释和治理城市交通;2)从研究视角,即战术上,应注重公平与效率双重维度的分析;3)在具体分析方法上,构建适合中国城市的面向城市与交通规划建设方案和政策的社会经济收益评价方法。最后指出:应清醒地认识相关学科理论的不足,谋求不同学科的融合和应对大数据环境下的方法变革,共同努力从学科层面给予治堵更为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支持。


24


面向防疫的城市交通系统韧性特征及提升策略

李晔,刘兴华,何青

2020年第3期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逐步成为全球经济与安全的最大风险之一,城市交通系统必须具备韧性才能应对挑战。首先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特征,将城市交通系统的经历过程分为5个阶段:平时阶段、疫情潜伏阶段、疫情暴发阶段、后疫情阶段和恢复提升阶段。通过对各个阶段下的疫情特征、城市交通供给及需求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提出支持状态有效切换的韧性城市交通系统特征,包括动态性、易达性、多样性、智慧性和资源性,这是提升城市交通系统防疫性能及城市免疫力的核心。最后,针对各个阶段的差异性给出城市防疫交通系统韧性提升策略。


25


国土空间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新要求与新内涵

钱林波,彭佳,梁浩

2021年第1期

摘要:新时期国土空间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支撑空间发展战略实现和约束空间使用、优化空间结构、协调空间组织关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首先,探讨国土空间全域、全空间、全要素的交通需求转型以及共同和差别化的发展新趋势和重点课题。其次,提出国土空间交通体系发展的新理念、新目标以及交通发展战略转变的新要求。分别从空间差别化规划新内容、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新架构和管控指标传导等方面诠释国土空间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新内涵。




创刊廿年 | 票选你的最爱!《城市交通》百篇重要论文:理念转变篇

封面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UTC动态”栏目更多内容

创刊廿年 | 票选你的最爱!《城市交通》百篇重要论文:理念转变篇


关注解锁更多精彩

创刊廿年 | 票选你的最爱!《城市交通》百篇重要论文:理念转变篇

2023134期

审校 | 张宇

排版 | 耿雪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交通):创刊廿年 | 票选你的最爱!《城市交通》百篇重要论文:理念转变篇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