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世界儿童日,今年的主题是“童享友好世界,点亮儿童未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期关注儿童友好城市领域,围绕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先后主持负责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实施手册》的编制,参与到了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组织的《儿童友好城市创建指南》的研究和编制、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年度报告》的编写工作。中规院持续致力于将儿童友好的理念和场所营造落实在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上,以更高质量地推动中国儿童友好城市的规划和建设。
在2023年世界儿童日来临之际,中规院会同中国儿童中心、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联合组织了第三届中国儿童友好行动研讨会。
11月10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中国儿童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三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儿童友好行动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北京圆满举行。研讨会以“共建·共享·共友好”为主题,旨在搭建儿童友好的交流共享平台。
第三届中国儿童友好行动研讨会
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马列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福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桑爱玲Ms.Amakobe Sande,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张雁,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副主任杨彩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党委书记王立秋、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女规划师委员会主任)张菁,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秘书长谢盈盈,中国市长协会女市长分会秘书长刘月辉,中科云计算研究院院长季统凯,以及国务院妇儿童委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等有关单位的领导,还有地方政府、地方妇联、高校及科研院所、社会组织、文化传媒与企业的各界代表和中国儿童中心儿童友好使者、儿童代表等出席了本次会议。研讨会共有22个省(直辖市)、57个城市的城市代表,51所高校和研究院代表,58个社会机构代表线下参会线下参会,在线累计8万人次通过视频直播关注本次会议。
研讨会分为“友好致辞”“专题报告”“成果发布”“城市实践”“项目对话”五个篇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致辞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杨保军总经济师到会并致辞。他指出,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将儿童优先原则、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各环节,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共同发布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和实施手册,有序推进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适儿化改造,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活力街区打造中,推动补齐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等设施短板,为广大儿童创造高品质成长空间。各地积极响应,鼓励儿童参与,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
杨保军总经济师在致辞中强调,当前,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人民群众对城市的要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广大儿童茁壮成长,需要更加健康包容的公共空间、高效完善的公共服务、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我们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儿童发展新需求,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着力在儿童友好空间、友好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全面开展城市体检,从住房到小区、社区、街区、城区,查找影响儿童学习、生活、游憩、出行问题短板,制定专项规划,开展城市设计,实施城市更新,补齐儿童友好空间、设施、环境和服务短板,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让儿童生活更加幸福。


王凯院长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鞠萍姐姐”主持了本次会议。
王凯院长提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行动。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大工程,对推动儿童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已经有54个城市申请成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并开展了试点示范工作,积累了很多鲜活的经验,同时第三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申报工作也已经启动。儿童友好已经成为各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标识,正逐步成为激发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张菁总规划师做专题报告
《2023年城市儿童友好空间案例集》编制启动仪式
张菁总规划师做了题为《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实施手册解读》的专题报告,并参加了《2023年城市儿童友好空间案例集》编制启动仪式。她在报告中介绍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实施手册》的核心内容,强调第一要结合试点申报,做好顶层设计,系统性谋划友好空间建设。第二,在“三改二增”工作中,即在公共服务设施、出行环境、公园绿地三方面开展适儿化改造,以及增建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增建儿童游憩设施中,要结合急难愁盼,开展试点示范,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既有城区适儿化改造和相关场所设施增补。此外她还强调了在实施保障环节应积极引导多方参与,推动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共商共建共享共营。
王立秋书记宣读《儿童友好空间营造行动倡议》
编制单位共同发起儿童友好空间营造行动倡议
王立秋书记代表《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和《<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实施手册》的编制单位宣读了《儿童友好空间营造行动倡议》(见附件),并与编制团队共同发起儿童友好空间营造行动倡议。
会后,澎湃新闻客户端、人民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日报客户端、中国建设报、中国儿童友好城市公众号、规划中国公众号等新闻媒体对会议进行了报道,张菁总规划师以“提升城市空间适儿化水平”为题,接受了中国妇女报采访,对中规院牵头编制的《<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实施手册》进行了解读。
全国的规划设计工作者们:
今天借“第三届中国儿童友好行动研讨会”召开之际,我们《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实施手册》联合编制团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儿童中心、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向全国的规划设计工作者发出倡议:“一米高度看世界,共建儿童友好城市”。
坚持一米视角,优先考虑儿童。在参与各类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项目中,倡导并落实儿童友好理念,从儿童视角出发,努力创作高品质的儿童友好规划设计作品,让儿童友好理念成为社会共识和集体行动。
构建友好网络,系统开展规划。通过编制实施相关专项建设规划,从城市、街区、社区多层级系统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合理地配置儿童友好空间和服务设施。同时积极参与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参与并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公园绿地、出行环境的适儿化改造,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宜居的城市空间。
关注小微空间,营造友好场景。依托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活力街区打造、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城市更新项目,积极主动融入街区社区单元,组织居民群众参与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由细微到整体,由身边向周边,积极推动既有空间的适儿化改造。
汇聚多方力量,加强资源整合。通过规划设计项目为各方搭建合作平台,引导各政府部门、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主体、专家团队在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提供资源支持,支持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形成共商、共建、共享、共营的长效机制。
倾听儿童声音,鼓励儿童参与。加强调研评估,精准匹配儿童需求,要让每个儿童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需求愿望,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友好空间建设的全过程,让儿童从被动的使用者变成主动的宣传员和建设者。
儿童是缤纷的花朵,儿童是动听的音符,儿童更是国家的希望,城市的未来。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事关广大儿童成长发展和美好未来。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有温度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更是我们规划设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让我们行动起来,在儿童友好空间的规划设计中,发挥专业特长,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爱心、真心、细心建设一座座让儿童善学、宜居、乐游、健康成长的友好城市,让每一个孩子都沐浴在阳光下,成长在幸福里!
原文转自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规院交通院):世界儿童日:与爱“童行”,助力成长,中规院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