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2.0三人谈”第3场(下)
转型时期的政府角色与价值
【李晓江】:转型期,逻辑变即价值变
【赵燕菁】:制度才是国家真正的财富
摄影:龚志渊(中规院深圳分院)
【李晓江】:关注大背景趋势,关注人的真实需求
珠三角在下一个时期来发展的时候应该走什么样的路?中国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快速发展以后进入了一个重大转型的时期,这个转型可能是我们发展逻辑的问题。
我们在讲珠三角1.0或2.0甚至3.0、4.0版本的时候,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另外一方面实际上是人的发展。当我们人的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他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当我们面临社会的转型和跨越的时候,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关注大的背景、大的趋势、以及关注人真实的需求。
例如原来珠三角城镇群规划的时候有三个中心:深圳、广州、珠海;现在珠三角全域规划只有两个中心:深圳、广州。我相信在珠三角规划的下一版,珠海可能会再一次成为焦点,为什么?我们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中产阶级社会以后,我们的需求变了。我们不仅关注生产的逻辑,我们也要关注消费的逻辑,要关注休闲的逻辑。在那些逻辑下面,珠海的价值会变。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再看北京的情况,北京在缩减他的东西,北京认为该做的事情和不该做的事情应该厘清一下,厘清的前提是需要减量,这是这一轮发展的基本逻辑。
前几天我和王缉宪先生也在讨论物流和未来市场格局的可能变化。前30年我们是基于生产逻辑的,我们寻找好的市场区位,寻找的是一个低的要素价格、低的交易成本,造就珠三角也好、造就长三角也好,大体都是这样的。但我们进入消费时代的时候,我们的空间逻辑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图片来自网络
【赵燕菁】:我们设置的制度才是国家真正的财富
城市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政府要干的事情?
在汶川地震的时候,我曾经给他们省里做了3次讲座,我在那个会场问,我们现在所有的灾区基本一片废墟,就像战后的日本。但我们汶川会建成日本吗?建成了以后会成为发达国家吗?肯定不会。我们二次大战以后大家可以看,国家有一个算一个,物质财富都给摧毁了,然而只要他战前是发达国家,战后还是发达国家。50年代南美很多国家都是非常富裕的,为什么最后没有超过日本、德国这些?背后还有一个什么东西,我们是没有发现的,这个东西才真正决定了一个城市到底是发达国家还是非发达国家。
图片来自网络
叫我个人看,一个城镇的财富是什么?就是很多不同的游戏,不同的玩法。你比如说公共服务,我提供道路,私家交通怎么收费?公共交通怎么收费?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创造财富的,任何一个市场,其实都是一系列的玩法,如果所有的这些玩法加起来就是它的经济规模,如果减掉成本以后利润是增长的,整个社会就会增长,如果减掉成本支出很大,一会儿搞地铁、一会儿搞隧道,但是没有赚钱,这就是负增长。因此,我们设置的制度才是国家真正的财富,你只要制度在、游戏规则在,后面就还会变好。
规则怎么样创设?创设这种比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一个城市积累的制度越多,你的玩法越多,你营利的模式越多,你的经济就越发达,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差的不是物质财富,只要你制度设立的合理,这个玩法还在,你早晚会变成发达国家;如果你的玩法是错的,你玩两年就不行了。所以我觉得,真正的政府的角色是什么东西呢?政府的角色就是设计这个制度。
图片来自网络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没有任何基础的东西变成一个有非常强大的竞争力,就在于有一个先进的制度,珠三角在2.0的时候,应该考虑创设一个什么样的制度?我个人的理解,珠三角无论创设什么制度,都应该围绕着中国的发展特色,也就是围绕着实体经济如何发展这个问题。如果房价太高会摧毁市场经济,如果资本市场一定要把老百姓的钱往少数人那里去弄,这一定是错误的;如果资本市场有一大帮的富翁,把我们的穷人扔在这个地方,或者是导致城市更大的贫富的差距,这个资本市场就是错的。即使是从美国学的,这也是错的,因为人家的玩法和我们是不一样的。鞋好不好只有脚知道。如果我们像当年1.0的时候,创造出一个增量的模式,存量的这部分我们可以不可以也创造这种模式?我看珠三角的很多城市都有机会,谁先创造出这种模式,创造出这种玩法,这个主场就会移到那个城市。所以我想这是下一个珠三角城市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