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日,雄安新区迎来一周岁生日!这一年在雄安新区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哪些大事?新时代背景下,雄安新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发展理念,规划建设如何引领创新发展,功能承接如何撬动津京冀协同发展,历史大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
今天,雄安新区满一岁了!被誉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正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从“一张白纸”勾画蓝图,精抓实干,向着未来之城前进。
一年多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及雄安发展,也对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作出了系统全面的布局谋划。
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听取关于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研究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有关情况的汇报。
他指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个新城,形成北京新的两翼。这是我们城市发展的一种新选择。在新的历史阶段,集中建设这两个新城,形成北京发展新的骨架,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批准的首都功能拓展区,同上海浦东、广东深圳那样具有全国意义,这个定位一定要把握好。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他在会上强调,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能要。
2017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安新县考察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一茬接着一茬干
中央明确,雄安新区建设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
“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要能够经得起千年历史检验,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对于雄安新区的历史定位,习近平有过这样的表述。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也被写入了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谈到雄安新区的优势,习近平曾提到,深圳经济特区从当年一个小渔村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程度,除了中央和各有关方面大力支持外,更多是靠改革创新。雄安新区现在还是一张白纸。受到各方面利益牵绊较少,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建立体制机制新高地。
习近平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如果说前期工作是以谋划筹备为主,接下来规划批准后就将转入建设实施阶段,要尊重城市开发建设规律,合理把握开发节奏,稳扎稳打,一茬接着一茬干。
给老百姓更多获得感,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
2018年3月27日,雄安新区容城县,市民服务中心施工现场。新华社发
雄安新区建设如何避免大城市病?如何更加宜居?中央也有顶层设计和明确部署。
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前提。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公共服务水平高的地方更具吸引力。总之基本公共服务跟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抓实抓好,给老百姓更多的实惠,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
习近平还指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实现两线合一,着力建设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习近平强调,将来城市距离白洋淀这么近,应该留有保护地带。要有严格的管理办法,绝对不允许往里面排污水,绝对不允许人为破坏。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殷切关注下,雄安这座未来之城的规划蓝图已经绘就,未来将在这七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
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
四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
五是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
六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
七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在雄安新区一周岁之际,重温设立雄安新区的背景和重大意义?新区选址为何定在这里?如何规划建设?
决策部署——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问:请介绍一下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背景和重大意义?
答: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北京市人口已经达到2100多万,接近2020年2300万的人口调控目标,由此带来交通拥堵、房价高涨、资源超负荷等大城市病,其深层次原因是承载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12个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专项规划,加快推进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强化创新驱动和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三个省市也出台了相应的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和实施方案。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是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可以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二是有利于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培育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也可以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共同形成河北新的两翼。
三是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加快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
新区选址——经过周密科学论证
问:雄安新区的选址是如何确定的?有哪些考量因素?
答:解决大城市病难题,要将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有力、有序、有效地疏解出去,需要一个集中承载地。客观上,规划建设这个集中承载地既要依托北京、天津、石家庄等现有大城市的资源,又要交通便利,地理条件适中。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京津保腹地,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综合来看,该区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现有多条高速公路、铁路,可比较快地基本形成与北京、天津、石家庄半小时的通勤圈;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等;水资源比较丰富,可满足区域生态用水需求;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比较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雄安新区的选址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反复比选、科学研究、专家严格论证后,最终确定了这个区域。
先谋后动——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问: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下一步有什么工作考虑?
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通知,明确了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先谋后动,加快组织规划编制工作。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集聚全国优秀人才,吸纳国际人才,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指导河北省和有关方面高标准高质量组织编制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把创新驱动作为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引导创新要素向新区集聚。支持新区从创新载体、运行机制、发展环境等方面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吸引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努力打造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新区发展的制度保障。探索新区管理新模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新区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
根据新区建设需要,研究提出相关具体支持政策。同时,在专项规划实施、重大项目布局和资金安排上,对新区相关交通、生态、水利、能源、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给予支持。
统筹新区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有序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实现与北京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错位发展。
在规划上,要达到国际一流城市的水平,同时在建筑上要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元素,在建设过程当中要精雕细琢,以工匠精神打造百年建筑,留下千年传承。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选择。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保持历史耐心,尊重城市建设规律,发扬工匠精神,稳扎稳打,一茬接着一茬干,共同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工作。
来源:人民日报、唠客密谈、北京日报 整合
编辑:王艳阳、林冬娜
其他用户正在看
【资讯】中央政治局常委听取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未来怎么走?
【资讯】今年雄安新区怎么建?建成什么样?
国地资讯聚焦国内外国土、城建、环境行业,致力于宣传热点政策,分享新鲜资讯,展示研究成果。
点击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可快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