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京津冀协同发展

香港视角: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与市场


编者按


“粤港澳大湾区”提出以后,在湾区各城市引发了讨论与期望。香港大学社会与科学学院特意举办了一期全球公共政策论坛,主题为:“中国全球化城市群:珠江三角洲湾区”

 

发言人分别从政策和市场的角度解读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背景、目前形势中的优势和困境、以及可能的应对措施并寻找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出路。

 

论坛以香港视角看待粤港澳大湾区,重点探讨了未来香港在大湾区中的角色定位和发展方向以及与珠三角其它城市之间的合作关系。



1
从政策角度看大湾区


大湾区的政策背景


“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是为了巩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引领的地位。


面临挑战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作为公共政策试验田,这个体系确实有效,但同时也存在问题:


  • 大湾区内缺乏跨境地方政府的合作;


  • 地方政府之间的过度竞争,导致过量的基础设施开发以及地方保护;


  • 政策的短期性和不确定性,会导致地方政府的高层难以实现各个层级的预期;


  • 官方倾向于实施安全保守的政策以应对高压和不确定的环境,因此缺乏可持续政策的实践。


观点探讨


  • 目前,大湾区并没有行成总体规划和发展规划。香港是所有国际城市中唯一一个没有总体规划和发展的规划的城市,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香港能否胜任大湾区城市群的龙头角色?


  • 虽然现在的香港确实存在居住,空间,交通等问题,但珠三角的其它城市仍然有很多要向香港学习的地方:在教育,医疗和健康保障等方面,香港表现优异,极具竞争力。


  • 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央政府鼓励香港不断采取行动,然而目前缺乏稳固的机制和体系推进这些行为。建议构建合作机构,联合所有大湾区内的城市,促使各地的地方机构和政府在一起高效的推进工作,协同发展。


  • 过去20年,香港没有利用天赋发展工业产业,而是聚焦全球金融和服务贸易。对于这个疏漏,希望政府考虑出台政策,促使产业多元化,让金融市场不仅仅依赖于地产。



政策建议


  • 建议在地方政府的政策实践中,更清楚的划分各个部门的权力和责任;


  • 同时,创造强有力的跨境协调机构,促进地方政府之间的跨境合作;


  • 鼓励研究并构建更具有实践价值的新机制。

 

2
从市场角度看大湾区


大湾区的市场背景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在世界供给链的重要接口。这是缘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自由贸易发展,低税收实施,和两个一国两制的国际城市——香港、澳门,以及高科技创新的经济特区——深圳,它们和其它珠三角城市各司其职,很好的融入了世界供给链。


大湾区城市群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共享型经济”:减少快速城市化的压力并促进经济开发;总体布局就业市场,提供创新土壤、限制资源浪费,避免未来环境恶化;给大城市拥堵现象提供疏散领域。


湾区的市场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化进程降低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贸易成本,提升了市场容量和这片区域整合资源的能力。这一点在国际上十分具有竞争力,珠江三角洲也竭力从降低贸易成本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内部而言,各个城市都承担产业链中自己独特的角色,深圳致力于高科技创新,香港是全球金融服务中心港口,澳门博彩业和娱乐业发达,广州是全球贸易中心,东莞和佛山主攻制造业,各个城市在珠三角城市群中很好的平衡和配合。



面临挑战


由于大量的贸易,珠三角城市群面临经济,社会和安全的风险,以及市场系统的不稳定性。因此,政府不得不干预,这就难免限制到市场发展,人为提升了贸易成本。


观点探讨


  • 所有发生在中国的国际商贸都必须通过香港这个闸口,因此,香港是不是一定要在大湾区中坐上引导性的地位?


  • 过去20年,由于成本低廉,劳动力市场保持较好。但仍缺乏自由的资本流动,劳动力流动,香港人会因此感到处于瓶颈期而搬离香港么?


  • 深圳速度值得称赞,而深圳质量仍需向发达国家如德国学习,深圳高科技产业应沉下心来进行创新投入,致力于创造、减少模仿;东莞佛山的制造业应严控产品质量。


市场建议


  • 香港是中国经济开发的“有利软件”,它有独立司法,强势反腐政权,稳定货币和国际一流的资本市场。同时,香港又补充作为中国“硬件开发引擎”,链接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重要元素:典型内容就是在一带一路的开发上,支持中国达到海外金融的水准。现在,香港作为一流水准的服务区受到了空间的限制,需要更灵活的方案和跨境的交通基础设施,来运输医疗、经济和社会服务。


  • 深圳在所有的内陆城市中是包容性、接受力最强的,最有可能和香港深度合作;香港有优良的教育资源,深圳有创新持续力强的高科技企业,对就业前景担忧的香港青年,不妨以优良的教育背景,融入深圳的高科技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延伸阅读:


香港2030+对话深圳2050


王缉宪: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OPP”


“法无禁止即自由”:谈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的负面清单


【城识】粤港澳大湾区,超越珠三角“排位赛”!


深圳+香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央国际都会区”


袁奇峰论广州:南沙击水三千里,广佛更上九重天?


深圳,大湾区的弄潮儿!


城市孕育创新,创新改变城市——深圳的空间供给转型


·  ·  ·


论坛主持人 Andrew Sheng

香港大学亚洲环球机构的杰出董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财经咨询委员会会员、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论坛主持人 Xiao Geng

环球财经(香港)主席、香港大学的教授

 

 主讲人和发言人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香港大学政策与公共管理学院、香港大学地质学院、香港大学社科学院与商学院、香港大学经济财政学院、瑞士信贷中国研究机构、花旗集团中国经济研究机构、中国国国际银行、Big Data & Internet。


 

感谢阅读/分享

关注“城PLUS”

请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联系我们

请在微信中留言或发邮件至:

cheng+@szcaupd.com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