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京津冀协同发展

【研究进展:专题系列报道一】创新驱动下的珠三角技术进步及其影响

珠三角的发展经历了由土地、劳动力等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转变的阶段,目前正在迈向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珠三角技术进步及成果转化和应用,对于珠三角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负责编制的专题,在评价珠三角创新能力基础上,对通过创新驱动手段促进珠三角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提出意见和建议。本专题初步成果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摘录如下:

一、珠三角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现状

通过本研究,摸底和总结珠三角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现状。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省创新活动最密集、创新投入最集中、创新产出最突出的区域,研发活动人员占94%,研发经费投入95%,专利申请量占94%,珠三角地区的创新能力基本代表全省总体创新和技术进步水平。总的来看,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一批核心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研发投入、专利产出大幅增长,创新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已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以重大创新平台以及国际科技合作、省部产学研合作为依托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通过本章研究显示,当前珠三角地区区域创新与技术进步呈现六个特点:综合创新能力处于领先地位,企业创新优势较为显著,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新产出与成果丰富,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卓有成效,创新人才队伍得到大幅夯实。

同时,珠三角地区各市对科技创新工作重视程度日益加大,从政策上、投入上、服务上均发生了较大改变,如东莞每年投入20亿元建设“科技东莞”、深圳创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广州和佛山建设创新型城市等。与此同时,一系列重大的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正在推进,如东莞实施一系列行动计划推动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顺德等地推行“机器换人”“机器代人”计划,广州、深圳大力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行动。珠三角各地区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力度的政策举措表明,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珠三角9市根据各地产业特点开展了新一轮的竞争。尤其是,除广州、深圳两个核心城市外,其他各市、新区、湾区都处于发展的起跑阶段,谁抢占了产业技术的制高点,就能够成为珠三角地区新一轮的科技创新甚至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

二、珠三角主要产业创新载体的发展情况

高新区、专业镇和新型研发机构是珠三角产业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我省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大高新区和专业镇科技创新投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带动提升园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专业镇产业转型升级,一直是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新区和专业镇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更是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和先锋队。同时,近年来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广东“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工作的稳步开展,珠三角地区涌现了一批建设模式新、体制机制新的新型研发机构,它们遵循市场与创新规律,破除束缚创新的陈旧观念、体制弊端,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机制,加速创新人才集聚,完善创新载体功能,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在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孵化创新型企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经成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破解科技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的新鲜探索,是未来珠三角地区加快创新发展,促进技术进步的新引擎。通过分析了珠三角地区高新区、专业镇和新型研发机构的总体情况、布局情况、发展模式和主要创新成效,我们认为,这些产业创新载体面临着创新人才培育少、引进难、创新投入强度低、渠道少、创新平台体系不完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创新资源布局中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资料来源:根据省科技厅统计资料整理

三、主要问题

珠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取得不俗成绩的同时,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变得突出,主要表现为:关键核心技术不足、原始创新能力不强、企业创新活力有待激发、科技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区域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等。

四、机遇与挑战

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在创新驱动的大战略下,珠三角地区必须准确把握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走准未来一段时期的科技创新发展道路。当前,创新驱动形势下,新一轮全球科技变革为珠三角地区提供了赶超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最佳历史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赋予珠三角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使命,区域竞争日趋激烈要求广东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珠三角经济结构转型面临严峻挑战,新一轮深化体制改革拓宽了科技创新的主战场,这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必须紧紧把握住。

五、发展战略

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要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以深化珠三角区域一体化为目标,以创新资源的优化布局和科技产业的协同发展为抓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广泛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加速创新链、产业链与资金链融合,全面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协同创新,提升创新资源的配置效能和产出能力,率先建成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把珠三角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有力支撑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

六、行动与政策建议

结合当前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进一步整合、盘活珠三角各种创新资源与要素,充分发挥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利用效能。主要包括八大行动建议:

1、促进区域科技资源共建共享

进一步整合、盘活珠三角各种创新资源与要素,充分发挥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利用效能。一是共建科技创新平台。重点推进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创新圈中已确定的共建共享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二是推动科技资源的共享开放。建设各类科技数据库信息共享平台,探索科技资源开放的利益分享机制。三是联合推进区域产学研合作。鼓励共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四是优化提升珠三角科技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东莞松山湖、佛山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等科技服务产业集群。五是深化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2、推进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突破

推进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在珠三角的应用和共享。一是争取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推进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广州和深圳超算中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二期)、国家基因库等重大科学工程的建设以及延伸下游应用。二是推进粤港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加快香港技术成果辐射转移到珠三角地区转化。

3、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协同发展

在珠三角重点发展的高技术产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一是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与生物医药、云计算与信息服务业、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核心技术攻关。二是推动高新区协同发展。加快高新区创业孵化加速载体建设。推进珠三角各高新园区形成优势特色产业。三是推进重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重点在半导体照明(LED)产品、建筑节能产品、“数控一代”机械产品、现代服务产品交易、低成本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等领域实施示范推广工程。

4、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深入推进专业镇产学研合作和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传统优势产业集群的改造和提升。一是推动专业镇协同升级。按照产业链加强专业镇的协同创新,推动专业镇建设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二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全面推进“数控一代”应用示范工程,加快在电子制造装备、印刷包装机械、塑料机械等重点行业先行示范推进并推广到珠三角其他装备制造业优势行业。

5、建设创新人才洼地

打造珠三角成为创新人才集聚的洼地。一是大力推进高端创新人才的引培。加快引进更多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联合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二是加强区域创新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与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相符合的人才资源动态优化机制,促进珠三角各地高层次人才互认、互动,促进高层次科技人才有序流动。

6、加快发展科技产业金融结合

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带动和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科技、金融与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是积极发展创业投资。大力发展政策性种子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孵化基金,推动有条件的地市探索开展科技产品金融化试点。二是引导发展科技信贷。强化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市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推动科技保险产品创新和科技担保业务发展。三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广州、深圳高新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尽早纳入新三板扩容试点范围;规范发展区域OTC市场,推动技术交易机构到珠三角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四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创建珠三角科技金融服务集聚区。

7、强化自主知识产权战略

深入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技术标准战略和品牌战略。一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工程及重大专利技术与产业化计划,推进专业镇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加快发展专利联盟,构建重点产业专利池。二是推动技术标准和区域品牌建设。在珠三角若干重点产业领域设立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标准。深入开展“标准与研发同步、标准与产业同步、标准与技术同步”试点工作。

8、优化产业创新载体发展定位与布局

优化高新区、专业镇、新型研发机构布局。一是推进高新区分类发展。二是加大专业镇公共平台布局力度。建立专利、技术交易、技术定价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成果转化工作。三是做好新型研发机构研究与布局。通过产学研联盟强化科技资源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合理引导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和布局。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