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26日,本市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市委书记郭金龙指出,要紧紧围绕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牢牢把握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按照发展质量要提高、人口规模要控制、管理水平要精细、城市环境要最好的要求,锐意开拓进取,着力破解难题,扎实推进工作,完成好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首都建设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四大新举措助京津冀协同发展
1.京津冀交通将纳入北京总体规划 市郊列车1小时达河北多城
北京市正在与铁路部门编制市郊铁路线网规划,利用既有的铁路资源开行市郊列车。根据前期规划,怀柔、平谷等4个远距离新城以及燕郊、廊坊、涿州等东部和南部周边城市,拟通过市郊铁路连接北京中心区,可1小时通达。
近日,市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发展市郊铁路,破解北京交通拥堵难题”的建议。建议称,特大城市长期通过限制地面交通规模的模式不可持续。建议提出,北京需要通过调整枢纽结构、列车运行路径和车辆到发结构,构建“高速列车市内分散到发、普速列车市郊集中到发、货运列车从城市外部过境、市郊铁路沟通所有节点”的铁路枢纽模式,围绕既有国家铁路线网,通过利用、改造、沿通道新建的方式发展市郊铁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北京发布“新增产业禁限目录”
7月25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版)》。其中规定,在全市范围内禁止投资建设高尔夫球场,禁止新建和扩建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区域性批发市场;在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西城)要禁止新建和扩建高等学校、大型医院等。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不断发展的北京面临着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形势严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城市功能过多,经济体系“大而全”,部分行业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加剧了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因此,必须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从控制产业增量入手,通过改革创新,用《目录》管理等手段,从源头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产业进行限制,对过度集中的功能进行疏解。
3.通讯漫游费长途费有望逐步取消
工信部表示,“逐步降低或最终取消京津冀地区长途电话费和漫游资费在政策上没有障碍。”
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张峰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已经对电信业务资费进行全面放开,对所有电信业务均实行市场调节价,放给企业自己决定,企业会根据运营情况、成本情况、市场竞争情况来考虑定价。也就是给予了电信企业全面、灵活的自主定价权,逐步降低或最终取消京津冀地区长途电话费和漫游资费政策上没有障碍。”
4.京津冀蒙将共建首都生态圈
日前,京津冀蒙林业生态建设座谈会在京召开,四省区市就如何协同发展林业、建设首都生态圈,商讨对策措施。据悉,会议要求,四省区市要打破地域和部门分割,加强林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彻底改变“各扫门前雪”的现象;明确各自功能定位,实现优势互补,建立工作联动、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的协作机制;着力加强生态脆弱区、水源涵养区、人口密集区等重点地区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
郭金龙谈下半年工作要求:
京津冀协同发展 “把形成共识落到实处”
对于下半年工作,郭金龙强调,要积极有为地推进改革攻坚。要按照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做到“瘦身健体”。要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抓好交通一体化、产业链分工合作、生态环境建设,在规划对接、资源共享、协作机制建设等方面做好基础性工作,尽快把能干的事先干起来,把形成共识的工作落到实处。
进展 一体化规划即将报国务院
国家发改委多位官员在不同场合都曾表示,首都经济圈一体化规划正在编制,将尽快出台。近期,有消息表示,京津冀一体化规划将由一个总规划、一个交通规划和一个环保规划组成,目前已进入最后的修改阶段,即将上报国务院,获批后对外公布。
今年以来,有关京津冀一体化的讨论从未停止,虽然该规划历经10余年都未出台,但目前,交通一体化先行和环保共同治理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这或许也是总规划同时配发交通和环保一体化规划的原因。目前,京津冀地区铁路、公路建设已经更为密切,例如北京大外环建设、北京新机场高速路建设等,都涉及到河北地区。空气污染治理也有联防联控,三地配合共同启动重污染应急机制等。
南水北调工程 “要确保用好每一滴水”
郭金龙强调,要继续狠抓生态环境建设,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措施,确保用好南水北调的每一滴水,抓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不断提高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要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城乡接合部地区整治和棚户区改造,推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进展 北京最长段本月底可充水
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于去年底基本完工,并将在今年汛后正式通水。按照规划,中线一期工程多年平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6月5日,南水北调中段黄河以北段(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的济至河北省石家庄市古运河)充水试验;7月3日,黄河以南段(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陶岔渠首枢纽至郑州市须水河)充水试验。
据了解,目前,南水北调北京段最长、最复杂的大型输水工程PCCP管道工程全面进入检修期,预计将于7月底具备充水条件,以迎接汛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预计年充水量为10.5亿立方米。
2020年,北京将建成10座水厂及联络工程、亦庄调节池、56公里配水管网,全面实现配套工程规划,具备年接纳丹江水14亿立方米的能力,构建全市安全供水格局。
申办冬奥会 “要全力以赴做好工作”
要全力以赴做好冬奥会各项申办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深化与河北的合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进展 北京已列入申办候选名单
今年7月7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宣布2022年冬奥会的候选城市名单,北京榜上有名,正式迈入冬奥会申办的候选阶段,并将与挪威奥斯陆、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两城市一同争夺主办权。
据了解,整个冬季奥运会和残奥会计划启用12个竞赛场馆,其中5个场馆需新建,其余场馆改扩建后可以满足赛事需要。根据规划,北京城区主要承担冰上的项目,需要新建一个速滑场馆,速滑馆还处于规划阶段,但已确定选址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侧,奥林匹克中心区内。
根据国际奥委会规定,明年7月底将最终宣布主办城市。
王安顺:按照“高精尖”经济结构要求坚持调整疏解提质增效结合
王安顺在报告中说,上半年,全面落实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按照年初部署,克服困难,狠抓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扩大内需、企业经营、居民增收等都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冷静分析,积极应对。
对于做好下半年工作,王安顺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兼顾当前经济增长与长期结构优化,狠抓政策落地和重大任务推进;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来统筹谋划、推进各项改革,突出北京特色,力求更大成效;着力抓好产业提质增效升级,按照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要求,坚持调整疏解和提质增效相结合,在产业结构优化中推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着力治理城市发展难题,统筹谋划治理“城市病”各项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奋力推进;着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实中央领导小组确定的交通、环保、产业等三个率先突破领域的要求,加强工作对接和统筹,明确具体项目和进度要求,推动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
信息来源:京华时报
时刻关注城市规划前沿信息,欢迎订阅
微信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