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在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语境中,现代城市化进程本质上是资本主义不断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剩余资本溢出和转化的场所,同时也是城市重要的生态腹地。随着我国土地供需关系变化与传统融资模式失灵,城市转型发展急需构建新的资本循环与空间生产范式。
城市边缘区不具备中心区强大的租差变现能力,然而生态衰退进一步导致其区位比较优势削弱,限制了其空间资本积累和价值创造的潜力。因此,城市边缘空间陷入了一种极为矛盾的发展处境:由于增长速度放缓,大规模存量空间资本缺乏二次开发动力而闲置浪费;同时在增量土地资源投入中,空间开发却面临着综合效益降低和规模不经济的双重困境。
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城市边缘区的生态价值捕获,充分发挥其生态资本和区位优势,来撬动空间的“再生产”链条,是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
探律:生态价值耗散的空间表征机制
2.1 土地价值倒挂引起空间要素替代
2.2 收益期望降低导致更新时机迟滞
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存量资产折旧与未来发展预期的价值落差成为各类更新活动的根本经济动力。城市边缘区低资本密度发展模式形成的低效空间与价值洼地,与该地区丰富生态资本储备与优势区位条件本应实现的理想经济价值构成落差。然而,生态价值耗散延迟了租差积累到特定阈值的时间,进而削弱了资本空间迁移的积极性,推迟空间再生产过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生态资本价值具有链条复杂、实现周期长、制度成本高等特征,不符合追求短期收益和最小成本的原始资本化逻辑,因此导致城市边缘空间更新时机滞后。
2.3 局部生态破坏衍生多级尺度扩散
城市边缘区处于人工系统和自然系统交错地带,具有极强的空间渗透能力。由于生态系统的结构整体性和尺度级联性,城市边缘区生态破坏产生的外部成本容易向区域扩散,同时在多级尺度上产生非均衡累积效应。在不同边际成本影响下,微观、中观、宏观三级尺度上最优的生态资本耗损量呈递减规律(图1)。一般而言,市场主体更关注具体地块的开发经济性,倾向于通过微观边际成本进行决策,而政府则需要从“自上而下”的视角开展治理,基于宏观边际成本做出施政判断。由于信息不对称、开发成本转嫁等影响,市场主体往往会冲动开发导致不可逆的资源衰退和价值耗散。
▲ 图1 | 城市边缘区生态破坏的私人边际收益与多尺度边际成本
3
反思:城市边缘区生态价值认知局限
3.1 价值核算偏差:
3.2 增长脱钩困局:
未来经济发展和土地投入的脱钩趋势已经得到许多研究证实。城市发展的路径选择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权衡(图2),比较的对象是城区土地租差R1与乡村土地租差R2。在传统城市化模式下(循环A),由于农用地与城市用地存在巨大利益落差,R2对R1存在先天比较优势,导致城市外延式扩张。通过增量空间的资本化过程,城市初级资本积累持续进行,进而促进城区土地租差扩大。外延扩张导致的生态衰退将促进循环A的持续运行与自我强化。城市内生发展的循环B则是在生态资本化使R1对R2获得比较优势的情况下,通过建成环境价值挖掘实现存量资产融资进而完成空间再生产。随着内生发展循环的资本积累,建成区域过剩资本开始向乡村溢出,扩大乡村土地租差。在我国现实情况中,循环A仍占据优势地位并反向抑制了循环B的运行。城市边缘区由于资本密度低于中心区,城区土地租差(潜在利益)较低,更新动力严重匮乏。
▲ 图2 | 生态衰退与生态资本化情境下的空间生产模式对比
3.3 生态管制悖论:
4
对策:城市边缘区生态价值捕获的规划响应
我国转型发展对生态价值捕获产生客观需求,而空间规划是支撑生态资本循环和价值转化的关键途径。针对城市边缘区生态价值耗散的空间表征机制和认知局限,从资源梳理、价值创造和系统运维三方面构建规划响应框架(图3)。

4.1 资源梳理:
4.2 价值创造:
大部分生态资源具有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属性,因此需要重点关注其资本转化中的价值逸散问题。首先,在生态系统服务距离阈值约束下,需要通过空间形态优化促进城市建成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界面的延展和镶嵌。其次,不同城市功能与生态空间的组合会产生多元化资本增值效应,应充分利用其互补增益效应。再次,严格保护城市边缘区关键生态斑块,构建城市中心与边缘生态腹地衔接的空间网络,是生态价值实现的空间基础。
4.3 系统运维:
5
展望与思考
在环境约束趋紧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双重背景下,城市边缘区的生态价值捕获与空间“再生产”潜力巨大,战略意义深远。本文剖析了生态价值耗散的空间表征机制,进而反思了既有规划范式对生态价值的认知局限,最终构建了城市边缘区生态价值捕获的空间规划响应框架,可以为新时期的城市发展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照。
中心与边缘,城市与乡野本就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然而,在机械理性范式影响下,过去习惯于用解构逻辑、零和思维分析和解决城市问题,反而造成了城乡空间破碎与功能对立。回顾历史,人类文明发展一直伴随着对自然资源价值认知的更新迭代。当前,城市化热潮的冷却带来宝贵的转型窗口期,如何让生态价值回归城市,如何让生态资本带动发展,这些问题仍需要持续的关注与探索。
本文撰稿:梁晨
原文介绍
《边缘空间“再生产”——城市边缘区生态价值的耗散机制与捕获路径》一文刊载于《城市规划》2024年第3期,第55-64页。
【doi】10.11819/cpr20240307a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空间溢出视角下河北省城郊生态资源的价值实现机制研究”(HB23YJ046)。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让我拥有一个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文章导读】边缘空间“再生产”——城市边缘区生态价值的耗散机制与捕获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