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郑土有:凝聚“品牌”,充分发挥“集群效应”的作用

郑土有:凝聚“品牌”,充分发挥“集群效应”的作用

凝聚“品牌”,

充分发挥“集群效应”的作用

在“我们的节日——2018中国·井陉春节民俗展演暨传统村落与庙会文化在当代价值研讨会”上的发言

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  郑土有

 

经过两天多时间的考察,深切感受到了井陉浓浓的年味儿。我在上海过了一个静悄悄的年,在这里过了一个真正的年,补过了一个年味十足的年。井陉地区保留了如此多历史悠久、形式多样、传承有序的春节习俗令人感到吃惊,如开锁仪式源自古代的成年礼、撵虚耗习俗是古时索室驱傩的遗韵,不仅保留完好,而且仪式完整。在社会各界都在感叹年味儿变淡的今天,为什么井陉地区能保存如此多的传统习俗,民众(尤其是年轻人)为什么有如此高的热情参与到这些民俗活动中去,是需要认真研究、总结、探讨的课题。尽管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我想“集群效应”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集群效应”呈现为时、空两个维度:在春节期间的一个多月时间内,井陉境内除了常规的年俗外,有许多个性鲜明、特色明显的民俗活动,如北关村的火流星,大梁江村的开锁习俗,南康王村的撵虚耗、跑灯,核桃园村的打树花等等,这些活动时间(从腊月初八到二月初二)上有差异,空间上分布于不同的区域,形成了一个春节特色活动的网络,此起彼伏,相互参与,高潮迭起,不断有亮点出现。“集群效应”造成相互支持,相互攀比,相互激励,相互借鉴,从而吸引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民众参与其中,促进了井陉春节民俗的传承。“集群效应”的核心是信仰的力量,表达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期盼。例如撵虚耗习俗,参与者的目的就是希望扫除一切负能力的存在,希望来年风调雨顺、身体健康。“集群效应”的作用是激发民俗主体的自主参与意识和热情,我们欣喜地发现,井陉民众的参与度极高,尤其是有大量青少年的参与,让他们从小就参与相关的活动,了解这些民俗活动,从而也有效地传承这些民俗。井陉地区这么有特色的年俗,怎样转换为经济文化软实力,我想“品牌”宣传很重要。目前活动内容很丰富,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但感觉有些散乱,应该凝聚“品牌”,找出有影响力、有特色的习俗重点推广宣传,让人们一提到某个习俗就能想到井陉。让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最简单易行的是发展旅游业,成为旅游目的地,比如吸引人们到井陉来过年,这完全是能够做到的,像上海近些年大约有30%的人要到农村的农家乐过年。我想宣传到位的话,很多上海人都会愿意到井陉来过年。当然目前井陉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如卫生设备、住宿条件等),需要有所提高,以满足游客的休闲生活需要。郑土有:凝聚“品牌”,充分发挥“集群效应”的作用

郑土有,男,1962年4月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民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民间文学、文艺民俗、信仰民俗及吴语地区民间文化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代表著作有《中国城隍信仰》《吴语叙事山歌演唱传统研究》《中国农民画考察》等。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

郑土有:凝聚“品牌”,充分发挥“集群效应”的作用

欢迎各大媒体转载

郑土有:凝聚“品牌”,充分发挥“集群效应”的作用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