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海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本学术对话主持人 )
当前对城市更新行动的讨论主要有两类理解。第一种是开发商的理解,认为城市更新行动是老旧小区改造、“三旧”改造等城市“再开发”。第二种是学科层面的理解,认为城市更新行动是城市更新的“升级版”。1989年颁布的《城市规划法》中提出了“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这组概念。新区开发是向外的扩张,旧区改建是拆掉老房子,向内的扩张,本质上都是为了新建,更新成了非常次要的行为。目前业界大部分的讨论还在这个概念范畴内。这两种理解实际上都是将城市更新行动“窄化”为旧区改建、历史保护、“三旧改造”等狭义的更新概念。
这种“窄化”已经在影响城市更新行动的工作部署和机制建设了。如发改委《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城市更新行动仅仅在城市建设一章作为一个小节阐述,并与住房建设、绿色智慧城市建设等并列,让人未免有遗珠弃璧之叹。下沉到实施层面,部分城市将城市更新与老旧房屋改造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并列,说明仍是取其狭义概念。这实际上也是在具体工作部署中对城市更新行动的“矮化”。
可见,如果概念理解没有辨析清楚、没有形成共识,就不能很好地把握中央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战略意图,建立起相对统一和系统的工作组织机制。城市更新行动既不能“窄化”为狭义的“更新”,也不能“矮化”为单薄的“行动”。
对于国家宏观经济,城市更新行动应当上升为国家“城市更新战略”。自2008年“四万亿计划”以来,每一项国家战略往往都被解读为吸纳巨大投资的新平台和“蓄水池”,典型如高铁、高速公路、港口、地铁等大交通建设,相对简单、见效快但投资巨大。城市中的房地产业,不仅吸纳了巨量投资,还能促进地方的土地财政,并成为国民消费的主战场。现在,国家投资重点在于乡村振兴、新基建和城市群发展,但对于中国长期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讲,针对城市的持续有效投资才是促进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发展最高效的投入。城市是复杂的综合体,投资城市要求更准确的研究、更权衡的决策和更系统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际上就是策划每年的城市改善行动,大量而精准地导入国家与社会投资,让城市成为巨大的投资容纳地、高效的财富发生源,国家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主要空间。
对于城市建设,城市更新行动应是“模式升级”。城市的发展是长期的,快速扩张只是阶段性的,更新提升才是常态。面对已经到来并将长久持续的存量提升形态,城市更新行动不但要回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制重建问题,也要解决城市建设方式转变的方法探索问题,为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建立新的组织模式。各级决策者眼中早已觉察到新趋势,但脚下却仍踟蹰于旧路径,这时候必须加强国家层面的方向把控、机制引导和政策保障,才能激发城市全方位的“万象更新”。
对于地方政府,城市更新行动应是施政“手段”。城市更新行动是继“城市双修”对存量发展状态下城市建设机制探索之后的进一步锤炼。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新的解决问题路径、新的资源调配平台、新的项目统筹机制、新的市区联动模式、新的公众参与渠道……几乎新时期城市治理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籍城市更新行动这个平台进行持续渐进的探索。
对于城市规划,城市更新行动应是重大“方向”。城市更新行动要求从无限目标拉动式的城市规划1.0版,升级为有限目标渐进式的城市规划2.0版。城市规划不能仅在传统工作平台上加入操作要素和内容,而更需要探索一套从决策支持到决策实施的工作机制。更确切地说,未来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要从规划增量转到升值存量,从设计城市建设转到为城市运营提供咨询。
总之,列入国家战略部署的城市更新行动不可能是狭义的土地再开发和拆旧建新的代称,而是面向整个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城市功能的持续完善与优化调整活动。其要义是城市开发建设方式的转变,要让城市的规划建设从过去的远景目标拉动走上渐进改善提升的道路。即城市建设的2.0版本。
阳建强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
城市更新涉及城市社会、经济和物质空间环境等诸多方面,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政策性和战略性很强的复杂社会系统工程。城市更新既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也是与人民群众福祉和生活质量提高紧密关联的民生工程。城市更新涉及到多个方面,不仅跟城市的物质性空间和功能提升有关,同时也跟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紧密相联。在这样一个多维度和多系统交织的大背景下,不能仅仅将城市更新看作是一种建设行为活动,而是需要将城市更新置于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等整体关联中加以综合协调,要树立科学和正确的城市更新价值观,建立整体思维、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新与旧的关系,地上与地下的关系,单方效益与综合效益的关系,以及近期与远景的关系,面向促进城市文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更长远和更综合的新格局。
就目前开展的工作来看,一些地方在推进城市更新的时候,对城市更新的理解不深刻,或者存在一定的误解,采取的方式往往比较简单和粗暴,如“大拆大建”方式,必然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和矛盾。城市更新不同于以往的单一物质空间建设与环境整治,它既是一项专业性强的技术工作,更是一项政策性强的社会工作。城市更新工作面广量大,矛盾众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充分体现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与战略,如何周全考虑更新主体及相关利益者的意愿,如何科学合理编制城市更新规划,以及如何建立城市更新的长效机制十分关键。除了开展见效快的点上和面上示范城市更新工程外,更需要立足长远和整体,加强城市更新制度的顶层设计,加强城市的宏观系统调控,进一步健全城市更新的市场运营机制和公共利益保障机制,加强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与延续,加强政府部门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发挥社会和群众的集体智慧,致力于走向和谐、渐进与持续的城市更新。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Open Access】如何理解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