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建筑文化 第15页

园林乡愁实践团——听胡同大爷讲四合院

阅读(76)赞(0)

龟姐说:园林乡愁团是一群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孩子们,他们利用暑假时间寻访自己的家乡,在行走中挖掘城市背后正被淡忘的文化。接下来几天,旧城吃喝玩乐地图会转载一系列来自他们的文章。让我们跟着他们的脚步穿越故乡,体验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寻找...

从“奇奇怪怪的建筑”说开去

阅读(101)赞(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的文艺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引起设计行业内广泛讨论。谈到“奇奇怪怪的建筑”,“象形设计”无疑可以作为其典型代表。本篇小文就想从奇奇怪怪的“象形设计”说开去,来试着讨论下如何看待这一有存在争议的现象...

【传承】客家围屋,留住坪山的脉脉乡愁

阅读(67)赞(0)

作者:郑希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钟文辉(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坪山是土气的,遍布的围屋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有着年轻深圳不可多得的老态。或许,坪山的乡愁,就在于背靠参天古木的那一“围”、那绿阴环抱之中的一抹“白”、门前荡漾碧...

【梦想改造家】一辈子的家——胡同人家与百年老屋的深情故事

阅读(73)赞(0)

龟姐说:还记得不久前那篇“明朝老屋温暖大变身”吗(回复“明朝老屋”查看)?今天推荐给大家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栏目中的另一集——位于北京东四六条23号大杂院的改造设计。如果说炭儿胡同的“明朝老屋”改造让我们看到的是老北京大家庭的温暖和小空间的无...

深读|郑时龄:我们城市的建筑与文化向何处去?

阅读(73)赞(0)

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时龄 对城市里的每一栋建筑,大家都可能喜欢或不喜欢。特别是位于重要地区的建筑,一旦建造出来,会引来各种评论。能否接受某一栋建筑,这与人们的文化观念密切相关。 韩国建筑师承孝相写有一本书《改变世界的建筑》。建筑能改变世界吗?...

明朝老屋的温暖大变身!——梦想改造家走进北京胡同人家

阅读(73)赞(0)

龟姐说: 之前一直关注日本的《全能住宅改造王》和上海东方卫视的《梦想改造家》节目,讲各种小建筑改造的神奇设计,觉得特别适合于北京旧城历史街区中的老房子。万万没想到,这一期的《梦想改造家》居然就走进了北京大栅栏的炭儿胡同!改造不但实现了居住舒...

啊,北京胡同的大门闪闭问闲间闵闷闹闺闽阔阃阉阐阗们

阅读(67)赞(0)

现代居民对“门面”没那么讲究。人们走进小区的门,就进入了私人生活空间。每到过年时,自家门上也贴个春联,但一年到头,除了自家亲友,没几个人能见到这扇门。 而胡同里的门,是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连接。门是给邻居们看的,在这个语境下,“装门面”...

【规划百题】文物建筑与优秀历史建筑有何异同

阅读(96)赞(0)

上海市民常常会发现身边的一些建筑外墙上挂有“文物建筑”或“优秀历史建筑”的铭牌,对于两者的区别却不甚了解。这些建筑都是上海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均为历史文化遗产,只是保护级别不同。简单而言,文物建筑侧重于体现历史的价值,优秀历史建筑侧重于体现...

城市建筑与城市文化

阅读(68)赞(0)

这是一则郑时龄老师的演讲,阐述了他对建筑与城市文化的看法,原文如下: 建筑跟每个人是密切相关的。可以不听音乐,也可以不看电影,但是建筑是在你生活中必须接触的,等到生命完结了还会在建筑里面,所以我觉得建筑跟我们每个人是息息相关的。 北京中央电...

中国大楼名称,文化的偏好

阅读(72)赞(0)

一大拨怪异蹩脚的商业楼名正在向我们砸来。 国人自嘲:我在“SM广场”上班,那里毗邻“柏林小镇”,中午在“独立时代”吃了一顿饭,晚上打算去“曼哈顿海岸”看场电影,再回到住所“中·南海”。 当然,城市里并不缺乏三观正常的楼宇名字。诚信大厦、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