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明朝老屋的温暖大变身!——梦想改造家走进北京胡同人家


龟姐说:

之前一直关注日本的《全能住宅改造王》和上海东方卫视的《梦想改造家》节目,讲各种小建筑改造的神奇设计,觉得特别适合于北京旧城历史街区中的老房子。万万没想到,这一期的《梦想改造家》居然就走进了北京大栅栏的炭儿胡同!改造不但实现了居住舒适度的大幅提升,还保留并加固了老房子的原有结构,为老人居住而进行了各种无障碍设计,看的龟姐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特别想推荐给大家!

由于节目时间长,怕大家没时间看,于是龟姐专门制作了良心截图版,希望大家和我一起感受设计的神奇和生活的感动!






家住北京大栅栏的李淑英奶奶是个地道的老北京,虽然今年已经快90岁,但她一直努力保持着优雅从容地生活态度。但要做到这一点如今变得越来越力难——在没有厕所、浴室的平房里,上厕所、洗头这样简单地事都变成了巨大的困难

李奶奶家的老房子位于正阳门外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的炭儿胡同,是一个小四合院的临街倒座房。由于房子年久失修、设施陈旧,奶奶的五个孝顺儿子决定各出6万块钱,集资30万重修老房子,作为给妈妈的90岁生日礼物。

为帮助这个北京人家,设计师梁建国来到了李奶奶家,发现他们面临的问题远比想象的更困难。



困难1:萧条的店铺。房屋临街部分现在是一家小卖部,李奶奶丈夫生前经营几十年,现在由二儿子经营。虽然生意并不好,但这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一家人都舍不得放弃。

困难2:缺乏无障碍设施。李奶奶腿脚不好,四合院里的处处门槛成了她出行最大的阻碍。

困难3:老母亲房间采光不好。为了方便母亲出门,儿子专门购置了一辆电动三轮,并搭建了小车棚存放,但却遮挡了母亲卧室的采光。

困难:4:老母亲房间设施落后。虽然李奶奶的五个儿子都特别孝顺,轮流值班照料她,但房间里拥挤不堪,居住很不舒适。

困难520人无法同桌吃饭。李奶奶一家每到逢年过节团聚时由于空间太小,不得不分成好几桌吃饭,甚至还得去邻居家借凳子,让节日甚是尴尬。

困难6:孙子住厨房。李奶奶的孙子为了工作方便也在老房中居住,但由于空间太小,只好睡在厨房灶台对面,不但要闻油烟味,而且早上一有人做饭就吵得没法睡觉。

困难7:没有厕所。像北京胡同里的大多数老房子一样,一家人上厕所都得用痰盂或去胡同里的公厕解决,晚上很不方便。


这就是李奶奶家困境重重的现状:45平方米的老房子里现在安排着奶奶的卧室、客厅、小卖店、厨房和孙子的卧室,已经拥挤不堪。设计师是否真的有本事妙手回春,将有限的空间更好地利用起来,让这善良乐观的北京一家人重新找回生活的尊严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改造从屋顶开始。设计师本着延续文化记忆的原则,尽可能保留使用了1/3的原有老瓦,并采用传统工艺重铺屋面,铺垫了厚厚的三合土,不但结实也更加保温——在同一时间测量老屋内、室外和普通建筑内的温度,老屋中要凉快5-9,充分体现出传统建筑冬暖夏凉的优势。

屋顶修好后,工人拆除了室内原有的吊顶,美丽的木构屋面立刻展现在大家眼前。由于房屋是坡屋顶,所以最高处能有4.4米,给设置夹层扩大使用空间带来了可能。

工程进展到一半,奶奶的二儿子听说当初搭出来的三轮车棚被拆掉了,颇有些舍不得。设计师梁建国说:“我们不主张违建,不是说大家越往街道占越好,退让一点,实际上能比原来更舒服。

真正的难题来了——卫生间的污水排放问题如果不把室内卫生间的问题解决,房子盖得再好也不能使李奶奶一家人的生活得到本质改善。现在院内的排水都通过一处雨水篦子,毕竟承受不了卫生间的污水排放。在考虑种种可能性后,设计师毅然决定“还是要按规矩来”,从房间接一条污水管道一直通到110米之遥的胡同公共厕所。

为了“把事情做规矩”,施工队长先去居委会备案,然后在24小时内迅速开挖路面埋设管道,终于接通了一条从老屋到公厕的污水管,解决了卫生间的排污问题。

龟姐注:赞设计师、施工队的敬业精神与魄力,但需要提醒大家,胡同的地下已经铺有各种给水、排水等管线,自己开挖其实是十分危险的。而且如果每家每户都铺一条自家的污水管,胡同几米宽的路面可就塞不下了,所以请勿轻易效仿!但更要说的是,市政管线的铺设本是政府的职责,希望政府也能拿出魄力有所作为。

施工的细节处处体现匠心——老房子拆下来的旧木板被回收利用作为门框;门窗都做成了双层玻璃有效降低了噪音

甚至连局部锈蚀的柱子都被修补、打磨、加固。这座沧桑的老房子并没有被当做“危房”草率拆除翻建,而是作为“在这个土地生长起来的东西”,被尊重地修缮,就像在为一位老人调理身体。

对比一下改造前后室内平面的变化。


终于到了回家的日子,爱漂亮的李奶奶特意穿上新衣服,回到阔别3个月的炭儿胡同老宅。

看看客厅的变化,简直让人认不出来!原来狭窄拥挤的门厅和小卖部变得宽敞明亮,货架在墙的一侧被保留,上面不但摆着货品,还有几兄弟平时自己制作的手工风筝。


卧室是奶奶最关心的,推开一扇酷似大衣柜的玻璃门,一个小巧的卫生间被巧妙地安置在卧室一角。考虑到老人蹲下不方便,设计师还特意把马桶垫高了10公分。

奶奶看到卫生间快高兴哭了,连声说要请设计师吃饭,“哪请?在家里吃!

另一个角度看卧室的样子。墙角的大衣柜还是家里的老物件,家人的书法作品也被挂在墙上,家里的老照片摆在一旁——一切既新鲜又亲切

厨房也大变样了!对面原来放孙子小床的空间被改造成实用的浴室,漂亮的简直像样板间!

那大孙子睡哪儿啊?嘿嘿,原来在楼上夹层!一米八的大个儿终于能伸开腿了,还专门在墙上留了采光的小窗,老爸乐得让儿子赶紧找个对象!

回到奶奶的卧室,梁设计师终于出现,又带给大家另一个惊喜——原来卧室的“柜子”里暗藏玄机——拉开折叠梯,衣柜就变成了楼梯,楼上夹层里不但放满了家里人的书画作品,必要时还能睡下两个人呢!

屋里看了个真着,设计师把大家带到屋外,像打开礼物一样掀开了外立面上盖着的幕布,全家人一片欢呼——老屋的立面清新雅致,门前为了方便老人出入专门设置了无障碍坡道,拆下来的墙砖被砌成了花池,而原先“惠邻商店”的招牌则是被拓了下来,做成了精致的小店招

回到室内,家里人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担心这桌子虽大但椅子不够,还是没法20口人同桌吃饭。梁设计师再次祭出了“见证奇迹的时刻”——原来墙边的货架可以一秒钟变板凳!连桌子都可以打开变得更大

谈到小卖部的经营,梁设计师也有一套想法:以前小卖部卖的东西和对门超市很像,所以生意并不好,但家里人多才多艺,今后可以把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字画作为商品,更契合这里的文化氛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业态升级”


房子修好了,李奶奶一家人又一次团聚在炭儿胡同老宅,在新房中围坐一桌,包饺子、吃饺子,热闹非凡。居民脸上的笑容与光彩是设计师一切辛勤努力最好的回报,让我们向设计师致敬!也祝福这母慈子孝的北京一家人!


这就是大栅栏炭儿胡同老宅的改造全过程,点击最下方的“阅读原文”可以连接到节目视频真心希望这样的改造能给更多人带来启发,如果您也和我一样感动,请把它转发给更多人吧!






旧城吃喝玩乐地图图文均来自作者本人工作和生活中的长期积累(如使用他人照片均已注明),作者本人享有全部知识产权。未经本微信公众平台正式许可与授权,任何个人与组织只可原文转发,同时须注明“图文引自旧城吃喝玩乐地图(公众账号:Plan_n_play)”。文中观点仅供参考,期待与您交流看法!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