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8
分类:建筑文化
阅读(188) 评论(0)
(刘世昕先生绘制的史家胡同23号示意图,原傅作义宅)
民国时期史家胡同23号是傅作义于1946年置办下来的官产。1948年史家胡同调查表中,史家胡同23号院除了傅作义还有傅作义的夫人及1个儿子5个女儿。
提起傅作义,北京人民并不陌生,正是他顺应时代潮流,北平和平解放,才使得北平免受战火。
(1949年2月22日-24日,傅作义来到了西柏波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同行的还有章士钊等)
解放后傅作义成为了新中国的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宅成为了水利部宿舍。
这里如今成为了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最美的院子。史家胡同23号院。
9月24日——10月7日,这里讲举办“城市界面”展。届时将有五个主题的展览及活动推出。
[主题二:城市公共空间的在地再生设计研究—以北京旧城为例]
[主题四:胡同WE空间—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研究]
[主题五:规划师带你逛北京胡同]
[主题三:我们的城市]是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搭建的城市规划启蒙教育平台,希望将城市和规划的知识用有趣的方式传播出来,培养中小学生观察、理解和分析城市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城市治理的责任感。需提前报名。
[主题五:规划师带你逛北京胡同]也需要提前报名,每场限20人。
再回来说说史家胡同23号院。刚才图片里大家也看到了,这个院落很古朴漂亮,但也有两个疑点。
疑点二:这个院子规模并不大,如何能成为水利部宿舍?
经过多方查询,终于找到答案。那个是民国时期的门牌号,现在的史家胡同23号院并不是傅作义的居所,傅作义并没有在这个院子居住过,而在这里居住过的人居然是卫立煌!
卫立煌(1897——1960),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日本人称其为“支那虎将”,美国人称其为“常胜将军”。
1917年加入孙中山卫队,并参与北伐战争、中原大战。1930年卫立煌率军攻克鄂豫皖苏区的军政中心金家寨,金家寨更名为“立煌县”,这是孙中山的中山县以外的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人。
1938年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中央红军改编八路军,卫立煌任八路军所在战区司令长官,他一次就拨给八路军子弹100万发、手榴弹25万颗,并且到访延安与毛泽东主席亲切会谈。
1943年成为远征军总司令入缅甸作战,并且收复滇西,打通滇缅公路。
1948年初,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行辕代主任兼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在辽沈战场上与解放军对决并败北。败北后的卫立煌一度被蒋介石软禁,直到李宗仁出任民国代总统才被释放,后蛰居香港 。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卫立煌发来贺电。1955年4月,经过多地辗转卫立煌终于返回大陆。至此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国民党指挥官卫立煌、傅作义、杜聿明尽归新中国,由此也可看出历史选择的必然性。
1960年1月17日卫立煌逝世,终年63岁。公祭卫立煌大会在中山公园举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董必武、陈云、邓小平等送来花圈,卫立煌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卫立煌可以说一生都在南征北战,很少固定居所,也更少居住在北京。经过资料核实,卫立煌有三次居住北京的时期。
这是卫立煌在北京居住时间最长的时期,1955年到1960年去世。这段时期卫立煌在毛主席及周总理的关怀下安排住在了北京东单麻线胡同的新居,并非史家胡同。
这段时期很短,而且与其说是居住,不如说是软禁。辽沈战役失利后国民党近50万精锐折戟沙场,失魂落魄的卫立煌乘坐飞机到了北平,住在汪芝麻胡同孙连仲的公馆内等候发落。
笔者特别注意到了卫立煌的一个细节。1927年卫立煌升任第9军副军长兼第14师师长,不久又任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12月卫立煌与朱韵珩在上海举行了婚礼,1928年卫立煌前往北平陆军大学将官特别班第一期进修学习,1930年初在蚌埠任第45师师长。
(北平陆军大学位于西直门内崇元观原址上,现无存,位置约在今新街口地铁站西北角)
这段时期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史家胡同23号院的规制、规模,基本上与当时卫立煌北平学习期间身份相符,因此推测为1928年-1930年初卫立煌在北平学习期间的居所。
这段时期是卫立煌新婚时期,也是他一生中少有的安逸生活时期,那时候的北平是一个古朴、纯洁、美丽的城市,相信在史家胡同23号院短暂的安逸生活一定能给一生戎马的卫立煌留下深刻记忆。
史家胡同23号院,北京国际设计周最美的院子。金秋北京十一期间特色展览及特色活动,期待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