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山脚平地寺庙:峨神庙|峨山古寺(一)


山脚平地寺庙:峨神庙|峨山古寺(一)


▲《峨山图说》书影,谭钟岳绘图,

廖星堂按图编文,顾复初题签







作为普贤道场的峨眉山自古以来就是佛山胜境。巉岩危峦,洞府凹谷,坪岗丘坡无一不有寺,无庙不供普贤。这种盛名也传到了光绪帝耳中。光绪十一年,他忽然提出要到峨眉山祭祀。当时的地方官员立刻组织地方文士编撰《峨山图说》以作峨眉山的导游图。这本书最终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完成,然而苦闷的光绪帝终其后半生始终没有闲心往峨眉一游。大约40多年后,美国人费尔朴(Dryden Linsley Phelps,1892-?,时任华西协合大学文学院教授)在一次峨眉山游历中惊喜的发现了这本书,并将它翻译成了英文版。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燕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发行中英文对照版的《新版峨山图志》。这成为了世界解峨眉山的第一本导游书

但它不只是一本旅行可携带的导游手册,它也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全书绘制的60多座各具特色的寺庙,为今人研究峨眉山乃至中国汉传佛寺建筑群留下了详尽的基础资料。许多名刹古寺都在近现代的反复涂抹中失去了它们的本来面目,有些甚至都已经永久的消在历史失尘埃中。这本书的寺庙却定格在19世纪末的晚清社会。在那个传统文明,寺院文化和建筑营造尚未被近现代文明影响的最后岁月中,它们完整清晰的群落形象甚至比照片更为明确而珍贵。这本书所有的图都由湖南人谭钟岳绘制,在笔者看来这些图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书中的文字。

但是时至今日,关于峨眉山寺院建筑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这与它的佛教地位不成正比,是令人遗憾的。笔者在阅读《峨山图说》的过程中,常常为书中融合于自然的建筑所感,因此努力着来写下关于这本书的读图笔记,皆在抛砖引玉尔。




 峨眉山总图 

山脚平地寺庙:峨神庙|峨山古寺(一)


· 

  山脚平地寺庙  
峨神庙

·


山脚平地寺庙:峨神庙|峨山古寺(一)


在佛教传入以前,峨眉山是一座道教圣山。
经历过脱道入佛的转变之后,
峨眉山的道教遗迹已经屈指可数。
峨神庙即是其中之一。
它是峨眉山的山神庙
供奉的是道教散仙楚狂接舆


山脚平地寺庙:峨神庙|峨山古寺(一)

▲楚狂接舆歌图


楚狂接舆,性号老庄,清净无为
隐于峨眉山中,
是峨眉山道教的最初萌发者。
山神原无庙祀,光绪十一年,
因四川总督丁文诚公奏请后,立庙祀之。




总图


山脚平地寺庙:峨神庙|峨山古寺(一)


峨神庙选址在峨眉县南城外学堂山。
前瞻古塔,后倚崇山,嘉树丛篁,映带左右



局部

山脚平地寺庙:峨神庙|峨山古寺(一)


回龙寺前往川主宫的山径,

岔开一小道,便可通往峨神庙。





山脚平地寺庙:峨神庙|峨山古寺(一)

庙仅有两个院落
穿过山门和仪门之后,方为大殿。
东南角有体量较小的一组院落,
另有次入口可达
这很可能是庙宇的厨房等服务性功能。



山脚平地寺庙:峨神庙|峨山古寺(一)


山脚平地寺庙:峨神庙|峨山古寺(一)

庙前平地,西临悬崖,

崖下文风古白塔历历在目。

整座庙紧贴西侧悬崖,

似乎有借山崖营造巍峨之势的意图。




山脚平地寺庙:峨神庙|峨山古寺(一)

仪门和大殿之间在靠崖一侧有廊相接
廊子的尽端很可能是一处休憩亭,
可向崖外眺望



山脚平地寺庙:峨神庙|峨山古寺(一)

廊与仪门交接处也有一处休憩空间
窗户洞开,
里面坐一小人,
似乎正在细心观看窗外细竹。

 
-End-






·下回预告·

《山脚平地寺庙之川主宫

山脚平地寺庙:峨神庙|峨山古寺(一)



山脚平地寺庙:峨神庙|峨山古寺(一)

编辑:孙欣悦
九樟学社编辑部


| 版权声明 |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
| 联系邮箱 |
jiuzhangsociety@gmail.com
山脚平地寺庙:峨神庙|峨山古寺(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九樟学社):山脚平地寺庙:峨神庙|峨山古寺(一)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