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中堂·中庸与阴阳

【第1131期】

“天方地圆”源于伏羲与女娲,伏羲左手执矩,女娲右手持规,规矩可画方圆。方为天属阳,圆为地属阴。城是规划设计出来的属阳,乡村是天地自然酝酿的属阴。

——孙君


中堂·中庸与阴阳


乡村文化属阴,城市文化属阳。了解阴,了解乡村,便知农业之常识,也是理解乡村振兴之道。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很多设计师、大学教授、专家等处在”东张西望”迷路之中,乡村做的不伦不类,不中不西,不城不村。


核心是不懂大地为何称为母亲,不知巫山云雨,不懂阴历,不认月日与祖国母亲,这些是中国文明之源点~


阴,众妙之门,玄之又玄。


中堂·中庸与阴阳


1

乡村性格


民俗、传统、阴阳、风水,5000年从未间断。今天,城市与乡村断了香火,掘了祖坟,灭了家谱,丢了乡村,阴阳颠倒,农村如何治理?


中国太需要,尤其是乡村,对门、阴阳,住宅、景观、庭院了解太少,对天与地,日与月,生与死,民俗与传统的无知,才造成今天的从城到乡的建筑、文化与传统,步入一切标准化与工业化乱象。结果是不自信,迷茫,崇拜金钱,没了信仰,乱了辈分,丢了传统。老子曰“大道至简”,孔子称”吾从周”,王明阳“知行合一”,百姓有阴阳轮回。这些是什么?是生活,是生产,是产业,是真正的乡村振兴。


再说标准不是不要文化传承,没有了文化的传承,标准化根本不成立,现代也自然茫然。不能融于自然与生活,标准也不成立。人不是机器生产的,很难标准化,尤其是乡村的阴阳二界。


2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比如说皇帝居住的地方称为“宫”,王侯居住的地方称为“府”,官员居住的地方称为“宅”,平常百姓居住的地方称为“家”。


中堂·中庸与阴阳


古代何时开始于墓上设立封土,冢、墓与坟何时有区别,至今尚有争议。不过,墓穴称谓的变化上,大体可以参照王念孙之说:“盖自秦以前,皆谓葬而无坟者为墓,汉则坟墓通称。”先秦时将一切没有封土、土堆的墓葬称之为墓,到汉代时,随着封土、土堆的流行,使得坟与墓通称了。


这是以平民百姓的角度,以乡村社会为起点谈门与阴阳。


3

门主生死两扇门


门分为生与死两种,也就是阳宅与阴宅之门。两者之间区别恰恰相反。


阴宅是院门大,堂门小。阳宅是院门小,堂门大。


今天乡村绝大多数建的是阴阳颠倒,基本是阴宅之居,都是院门超大,堂门小,并与厢房、橱房门一样(图一)。看看40年前的乡村与县镇的古建就知道了。


中堂·中庸与阴阳

图一


门在中国人眼中太讲究了,天门、山门、石门、中华门、门向、门风、门面、门户、门将……


今天,门如果错了,乡村还能好到哪里。破败、没落、贫困、卖地卖房、“三农”问题、空心村、小学亡、年轻人离去等,属于乡村的灾难。我不敢说是规矩所至,是阴阳颠倒所至,可是我们不能不有所联想。


4

阳宅与阴宅区别


(一)阴宅的特点

1、地面以下;

2、不能见光,不见日月;

3、不能通风,要封闭;

4、无实用性,属一次性产品;

5、安静,入土为安。


(二)阳宅的特点

1、地面以上;

2、采光(自然光),见日月为上;

3、南北通透,有门窗;

4、实用性与多次消费产品;

5、热闹,有烟火。


5

坟、墓、冢、陵


1、坟。是平民之穴,指一个隆起的土堆,高度三尺,三代以上就是平地。唯有祖坟(一世祖)坟为圣物,不可挖,不可动,民间家谱都有记载。


2、墓。是贵族与名人之穴,以石材为主,比坟高一些,高度6尺。周以前一般不封土,不种树,防止被偷被挖。“墓”字的本意就是由“莫”与“土”组成,不见土,不种树。社会名流和民族英雄的墓除外。


3、冢。是诸侯、王爷、千岁、世袭爵位之人的穴,比墓又大,有四方神守护,有碑亭与石坊。冢高度9尺,有守墓人。冢与家的区别,冢字形似“家”,“家”字从宀从豕。宀俗称宝盖头,代表房屋,宝盖头上面的一点就是屋顶上的烟囱与屋脊(连接紫薇宫又称北极)。冢常常是衣冠冢,这专门指的是那些在沙场征战的将军,客死异乡之人,更多是纪念意义。葬穴有一定特殊规格与要求,很多成为人们旅游景点。


中堂·中庸与阴阳

图片选自网络


4、陵。帝王,因山为陵,陵是帝王专用词,占地极大,工程浩大,受到历朝历代保护,规格列朝列代标准也不一样,如中山陵、明十三陵、秦始皇陵等。属国家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6

阴与阳之说


在中国,只要是人就会有阴阳概念。乡村、城乡、家庭、中堂、生活、生产,这一切源于日与月,融入阴阳。《老子》四十章(论道)中说,道作为天地之始的“无”,产生了作为万物之母的“有”。十六章中“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便成为东方哲学中的哲学观。把这些哲学的话题运用到生活与平民社会之后,就形成了中国人常说的“阴阳中庸之学”。


中堂·中庸与阴阳


堂为阴,室为阳;

母为阴,父为阳;

地下阴,地上阳;

农为阴,城为阳。


今天乡村墓与坟到处都是,阳是一个世界,阴也是一个世界,死了的人也要住一起,尤其是亲朋好友,有事也会照应,没事喝个酒开个会。不能东埋一个,西埋一个。关键是非正常死亡者,犯法者不能与好人埋一起。不能大不敬,不然会阴不静阳不安。


于是乎,中国文化中的“一为农,二为城,三生中国”的农耕文明,也是国家之性格。 


7

德不配位,必有余殃


农民建房,有房必有堂,有堂必有中,有中必有阴阳。


二间、四间、六间,双数无中,无中就无堂,无堂的房子为猪牛之居。


也就是说阴与阳本是一个物体,所以分阴阳,就是因为平衡。这个平衡称为中,中为中庸,中庸指的是黑白分明,日月同辉,城乡一体,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生态平衡,德法兼备。


但今天很多地方,有些暴发户大肆挖祖坟,拆宗祠,属伤天害理之举,会遭报应。很多把祖宗坟冢修成天坛的模样,规模宏大华丽,这在古代就是大逆不道的僭越行为,在今也未必是好事。“德不配位,必有余殃”,阴阳颠倒,招灾惹祸之举。


通过此文告诉大家,为何我们一直称“阴阳”,“ 阴”总是在“阳”之前?乡村破败了,庙与祠依然存在,是因为农民不敢,不敢与神与祖先较劲,农民常说“积阴德”,就是这些事。农民很关注风水,村干部更在意,就是因为阴阳从来没有离开我们,只要是中国人,心中都有阴阳,心中都有一股浓烈的乡愁。


中堂·中庸与阴阳


乡村生活的过程就是生态保护的过程,乡村生产的过程就是文化保护的过程,这就是阴阳平衡的过程,故称农耕文明,也是中国本色。


阴阳有中,中庸,中国,内圣外儒,众妙之门。这是未来中国现代文明之灯塔。       



中堂·中庸与阴阳

北京绿十字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绿十字):中堂·中庸与阴阳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