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由于新疆地区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惯,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
它们或精致,或恬静,或威严,每一种建筑风格,都记载着当地的民风与历史。让我们一起走进祖国大西北的传统民居建筑,领略她的纯美,守望她的未来。
4回族民居
回族自形成之日起,即多杂居于全国各地各民族之中,入乡随俗,其民居多与当地民族,特别是汉族大同小异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平面布局和建筑装修类似汉族,大致可分四种:
(1)“一”字型布局:“一”字型布局可有三种表现,即正屋一明两暗或两侧建耳房,并带前廊呈规整的“一”字型坐北朝南建造。
(2)曲尺型布局:当“一”字型建筑房间较多,而用地宽度有限时,便采取曲尺型布局。
(3)三合院布局:住宅规模扩大时,建筑沿基地周边布局空出沿街出口的一面形成三合院布局。
(4)四合院布局:在较大的院落基地上,以内天井为中心,围绕天井四面建房,门窗均朝向天井,或增设内廊,创造一个独立而封闭的宁静生活环境。
5柯尔克孜族民居
柯尔克孜逐水草而居,四季搬迁,转移牧场,所以柯尔克孜族的民居建筑也是围绕着游牧和半游牧的生活而建造的,按季节和农牧业生产需要,这些住房可分为毡房和固定式平房。从事牧业者大都居住毡房,从事农业者居住原木屋和草泥房。
(1)毡房:毡房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与哈萨克族相同,他们称其为“勃孜吾”,将棚栏架叫“开列盖”(又译作“克热格”),撑杆叫“鸟窝克”,顶圈叫“昌格尔阿克”。
(2)固定式平房:柯尔克孜族的固定式住宅因起步较晚,故其平面布局较为简单,少独特的格局,只是在立面上借鉴了维吾尔族的柱头装饰、廊券处理等稍具个性的形象。
6塔吉克族民居
塔吉克族人主要从事畜牧业,以放牧绵羊、山羊、黄羊、托牛、马、驴、马各驼为大宗。少数兼营农业,利用山间谷地种植耐寒耐旱的农作物,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
他们的居屋一般均为正方或长方形的平顶屋土木结构,房间比较宽大,食宿、烹煮起居、唱娱的地方集于一室,是典型的一室户人家。
外墙均不开窗,只有向阳处一门出入。在屋顶中央开一天窗,一般均在灶台上方或附近,可开启,作采光和排烟之用。进门后往往砌有一道比视线高的短墙,以避免视线直通使室内一览无余。
7俄罗斯族民居
俄罗斯族源自斯拉夫民族,他们聚居的村镇或城区,一般都建有教堂,在伊犁、塔城、乌鲁木齐还有过去建造的教堂存在。
他们的居住建筑一般都为四方形砖木结构的平房,房门朝南,房顶盖有绿色油漆铁皮坡顶屋面。房屋高大,室内净空亦高,内过道通向大门,门口一般有风斗或门庭和围廊。
其平面布置有两类:
一类是过道两旁分别布置客厅、卧室、客房、储藏、厨房等一应房间;
一类是过道成为过厅,两侧有居室,而过道的端头放大为客厅,客厅内又有套间作卧室或书房之用,主屋后面再建厨房、库房和菜窖等。此类住宅的平面布局也称“组团式”布局。
8塔塔尔族民居
塔塔尔是我国古代民族“鞑靼”的音译,其名称始见于唐代中期。19世纪20年代以后,一部分经伏尔加河下游、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迁入我国新疆。以后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前后,随着新疆对俄国贸易的开展,处于俄国经济中心莫斯科和新疆之间的喀山地区的塔塔尔商人,随俄商一起进入新疆经商,贩运商品,开店铺并定居下来。
塔塔尔族的牧民在牧区住毡房,一般农民住平顶土木或砖木的平房,经济宽裕者建砖木结构的组团式平面布置的坡顶房,内铺木地板,外形类似俄罗斯族民居式样。
但因该民族人数较少,大部分又与其他民族杂居,建房时常吸收附近住宅的式样,随历史的推移,现在属本民族的传统民居留剩极少,不少居民住进了普通的住宅楼房。
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不同民族的民居建筑以其独有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书写着各自的故事。走进它们,去倾听其文化的声音,领略它特有的魅力。
—————
参考书目:中国民居建筑丛书——新疆民居
邱丽梅:新疆土地城乡规划设计院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