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盟小编
老陈是自称一个随时沉浸在脑洞里无法自拔、写文章也不怎么靠谱的建筑师。本期是他关于家乡梧州骑楼的感悟和思考,看起来似乎颇为靠谱。文章首发在他自己的公众号“老陈与城市”上。
家乡 | 一副枯肠说骑楼
文 | 老陈
我来自梧州,梧州有骑楼。
咱还是先瞅瞅梧州在哪儿吧?
广西梧州:我的家乡
每一次回梧州,驶过鸳鸯江,走上有骑楼的街道时,我才觉得,到家了。大学时与同学介绍家乡,拿出梧州骑楼的照片,都会收到不少的羡慕和赞许。啥也别说了,上图吧。
梧州骑楼1
梧州骑楼2
梧州骑楼3
梧州骑楼4
梧州骑楼5
梧州骑楼6
梧州骑楼7
梧州骑楼8
梧州骑楼9
梧州骑楼10
梧州骑楼11
梧州骑楼12
梧州骑楼13
梧州骑楼14
图左下方是妈妈和外婆
外婆要找“新西旅店”的位置
她说,那是她和外公结婚时住的酒店
梧州骑楼15
新西旅店旧址
如今已是空壳子
梧州骑楼16
梧州骑楼17
梧州骑楼18
梧州骑楼19
梧州骑楼20
梧州骑楼21
龙须糖
就是这个小车车的最好吃
梧州骑楼22
大南路上的象棋比赛,选手在舞台右边比赛
主持人说出选手的走位,两名“叉手”实时移动大棋子
梧州骑楼23
铜像新用处
梧州骑楼24
沙街的批发店
梧州骑楼25
梧州骑楼26
红房子旁,就是开了几十年的扣肉粉
梧州骑楼27
悠扬地卖酒
梧州骑楼28
“东成“卖什么?
梧州骑楼29
四五十年的理发店
梧州骑楼30
梧州骑楼31
老师傅们非常欢迎我进去拍照
梧州骑楼32
杂货店,店主在眯觉
此处应该有一个但是。
但是,这些好看的外立面都是21世纪的成果。
2002年梧州市政府成立了“中国骑楼城”工程建设小组对其进行改造,于2004 年改造完毕。
但以前的骑楼长什么样,我还真是忘了。我只知道,城市的某些较为偏僻的地方,还有那种贴长条瓷砖的骑楼,据说这是九十年代市长的决策,叫“披新衣”。Well,反正现在又是旧衣了。
梧州骑楼323
图片来自:百度街景
老陈以前写过一篇桂北路骑楼的文章(《骑楼 | 今天看了很多梁朝伟电影》),那里的房子,青砖红砖,绝对没有经过改造。
梧州骑楼324
桂北路旧骑楼
旧骑楼没人住的,大多是危房。有人住的呢?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慰问孤寡老人,我慰问的老婆婆,正好住在桂北路,在一座骑楼上,一个几平米见方的房间里,木楼板嘎吱响,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潮湿。
这样的居住环境,其实广泛地存在于涂脂抹粉的骑楼中。
梧州骑楼325
正立面很漂亮对不对?
梧州骑楼36
侧立面就原形毕露。就像粉底没抹脖子一样
梧州骑楼37
原来应该是人们步行休息的地方,画出了停车线
梧州骑楼38
街角的房子被拆,
外骑楼和内房屋,形成鲜明对比
梧州骑楼39
梧州骑楼40
南堤路一转弯,就到了这条画风完全不一样的“长生里”
梧州骑楼41
两座骑楼之间的小巷子
梧州骑楼42
骑楼的山墙上写着红字
梧州骑楼44
火灾遗留
梧州骑楼45
梧州骑楼46
又是一个巷子
我却觉得这些阳台的组合非常非常好看
梧州骑楼47
实在是虚有其表
梧州骑楼48
窗户内长出杂草
梧州骑楼49
又是火灾
建筑受自然老化及历年损毁破坏较严重。一些水位低的建筑由于常年受洪水浸泡,日渐残破。一些街道路面年久失修,路灯不明,市政设施欠账过多,广告牌杂乱无章。城市建设缺乏城市设计的指导。一些新建建筑的体量过大、风格、位置不当,成为城市空间上的败笔。城市人口多、建筑密度大、建筑质量差、生活居住环境恶劣、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很多街区绿地率为零,缺乏公共绿地。
——赵立德《旧城改造与古迹保护——广西梧州市骑楼城环境整治规划》
上文是对骑楼十几年前改造前的描写,就算是形容现状,好像是没什么问题……
但为什么呢?事情总要求一个“为什么”。
骑楼之萧条,究其根本原因,我认为,就是老建筑与新生活的矛盾!
看单座骑楼的平面,都是进深较大的室内空间,山墙无窗;所以无论是采光和通风,相比于现代居住建筑的规范要求,都是大大的不够,容易造成后面居室的阴暗潮湿。
而室内交通主要靠狭小的巷道、楼梯间来承担,非常不便。起居室空间十分狭小,厨厕大多安排在平面的最后部分。
一楼的商铺,有不少都是饮食店大排档,餐饮所产生的油烟和噪音,必然是不能满足讲究安静舒适的现代人的要求。
再说交通。当私家车还是奢侈品的时候,人们自然不会铺设八车道、立交桥,城市的路网往往以比较紧凑的尺度编织着。而现在交通的单位尺度显然已经扩大,老城区可停车的地方又少之又少。
骑楼建筑的年代参差不齐,从晚清到建国后,因此质量也好坏不一。老陈小时候住过五六十年代的自建房,厨房有老鼠、下雨会漏水,虽然能有自己家的天台和比较亲密的邻里关系,但在居住质量上,真的挺差的。
如何能让城市中日渐衰落的民居老建筑重新焕发新活力,是一个永不落幕的课题。东方西方,都有很多优秀的例子。
往小了说,我也看到过一些进深长、面宽窄,颇具东南亚特色的住宅改造好案例。
越南,胡志明市,Q10House
越南,胡志明市,a21studio设计
所以,老陈每次看到南宁的长房子,
都不会觉得是棚户区,而是满满的希望
去年老陈找到了一本挺好的书,《公共空间·公共生活》,书里主要讲的是哥本哈根的城市规划。与其说城市规划,不如说是老城区的改良,哥本哈根也曾有过汽车爆满、街道萧条的痛苦,但经过政府、学者和市民的努力,一个供人们步行的公共空间网络成功塑造起来。
我喜欢这本书,不但是书中对交通、人流的调研分析方法值得借鉴,更是被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而感动。城市之错综复杂,一个“改造”,说起来容易,实则牵扯着多少人的生活和利益;而一个小的变动能不能让城市变得更好,又需要时间的验证。哥本哈根为了减少老城区的小汽车数量,要加强公共交通的便利,要动员居民们放弃有汽车的生活,更要提供合适的补贴……
前一阵子,老陈跟老老陈介绍了一下这本书,老老陈说,这城市每一寸的改变和建设,都跟经济挂钩,一个城市富裕了,才有资本去保护自己的人文、品牌、老建筑等等的软实力。
曾经是一山之巅的中山纪念堂,
如今在同样的角度,抢镜的一定是水泥森林。
大南路码头,后面就是当时的最豪华的酒店——新西旅店。江景房的前面,现在是商场、防洪堤。
水浸街,也是乐趣
梧州思达医院,今工人医院,大门楼梯依旧,门前的道路早已不同
五坊路
梧州山中的瑶族妇女的装束
腰带的四种系法;我喜欢第一种
九十年代的双层巴士,是香港淘汰过来的大水牛
说城市,仁者见仁,各持己见
念家乡,日复一日,各有所爱
老陈的这一篇,写了又删,前一天列好的提纲,第二天又推翻作废。我自己思考过梧州骑楼城的各种曾经和未来,作为一个生在长在老城区的人,感到幸运,感到责任,更感受到传承;正因如此,写出自己的想象,比小朋友画出“家乡的明天”恐怕要困难很多。
看着日渐扩大的新城、日渐残旧的老城,心中的滋味,岂是几行字能说明白。
■
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最有理想的规划师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
我们是来自中国两岸四地规划工作一线的青年规划师,我们认为规划师应当心怀理想。我们强调原创,提供独立思考的专业平台和催化创新思想的熔炉。
我们崇尚硅谷马车轮酒吧的“非正式交流氛围”,它曾是硅谷奇迹最神秘的催化剂。我们营造规划行业的非正式交流广场–U-AGORA,希望在这个广场上远瞻前沿,近接地气,呼应时代。
我们真诚期待你的参与。欢迎投稿,参加或发起活动。我们的微信号:chinayouthplanner;邮箱:chinayouthunion15@163.com;联系人:屈先生13611052671。同时敬请关注官方微博:中国青年规划师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