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村落里的中国(15):仰卧在大地之上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心):村落里的中国(15):仰卧在大地之上

传统民居,绝大多数都美得让人如醉如痴。而当代的农房,可以直率地讲,说得上美的,并不多。

优美的山水田园中,却是一群群丑陋的房屋,实在有点煞风景。尤其是在社会已经从小康向美丽阶段过渡的时刻,这样的情况,就越来越让人难以接受。

于是各地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整治工作,穿衣戴帽啊,平改坡啊,统一粉刷啊,画墙啊……

都搞得不错。

 

村落里的中国(15):仰卧在大地之上

秀丽的山水田园,不太好看的农房


但有个问题始终没有搞得很明白,那就是在外貌上:传统民居为什么美,当代农房为什么丑呢?

也许是外来的游客更喜欢传统民居的沧桑感啊,也许是乡土材料让人觉得亲切啊,也许是当代农房施工粗劣啊,也许是胡乱堆砌的罗马柱没有传统内涵啊……

都有关系。

 

村落里的中国(15):仰卧在大地之上

就算是精心设计、用材考究的农房,与大地的关系,是明显区别与传统民居的


如果单说与大地的关系,也许是因为:传统民居与当代农房,和大地的关系不一样。

传统民居在整体上强调水平展开,绝大部分房屋的高度比宽度要小很多,轻轻躺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潜意识中给人安详宁和的抚慰。

就算是少有的多层民居,比如作为大型集合住宅的土楼,虽然高度很高,但仍然要比宽度小;就算豪族的高门大宅,单个建筑可能高耸,但却因为连片存在、屋檐相续的原因,整体上仍然呈现出躺卧在大地上的感觉。


村落里的中国(15):仰卧在大地之上

水平展开的传统民居群


而当代农房,因为供给的地块总是有限,却又需要更大的面积,只好盖三层、四层……更多层,于是就形成了完全和传统民居不一样的、垂直站立于大地的形态。

而且,当代农房大部分是相互孤立的,你一栋,我一栋,像是一根根的筷子,插在地上。

这是完全不同的气质。

这是无法变更的实际。


村落里的中国(15):仰卧在大地之上

就算是传统多层住宅,整体上宽度也远大于高度

 

这启示我们些什么呢?

试图以体现“传统风貌”为目标,给当代农房穿衣戴帽、平顶改坡顶、描眉画眼……是徒劳的、浪费的,是以一种丑陋,代替另一种丑陋。

给一个金发碧眼的,穿上马褂戴上瓜皮帽,就有了中国人的气质了么?

洋人在一般情况下就该穿西装。同理,钢筋混凝土当代农房,就该有钢筋混凝土当代农房的样子。

都可以很美、很动人。


村落里的中国(15):仰卧在大地之上

水平展开的民居、村落,安详地仰卧在大地之上


因此我们不是要把当代农房“整治”出什么“传统风貌”,而是应该让她美丽,美出自己的特色来。要体现地域特色、文化内涵,什么夯土墙啊,坡屋顶啊,木门窗啊,这些传统风貌的皮毛,绝不是该追寻的方向。

牢牢保护好传统民居,积极创造出新的农房,成为我们留给后代的又一种遗产,这才该是我们要做的。



【相关链接】


村落里的中国(1):车盘坑村的云中梨花

村落里的中国(2):暗中之美

村落里的中国(3):最真不过烟火色

村落里的中国(4):小细节里有温度

村落里的中国(5):物性天然

村落里的中国(6):当二师兄已成往事

村落里的中国(7):灯笼高挂有讲究

村落里的中国(8):身边处处有神灵

村落里的中国(9):整齐就是罪过

村落里的中国(10):房前屋后有美能吃

村落里的中国(11):与天地共呼吸

村落里的中国(12):教化无声

村落里的中国(13):且亭且珍惜

村落里的中国(14):人在屋檐下


【往期文章】


传统村落:应尽量避免“麦当劳化”的美丽


传统村落:可否有点平常心?


传统村落:文化是挽歌,还是幻象?


以中国乡土之道,营造中国乡村


传统民居与民居传统:落花与归燕


传统村落:莫让“洋脑壳”破坏了“土遗产”


传统村落:“价值”之外,更有意义

保护发展传统文化,构筑人性防御纵深

传统村落:只能存活在有深度的社会之中

传统村落顺口溜(之二):说道路

传统村落顺口溜(之一):说房屋

传统村落:文化的外求与内醒

传统村落:最深刻的破坏,是以“文化”之名

“民宿”:不要止步于“诗和远方”

传统村落:穷,就得想点穷的办法

传统村落:仅有“皮囊”是活不下去的


传统村落:需要的是另一种“旅游”

传统村落:最好爱她是懂她


传统村落:别为“颜值”付出太多


传统村落:我未必要过您那样的“好日子”


风貌协调?不,品质协调。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