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

村落里的中国(17):门槛上的旧时光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心):村落里的中国(17):门槛上的旧时光

房屋中的门槛,各国建筑或许有之,但使用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泛者,莫过于中国传统建筑。

 无论是天子皇居,还是小家陋屋,都有门槛。只不过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用石,有的用木,有的讲究,有的粗劣……


村落里的中国(17):门槛上的旧时光

 无论是豪门高第,还是小家小户,门槛是必有之物


门槛的设置,大致起到物理构造、身份象征、风水禁忌、交往礼仪的作用。过去少有金属合页,门槛用来固定门轴;门槛高高的人家,必是门第大户;门槛可以聚气集财辟邪阻阴防止蛇鼠钻进家门;门槛是家内家外的心理区分跨进门槛就是客……大致是这样罢。

 

村落里的中国(17):门槛上的旧时光

一道道门槛,就是一道道界限


研究传统民居门槛的文献相对来说还不算丰富,因为这个脚底下的构件,实在不起眼,一抬腿就过去了,谁没事还要低头看呢。 

但在过去,门槛是非常讲究的。再穷苦的人家,只要还有个茅屋,安门槛也不至于马马虎虎,对门槛神不敬,可是要遭报应的。至于深宅大院,门槛无数,门槛下的镇物、装门槛的时刻、门槛的尺寸、门槛的材质……事关家族气运、天人和谐、鬼神呵护,必得精心对待。

 

村落里的中国(17):门槛上的旧时光

有的人家直接用板凳来做成门槛,一物两用


门槛神有很多禁忌,各地各族略有差别。大部分地方忌讳踩人家的门槛,但有些地方新娘入门却要猛跺门槛,以争取自己在夫家的地位;一年中大多时候是可以坐在门槛上的,然而夏至等特定的时刻,门槛却万万坐不得;大人坐门槛没啥事儿,可是孕妇和娃娃却绝对不行……等等。

 村落里的中国(17):门槛上的旧时光

坐做在门槛上,背靠家园,面朝外界


很多讲究、禁忌,很可能只是虚幻的心理暗示,没什么实质意义。但是,门槛还有另外一种有趣的功能,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过去的日子。

 那就是坐在家里家外的分界线上,背靠家庭的温暖,面对世间冷暖,看人来人往。

这是种很奇妙的感觉。在门槛上做任何事情,和在村口的大树下、旅馆的阳台上、赏景的凉亭里……都不一样。

包括坐在门槛上吃饭、做活、看书、闲聊、嬉戏、写作业、发呆……

 

坐在门槛上,是那样的轻松、惬意,安稳,不慌不忙。

外面的世界,无论很精彩,还是很无奈,如果不想理睬就没关系,因为只要一回头、一转身,就是自己的家。


村落里的中国(17):门槛上的旧时光

门槛上曾经有过多少难忘的人、难忘的旧时光

(摄影:王子风)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门槛也渐渐地消失在新的建筑中。

坐门槛的乐趣,也许只有我这样的老人家才享受吧。


【相关链接】


村落里的中国(1):车盘坑村的云中梨花

村落里的中国(2):暗中之美

村落里的中国(3):最真不过烟火色

村落里的中国(4):小细节里有温度

村落里的中国(5):物性天然

村落里的中国(6):当二师兄已成往事

村落里的中国(7):灯笼高挂有讲究

村落里的中国(8):身边处处有神灵

村落里的中国(9):整齐就是罪过

村落里的中国(10):房前屋后有美能吃

村落里的中国(11):与天地共呼吸

村落里的中国(12):教化无声

村落里的中国(13):且亭且珍惜

村落里的中国(14):人在屋檐下

村落里的中国(15):仰卧在大地之上

村落里的中国(16):因繁杂而有趣


【往期文章】


传统村落:应尽量避免“麦当劳化”的美丽


传统村落:可否有点平常心?


传统村落:文化是挽歌,还是幻象?


以中国乡土之道,营造中国乡村


传统民居与民居传统:落花与归燕


传统村落:莫让“洋脑壳”破坏了“土遗产”


传统村落:“价值”之外,更有意义

保护发展传统文化,构筑人性防御纵深

传统村落:只能存活在有深度的社会之中

传统村落顺口溜(之二):说道路

传统村落顺口溜(之一):说房屋

传统村落:文化的外求与内醒

传统村落:最深刻的破坏,是以“文化”之名

“民宿”:不要止步于“诗和远方”

传统村落:穷,就得想点穷的办法

传统村落:仅有“皮囊”是活不下去的


传统村落:需要的是另一种“旅游”

传统村落:最好爱她是懂她


传统村落:别为“颜值”付出太多


传统村落:我未必要过您那样的“好日子”


风貌协调?不,品质协调。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