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青山村“善水基金”信托为例

引 言


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依据与思想指引,也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有效路径。近年来,各地不断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其中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青山村从一个乡村小水源地保护项目起步,组建“善水基金”信托,建立了公益组织、政府、企业及村民、社会公众等共同参与的可持续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形成了“保护者受益、利益相关方参与、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多赢局面,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探索地和实践地。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青山村“善水基金”信托为例

青山村航拍图

图源:网络



01

青山村善水基金


水基金(Water Fund)是一个基于生态服务补偿理念的管理和资金机制,强调享受生态服务的消费者应当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付费,水基金从流域角度提供水源保护的行动框架,并调动下游用水者投资上游水源集水区的栖息地保护以改善水源集水区生态系统,上下游共同享受水源集水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带来的多重效益,简而言之,水基金的实质是下游水用户购买上游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015年,大自然保护协会(TNC)联合万向信托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组建了“善水基金”信托并获得33万元的资金捐赠,用于支持青山村水源地保护、绿色产业发展和生态产品市场化挖掘等,约定第一个信托期为2016-2021年。



02

善水基金架构


借鉴国际上成熟的水基金运行模式,“善水基金”信托建立了由各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运行结构和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其运行结构主要由联合发起人、委托人、市场经营主体和决策委员会构成。



联合发起人

“善水基金”由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万向信托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TNC意在青山村试点小流域治理实践,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的支持和万向信托的介入下,三位发起人在以保护水源地为最初目标的基础上,成立了善水基金信托。TNC在基金成立之初,在村民手中承包了500多亩毛竹林,由于这些毛竹林都位于龙坞水库周边,通过禁止村民在这些毛竹林使用除草剂和化肥等,促进水库环境质量的有效提升。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青山村“善水基金”信托为例

龙坞水库优越的自然环境

图源:网络



委托人/受益人

委托人包含农户、自然好邻居和其他机构。当地村民可作为投资人并与“善水基金”签署信托合同,将林地承包经营权以财产权信托的方式,委托给“善水基金”集中管理。村民的身份也随之发生了两重变化:一是从单纯的生产者变为生态保护者,为弥补因生态环境保护、放弃土地种植所造成的损失,村民每年可以从“善水基金”获得不低于以往毛竹经营收益的生态补偿金;二是作为信托的投资者,签订信托合同的村民可在信托结束后按照份额参与分红。

其他机构、企业或公众个人也可通过投资或者捐赠的形式参与信托。如果选择捐赠,其资产及所获得的分红将被永久存续;如果选择投资,无论是投入资产还是资金,都将按照资产评估价或出资额认定其信托份额,最后在信托结束之后按份额参与分红。



决策委员会

组建决策委员会,由委托人代表(村民、企业、个人投资者等)、TNC和受托人代表(万向信托)组成。各方对资金使用、林地管理等重大决策拥有平等的投票权。为保证信托的公益性和所有决策符合生态保护目标,TNC拥有“一票否决权”,并作为信托的顾问,负责提供水源地保护模式设计、林地管理的专业化方案,以及评估保护效果、协调和整合公益资源等。项目运行之初,TNC选派项目人员在青山村组建团队长期驻点,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禀赋、风土人情和生态保护的症结点,实时掌握第一手信息和资料,因地制宜开展项目设计、执行和管理等工作。



市场经营主体

成立市场经营主体,“善水基金”2015年出资10万元成立“水酷”公司(后由青山乡村志愿者服务中心等青山自然学校团队作为“善水基金”运营方),作为产业开发和市场运营的主体。收益主要用于支付信托的日常运营费用、村民林地承包经营权的生态补偿金、信托到期后的分红和水源地的日常保护管理费用等,推动形成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青山村“善水基金”信托为例

“善水基金”运营图

图源:自绘



03

善水基金的生态产品价值

实现路径及成效


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指出,生态价值转化具有四个转化难点,即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和难变现。青山村的善水基金以信托的方式承包农户的竹林,集中管理并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竹林地提供的生态物质产品价值通过统一的管理、保护和发展方式,在度量、抵押、交易和变现四个方面均进行了实践,同时,在生态产品确权方面也有一定的创新,形成了自主可持续运行的生态价值实现路径。

在生态产品权益确权方面,一方面,村民的竹林地承包经营权以财产权信托的方式,委托给善水基金集中管理,善水基金对竹林地享有经营权;另一方面,青山村成立了“水酷”和余杭绿水未来乡村发展有限公司等强村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强村公司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行以乡村旅游、乡村文创、手工艺品等为主题的经营活动。
在生态价值度量方面,由于善水基金的收益来源主要是经营性活动,生态价值为市场度量。在生态价值抵押贷款方面,善水基金作为一种信托产品,村民放弃了种植带来的收益,但签订信托合同的村民可以在信托结束后按照份额参与分红。
在生态空间权益交易方面,善水基金的交易方式为自愿交易,水域周边低丘缓坡及水源涵养重要区域面积接近1000亩,最终成功交易的约为500亩。

在生态产品价值变现方面,青山村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聚集地,进行了青山大自然学校、青山同心荟、自然好邻居、 融设计工坊等一系列的创新和实践,发展了导览讲解、手工艺培训、农产品销售平台等服务项目,在项目产出上具有民宿出租、农产品销售、展览演出多元产出,给村民和市场主体增加了收益。除此之外,青山村培育了设计、手工艺为核心的产业组团,汇聚竹编、设计、木工雕刻和观鸟等产业,吸引了大批国内外设计师和手工艺人来此聚集,为后续青山村的生态产品价值变现提供了更好的培育土壤。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青山村“善水基金”信托为例

善水基金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图源:自绘


善水基金的实践一方面直接杜绝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另一方面,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助力青山村打造以乡村旅游、乡村文创、手工艺品等为主题的生态村落,在改善当地水源地环境的同时,还给当地农户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善水基金”的财产权信托的方式让农民获得了较自营毛竹林地高20%的生态补偿金,水源地人工管护、生态活动和文创产品等环境友好型产业也为合作农户带了每年3-4万的额外收入。

此外,“善水基金”进一步将下游产业链企业、项目建设运营主体纳入生态利益保护链条,通过信托合作的方式约定利益分配,形成了成本共担与利益共享的受益者付费机制,青山村每年约有15万元反哺至“善水基金”用于水源地保护,实现自主可持续运作。青山村这种维护乡村生态,活化乡村非遗,赋能乡村文创的做法,使得青山村的艺术氛围具有独特的气质和标签,未来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在乡村大展手脚。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青山村“善水基金”信托为例

夜晚活动下青山村艺术装置——青山之弦

图源:网络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青山村“善水基金”信托为例

田野里的青山村艺术装置——梦

图源:网络



供稿|上海分院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青山村“善水基金”信托为例

建设越秀树木资源档案,绘制绿美广州生态画卷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青山村“善水基金”信托为例

顶层设计,引领从化绿地高质量发展——《从化区绿地系统规划(2022-2035年)》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青山村“善水基金”信托为例

广州,一座“湿”意栖居之城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青山村“善水基金”信托为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青山村“善水基金”信托为例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