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数据技能大冲刺开车啦!
同时报名还可享更多优惠:
任选2套同报,钜惠价再减200元!
任选3套同报,钜惠价再减360元!
任选4套同报,钜惠价再减520元!
任选5套同报,钜惠价再减650元!
(多套同报优惠到1月30日截止,
以上优惠不包括营13和营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近年来国家各部委相继印发文件明确“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等要求,长三角地区交通网络不断完善、跨城通勤往来愈发密切,进一步研究通勤特征和规律,有助于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的优化和跨城通勤便利性的提高。
2022年11月12日,由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与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模型工作室联合开展的《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报告2022》首次发布,获得多方关注。2023年11月11日,新一版《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在2023上海大都市圈年度论坛上正式发布。《报告》延续去年“互联网地图大数据为主、官方统计数据为辅”的数据来源,采用2022年9月至11月的百度地图慧眼大数据,指标体系覆盖通勤人口、通勤率、通勤距离、5公里通勤、轨道覆盖通勤人口等。研究范围在“1+8”城市基础上,将泰州、杭州、绍兴、宣城等城市统筹纳入,丰富都市圈通勤研究广度和深度。
//图1 《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报告2023》
01
上海大都市圈总体通勤特征
1. 长三角地区
2022年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接近2.4亿人、就业岗位超过9500万人。通勤人口增速高于常住人口增速,跨城通勤增加明显,增加5万人、增幅约5%。跨城通勤明显集中在沪宁、沪杭廊道上的各城市之间。
//图2 2022年长三角城市间通勤联系分布
2. 上海大都市圈
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总人口为3839.2万人,比2021年增长70.5万人、增幅为1.9%。都市圈对外通勤规模为25万人,同比增长16.8%,增速较快。5公里通勤占比、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重较2021年均略有增长,总体平均通勤距离保持稳定。
//图3 2021-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主要通勤指标数值变化情况
02
城市与区县通勤特征
1. 城市
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通勤人口规模占常住人口比重均在46%-50%之间。平均通勤距离与城市规模的相关性较大,其中上海的平均通勤距离最长,约10.6公里(市内9.6公里),其余城市约为6-8公里。各城市5公里通勤占比、轨道交通覆盖通勤人口均有所提高。跨城通勤方面,苏州-上海、苏州-无锡、无锡-常州、上海-嘉兴之间的跨城通勤规模略有下降,下降幅度较小。苏锡常和嘉兴的5公里通勤占比在10%以上,说明这些城市与毗邻城市在跨界地区的一体化程度较高。
//图4 2021-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通勤联系变化分布
2. 区县
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区县单元的各项通勤指标中,通勤距离略有增加。各区县单元间通勤联系主要集中于各城市内部,如上海市区与郊区间,苏州市区与昆山、宁波余姚与慈溪、无锡市区与江阴等也有较大体量的跨区县通勤人口。
//图5 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区县单元通勤联系规模分布
03
多层次空间协同单元通勤特征
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各战略协同区、协作示范区、跨界城镇圈的总体通勤特征与2021年基本一致,呈现内部通勤增加、跨单元通勤减少的特征。
//图6 2022年上海大都市圈战略协同区、协作示范区、跨界城镇圈通勤联系分布
04
重点地区通勤特征
2022年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上海五个新城等总通勤人口持续增长,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略有下降,各地区平均通勤距离未明显增长,轨道覆盖通勤人口等指标略有提高。
//图7 2022年虹桥商务区流入通勤人口的居住地和工作地分布
//图8 2022 年虹桥商务区流出通勤人口的居住地和工作地分布
以上为《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报告2023》的部分内容,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链接下载报告。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数据派):全文发布!《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报告2023》(附下载)丨城市数据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