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今日(3月6日),自然资源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发布行业标准《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公开征求意见。《指南》规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的内容、程序、方法、技术要求、成果管理等。《指南》的主要内容分为11章,即: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工作原则和工作组织、工作流程、监测内容及要求、保护成效评估内容及要求、监测评估成果、成果论证、成果应用、附录及参考文献。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的内容、程序、方法、技术要求、成果管理等。本文件适用于陆域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工作,市县可参照执行。
工作组织
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工作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可采取自主监测评估和第三方监测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工作流程
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工作主要流程:
(1)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总体要求、主要目标、责任分工、进度计划、组织保障等;
(2)开展指标监测:分别构建陆域、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监测指标体系,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工作,获取相关指标数据,作为评估工作的数据基础;
(3)开展保护成效评估: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监测数据,分别构建陆域、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区域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进行单项评估和综合评估;
(4)编写技术报告:形成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过程和结论,剖析问题原因,提出有关意见建议;
(5)形成工作成果:包括文本、表格、图件及佐证材料等成果。

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流程图
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范围
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范围为陆域、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区域。陆域、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中属性界定为准。
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周期
生态保护红线内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系统质量指标具有即时性和显著性的特征,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脆弱性则表现为较短时期内的相对稳定,因此,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建议区分为年度评估和五年评估。年度评估每年开展一次,评估内容包括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生态系统质量变化和管理能力建设;五年评估原则上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五年评估工作统一开展,开展五年评估的当年可不单独开展年度评估,评估内容除年度评估内容外,建议增加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脆弱性变化指标。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基期为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及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成果公布的上一年度。
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
(1)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管理能力建设、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脆弱性变化5个一级指标,共23个二级指标。

(2)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用海类型变化、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管理能力建设、生态功能重要性及生态脆弱性变化 5 个一级指标,共 18 个二级指标。

以上内容根据《指南》内容整理,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全文。
来源:自然资源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
END
相关专题PDF推荐
专题推荐:
国土空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023年2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函〔2023〕34号),提出:各地在组织编制省级、市级(包括副省级和地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过程中,应依法开展规划环评,编写环境影响说明,作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缺少环境影响说明的,不得报批。环境影响说明内容应当包括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等。
2023年,“国匠城-规划师成长学社”第4个专题为“国土空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分享了国土空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文献政策梳理、研究分享、规划环评项目需求及案例推荐、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案例,等等。学社专题《2023年专题004:国土空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总结PDF文档,扫码查看详细内容:

学社专题PDF推荐
2023年,“国匠城-规划师成长学社”第33个专题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享了“国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的相关文献,相关政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试点方案及平台建设,等等。今日推荐,学社专题《2023年专题033: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专题总结PDF文档,扫码查看详细内容:

扫码查看
PDF分享



更多专题
持续更新中…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工作的流程是什么?行业标准《生态保护红线监测及保护成效评估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