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拱墅区
上塘街道驻街规划师
朱莹

拱墅区
上塘街道驻街规划师
朱莹
弯下腰来 俯下身去
2023年,我被聘为拱墅区上塘街道驻街规划师,以基层规划技术服务团队的身份,更广泛、更深远地持续参与上塘街道的规划工作。

规划行业面临转型。
长期以来,规划行动的基层总是被阻隔在传统城市规划运作体系之外。“挥斥方遒”的规划师画出城市蓝图,然而“过于理想”的规划方案往往难以落地,这样的规划与实际建设脱节,达不到城市空间提质和精细化的城市建设目标。
随着杭州的城市发展模式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规划也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型。规划师在这样的背景下做规划,必须确保项目的真正“落地”,因此除了考虑项目前景之外,建设资金、建设工期这些建设成本成为了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上塘街道有优越的交通环境、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文化产业,然而作为一个高度成熟的区块,上塘街道在土地存量方面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但凡有点什么项目规划落地,都需要靠腾笼换鸟或者拆迁来实现。
因此,我带领团队协助街道做了许多项目前期调研工作,评估项目落地的可实施性、建设成本,积极把控单元内相关用地的建设强度、空间布局安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并设计不同方案为上塘街道各类配套设施的布局提供技术支持,也为下一步设施落地提供了保障。
在最新的一轮规划中,上塘街道范围内涉及规划地铁站点。在城市建成区内新增地铁站点需充分考虑与已有用地权属的关系、配套设施如何落实、对居民环境是否存在影响等多方面问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街道十分为难。
我带领团队对地铁站点周边用地进行调研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方案,寻找对周边影响最小的开发模式,少拆、少建,尽量帮助做地主体节约成本。
为了这个项目,我们在7、8月份天气最热的时候,一周要去街道3次以上,实地考察然后开讨论会,模拟实际开发情况,协调多方因素,提出合理方案,最终方案也得到街道领导认可,现在正在积极推进,准备落实到最新的控规编制中。
我带领团队作为驻街规划师已经半年了。
如果说十年前的我作为规划设计师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型工作模式,那么现在作为驻镇规划师的我转变成了“自下而上”的服务型工作模式。
在我看来,驻街规划师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在行政条件之外加上第三方的规划技术力量,驻街团队起到了沟通信息、提供技术支撑、达到共赢的作用。
驻街规划师通过规划沟通会,衔接区级政府、做地主体单位、街道、社区乃至地块产权单位,自下而上反映诉求,了解政府城建政策和城建计划,进行多方利益协调。
对于街道和社区而言,我们驻街规划师的出现,为其提供了一条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持、专业咨询渠道,以往街道和社区会苦于有问题不知道问谁、有想法不知道找谁,通过驻街规划师这一制度,为基层提供规划技术支持,重构了新的基层规划治理体系。
接下去,我将继续作为驻镇规划师充当基层规划的组织者、策划者与协调者,助力上塘街道打通规划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空规处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杭州规划和自然资源):杭州市驻镇街规划师服务手记(十五)︱朱莹:弯下腰来 俯下身去 以精细化服务重构基层规划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