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今天是国际爱鸟日,海珠湿地“鸟”解一下……

《世界保护益鸟公约》规定,每年的4月1日为“国际爱鸟日”。

海珠湿地,作为全国特大城市最大的城央湿地,为成千上万的水鸟提供栖息、庇护生境和食物资源,因此也有“城央湿地万鸟集”的美誉。

为深入了解水鸟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营造要求,我院低碳生态规划研究中心利用海珠湿地架设的生态信息监测站收集了数千张水鸟照片。

跟随这些照片,一起来“鸟”解这些美丽的飞羽精灵在海珠湿地的生活日常吧!



今天是国际爱鸟日,海珠湿地“鸟”解一下......

1.

观鸟神器

湖心岛生态信息监测站


2022年,我院与海珠湿地合作,参与共建了“广州海珠湿地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并在海珠湿地湖心岛架设城市生态感知与人居环境实验室首台集成式低干扰低功耗生态信息监测站

经过两年的持续运行,监测站采集到长时序气象数据及鸟类活动影像,为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修复与保护效益评估、人居环境改善等研究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


今天是国际爱鸟日,海珠湿地“鸟”解一下......

在海珠湿地架设的集成式低干扰低功耗

生态信息监测站

图源:自摄自绘



今天是国际爱鸟日,海珠湿地“鸟”解一下......

2.

观鸟日志

海珠湿地水鸟活动规律


天气越热,鸟儿越亲水:鸟儿也需要降温


2023年7-8月,监测站累计拍摄到1626张水鸟活动照片。每日水鸟影像数量与当日气温的回归分析显示:气温越高,水鸟在岸边的活动越频繁。


今天是国际爱鸟日,海珠湿地“鸟”解一下......

日最高温和监测照片数量的关系

图源:自绘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水鸟更喜欢高温天气,恰恰相反,降温是水鸟重要的生理需求。水鸟不仅拥有着世界上保温性能最好的羽毛,它们赖以生存的运动方式(飞行、奔跑、潜游)也会产生大量热量。因此,在炎炎夏日,水鸟会更青睐于站立在水中觅食,借助凉爽的水体来快速散热。


今天是国际爱鸟日,海珠湿地“鸟”解一下......

炎热天气在岸边活动的水鸟

图源:自摄


上午、下午活动频繁:鸟儿也需要午休


在采集到照片中,约四分之三的照片(1233张)均拍摄于上午9点至下午5点,这也印证了水鸟主要在日间活动,夜间栖居的作息规律。水鸟在岸边的日活动频率呈现“M”型曲线,高峰分别出现在上午和下午。


凌晨3点后:水鸟活动逐渐开始频繁,一些水鸟会在湖面游泳或在树枝上站立;

上午9-11点:水鸟活动达到第一个高峰,多种水鸟在岸边浅滩处觅食、展翅、飞行;

中午12-13点:水鸟活动频率降低;

下午14-15点:水鸟活动频率升高并出现一天内的第二个高峰;

下午5点后:水鸟活动频率明显降低。


今天是国际爱鸟日,海珠湿地“鸟”解一下......

每小时水鸟活动照片采集数量

图源:自绘


在温度和光强最高的中午,水鸟的活动频率较低,这有助于在夏季降低机体负荷,优化能量利用。


今天是国际爱鸟日,海珠湿地“鸟”解一下......

傍晚在岸边休憩的水鸟

图源:自摄


岸边的鸟儿:阴天多晴天少


我们分别统计雨天、多云、阴天和晴天四类天气所采集到的照片数量,对比发现,阴天的水鸟活动照片最多,约为41张/天,而晴天的照片最少,约为17张/天。


今天是国际爱鸟日,海珠湿地“鸟”解一下......

不同天气水鸟活动照片采集数量

图源:自绘


水鸟更青睐于在阴天、多云等太阳辐射较弱的天气活动。这可能是由于阴雨天气不利于水鸟飞行,且岸边浅滩上的小昆虫及其他小型生物会更为活跃,为水鸟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来源,因此会更愿意待在岸边浅滩休息觅食。


今天是国际爱鸟日,海珠湿地“鸟”解一下......

阴天在岸边浅滩休息觅食的水鸟

图源:自摄


浮木和木桩:鸟儿最喜欢的地方


在绝大部分照片中,水鸟都站立在设置在岸边的浮木和木桩上,且露出的木桩越多,水鸟的数量往往越多。

当水位较低露出了岸边的浅滩时,鸟儿们的活动同样较为活跃,中小型鸟类数量更多,且多进行觅食活动。

水位较深时所采集到的水鸟活动照片较少,且所采集的照片中水鸟数量普遍更少。

充分考虑潮汐变化,设置高度与水位变化相适应的木桩对水鸟活动至关重要,合理的高度应以大部分时间木桩均能露出水面为宜。


今天是国际爱鸟日,海珠湿地“鸟”解一下......

不同水位采集到的水鸟照片

图源:自摄、自绘



今天是国际爱鸟日,海珠湿地“鸟”解一下......

3.

观鸟圣地

建设水鸟翔集的湿地家园


广州需要更多像海珠湿地这样的观鸟圣地,既能给水鸟提供栖息家园,又能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开放空间。

观鸟湿地的打造,应以基于自然、融入自然、结合自然的理念,注重植物配置、生境营造、观鸟体验,涵养野性生灵相伴的湿地之美。


植物配置:环境遮蔽、观赏价值、食源要求


在植物配置方面,应统筹鸟类对植物隐蔽、食源的要求及景观营造效果,优先考虑芦苇、香蒲等既能净化水质又能为水鸟提供优良的栖息环境且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同时选择桑葚、构树等食源性植物,并选择水松、落羽杉、池杉、黄槿、卤蕨、水蕨等耐湿植物。


今天是国际爱鸟日,海珠湿地“鸟”解一下......

湿地物种建议

图源:自绘


生境营造:水域水深、活动场所


在生境营造方面,应充分考虑不同鸟类的体型特征及习性。针对鹭类,重点构建水深小于1m的水域,在浅滩区形成水域逐步由浅至深的过渡区;针对鸻鹬类等小型涉禽,重点构建水深10-20cm的水域。针对鸬鹚、雁鸭等游禽,重点营造水深大于1m的开阔水域。

针对鸟类的栖息活动规律,营造满足其觅食、躲藏、活动、交往等条件的生境,如建设相对独立的鸟岛、布置站立枯木、增加浮排空间、拓展岛屿浅滩等。 


今天是国际爱鸟日,海珠湿地“鸟”解一下......

湿地生境营造策略

图源:自绘


观鸟设施:低干扰友好型


在观鸟体验方面,可在鸟类栖息地的边缘间隔一定距离设置观鸟栈道、观鸟平台、观鸟屋等观鸟场所,并配置科普互动设施、鸟类知识讲解牌等自然教育设施。观鸟场所建议使用生态友好型材料,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并通过植物或生态挡板进行遮挡,提升观鸟体验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对鸟类生活的干扰。


今天是国际爱鸟日,海珠湿地“鸟”解一下......

观鸟湿地公园设计意向

图源:自绘



供稿|低碳生态规划研究中心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字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今天是国际爱鸟日,海珠湿地“鸟”解一下......

广州,一座“湿”意栖居之城


今天是国际爱鸟日,海珠湿地“鸟”解一下......

“酷城”广州的夏日消暑手记


今天是国际爱鸟日,海珠湿地“鸟”解一下......

从历史遥感数据看广东省20年碳汇时空变化



今天是国际爱鸟日,海珠湿地“鸟”解一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今天是国际爱鸟日,海珠湿地“鸟”解一下……

赞(0)